心理健康,生命之根!
阅读内容:手记四:回答心灵的呼唤——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负重的心灵向谁求救: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难道我真的得了什么病吗?——一位少女的谈话录音
阅读与思考:
这一小节李老师从两个方面来讲的,一方面李老师发现当时学生的德育出现了危机,做了一次调查问卷,问卷的题目是除了学习以外,目前你还有哪些最关心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参加问卷的共有47名学生,提出了106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那么,德育就要针对学生的困惑来进行教育。可是老师们却把这些问题当成了道德品质教育来对待,自然是没有良好的效果,学生更不满意,发出了声声呐喊,“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
在这里“德育”这个词所说的就是现代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20年前,李老师就能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想着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价值,是具有超前教育预见性的。
当时李老师能运用调查问卷,切实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很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过于笼统,宽泛,我们可以针对某一方面提出几个小问题形成一份调查问卷。
例如调查与父母关系时可以问下列问题:1.你与父母的关系如何?2.你和父母之间最珍贵的回忆是什么?3.你觉得你的父母对你的期望是什么?4.你是否曾与父母发生过争执或冲突?如果是,请描述一下原因和解决方案。5.你是否曾向父母寻求过帮助或支持?如果是,请描述一下具体情况。
第二方面是以一个女生的谈话录音为内容,说明了心理疾病的形成过程。第一部分是写这个女生的客观遭遇,升入重点高中担任临时班长,数学,物理考试成绩落后,失去自信,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两次社会经历,助人为乐反遭敲诈,爱心助人反受欺骗,她正直少年思想单纯善良,没有能力应对社会的复杂性,感受到了欺骗,愚弄,无助,愤闷。学校班级的经历,迟到,实话实说被批评,撒谎反倒被表扬,他乐于借书给同学,可是同学总找理由不借给他书,他感觉到的是不公,欺骗,虚伪。
在这样的经历之后,他焦虑,烦躁,精神崩溃了。
第二部分写到这个女生确确实实是生病了,神经官能症,强迫症,妄想症。
我到百度查了一下强迫症,根据书中女孩的表现,她属于强迫怀疑,强迫联想。
阅读了这一小节的内容,我的心里和李老师一样感受到剧烈的疼痛:一颗颗稚嫩而纯洁的心,竟然承受了这么多沉重的问题,该是多么忧烦,多么痛苦啊!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心理疏导,及时干预治疗,是当今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除了像李老师那样采用调查问卷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我觉得还可以运用以下的几个方法:
一老师要学习心理心理教育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是学校组织课程参与学习。要知道哪些表现属于情绪问题,哪些表现属于心理问题,哪些表现属于心理疾病。
二是给学生上是心理健康教育课,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不可把心理疾病等同于精神病。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同样是疾病,身体可以生病,发烧了,感冒了,肚子疼了,同样,我们的心理也会生病。只要对症治疗,同样是可以康复的。
三老师要留心观察课上课下学生的异常行为。比如学生日记,学生语言(关于生死),学生行为(割腕),发现要立刻进行疏导,并与家长取得沟通。老师,家长共同观察,积极引导,这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学生。
四是同伴之间互相观察,及时汇报。每个青春期的孩子心里都会有秘密,他不会向家长,更不会向老师去诉说,最有可能的是说给他的好闺蜜,好兄弟。
生命如花,心理健康是生命的根基。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让生命绽开绚丽多彩的花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