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条管理学知识点,今天我们聊聊管理者的四大职能之一“控制”职能。
在组织的日常运行中,经常会遇到组织中既定的计划和目标无法有效完成的情况,
很多时候组织的管理者会把问题归咎于下属的无能和不称职。
而下属也会辩解计划和目标制定的过于脱离实际。
当然,也会会存在着一些下属无能和不称职和计划、目标过于脱离实际的情况,
但更多的时候却是管理者不懂得有效履行“控制”职能的缘故。
那么什么是“控制”职能呢?
我们看看管理学怎么说。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除了要实时关注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还要同时掌握企业内部门、人员、项目和工作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管理者需要及时判断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处理解决,这整个过程就是管理者控制职能的体现。
如果一个管理者想要有效履行控制职能,那必须在其管理范围内,建立起一套完整且高效的控制系统。
什么样的控制系统才是有效的呢?
这个系统一般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
1.控制对象;
在管理者搭建控制系统之前,首先要明确这个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什么?是某个人?还是某个部门?亦或是某个项目?确定好了目标对象,才能确定后续的其他控制系统内容。
2.控制目标;
当管理者确定了控制对象之后,紧接着就要明确控制目标,所谓控制目标就是你实施控制行为是为了什么?比如希望某个人工作多少时间?某个组织的业绩达到多少?某个项目的完成日期等等。
3.控制方法;
控制对象和控制目标都确定了之后,就要决定采用什么方法来开展控制行为。比如是用严格的制度和流程呢?还是依靠大量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呢?亦或是根据所控制的人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比如一个人爱财,那就用钱财去控制。比如一个人特别看重名誉,那么就给他足够的荣誉等等。
4.控制主体。
当对象、目标和方法都确定了,最后还需要明确是由谁来执行控制行为。毕竟管理者不可能事必躬亲,要有人专职或兼职履行这些控制的具体行为,“控制”虽然是管理者的职能,但具体控制系统的搭建,必须要有其他控制主体加入,否则很难开展控制行为。
以上就是传统管理学中有关控制系统搭建的四个组成要素,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程序性控制环节已经由智能化的设备和信息网络完成,管理者现在更多关注的是例外的非程序性的控制环节。
但一个称职的管理者,绝不会忽视这些最基本要素。
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认真阅读并回复每条评论。如果本文内容对你有所启发,请点赞支持。
每天掌握一条管理学小知识,各位朋友,我们明天见!
(声明: 本人深知版权的重要性,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其中有图片涉及版权问题,请图片版权所有人及时与我联系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