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节习作课,本次的习作主题是《我们的校园》,要求学生能运用本单元课文所学的描写景色的写作方法及各种修辞来刻画出校园的美景。

于是,我结合课文句段范例给他们复习了何为拟人、排比、比喻之后,又重点提出了两种常用的写作顺序即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下面一个个小鸡啄米似地把头直点,不知是不愿听故而佯装应付我,还是真的早已懂了以示嫌弃我啰嗦。
索性,我也直奔主题:“下面,我们开始动笔吧!”然后我开始分发作文本。“老师,到底写什么啊?”不知是谁在下面这么叫了一句,听语气,似乎是真有困惑。
难道我刚才所讲的那些都是白费唇舌?强压着心中的怒火,我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却不知提问者谁。反而看到,他们的脸色一律的——茫然、苦涩,不少同桌间的两人正面面相觑。看来这个问题确实还有一定的代表性。“你们都不知道要写什么?”我试探着问,尽量以温和的语气。“嗯!”似乎找到了救星,全班学生一致答道。这份异口同声的默契真让人赞许。
“不是说了写我们的学校吗?关于校园的美景,我们可以按照方位顺序,依次介绍学校的操场、教学楼、图书室、楼道、厕所、教室啊。我们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写一写校园的四季,分别说说在春天、夏天、秋天以及冬天,学校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我以极其简单的语句概括了刚才的讲述。暗想:看这帮家伙还怎么跟我装傻。
“老师,校园里到底有什么景色是美的啊?”熊钰莹一本正经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一双大眼睛望着我,很是真诚。“是啊,学校不美啊!”“老师,你说说到底哪里美?”……在她之后,紧跟着一连串问题。
一瞬间,我的血液凝固,思维短路。原来,这才是他们无从下笔的真正原因所在。沉默了大约几秒钟之后,我慢慢吐出了那句人尽皆知的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再一次的异口同声。
“所以,我们先畅所欲言吧,每个人都来说说你发现了校园里有什么美的地方或景色吸引了你。”这一次是数十秒的沉默,竟无一人举手。此情此景,让人不免有些失望。偌大的校园在他们心里居然没有一处可以称得上“美”的地方。还是他们没发现?
而说到校园美,我们学校真实的情况是,一栋教学楼正在建造中,另外三栋已有的教学楼分别为白色、橙色与粉色。照说都是儿童喜欢的色彩,但因每栋楼年代不一,新旧鲜明,格局也不太相同。再加上学校地势高低有别,三栋楼有的四层、有的五层,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学校最大的建筑群——教学楼,始终难给人以整体美。
再来聊聊校内设施,因为新的教学楼还在施工,新的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等系列美好的事物暂时还只存在于想象中。旧的操场地面经不住多年岁月的摧残已经有些凹凸不平,不时尘土飞扬,沙石四溅。好在上学期学校领导英明,买来一大块塑胶草皮铺在上面,全校师生才得以看见绿油油的“草坪”。孩子们总算有了一片可以肆意奔跑的领地。
遗憾的是,受课间休息时间与空间距离的限制,能够享受到那份乐趣的同学也仅仅只限于教室离那里最近的一二年级了。而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每天的活动场所除了教室就只有教室门前的那条走廊了。
而为了便于学校六七千师生的疏散,学校分别开通了三扇校门供大家进出。我们班大部分学生所进出的恰是不经过操场的那扇。于是便错过了“草坪”这道亮丽的风景。
真是无米难为炊啊。再这么静默下去,我感觉空气都要蒸发干了,得想个法子。还是老规矩——由我提供下水文。我一边提示他们回忆上学期学校组织开展的“最美教室”评比活动,一边开始在自己的简书里找寻那篇《你看,你看,教室的脸偷偷地在改变》,这正是根据全校各班创意装扮教室外墙有感而写就的一篇随笔。
读完全文,似乎有点效了。有人在下面开始议论:“我也看到了,还有些班级墙壁上贴的是照片。”“我还看到犀牛图片呢!”……
就在这时,廖一恋举手了。“你发现了校园里的什么美景?”我几乎是带着激动的口吻。“老师,和美楼下面的花坛那里有用汽车轮胎栽种的花,还有泡沫箱里种着青菜。”没错,她说的是学校大队部开辟的“开心农场”,一种学生操行评价机制的实践基地。平日里由各班老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予一定的阳光积分,学生再按照大队部提供的积分兑换标准获取植物种子进行播种,然后,这一箱子的青菜便归其所有,由其管理了。确实,黑白的器物,绿的菜,红、黄、粉等各色的花,虽说为数不多,却也甚是养眼!

得益于廖一恋的启示,其他同学有所开窍了。“老师,从正校门进来的那个操场中间有一棵树是叫什么的?”陈弟军直接站起来提问了。“梧桐树!”“老师,我觉得我们学校图书室也不错啊,里面的书有那么多!”朱美璇一边说着还一边做了个手势。“对对对,里面的书真的多,可惜我们不能随时进去。”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是的,图书室有固定的对外开放时间,一学期最多也就两三次。除了图书室,我们还有楼道里的“悦读吧”,都是书目琳琅。可惜的是,因为使用不善,学生破坏力太强,那里已经很久没有开放了。“维护美好校园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啊!”我的一声感叹结束了图书这个话题。
“老师,我们二年级做操的中操场那里原来有好几棵大树的呢?现在哪去了?我觉得那里很美。”似乎是打开了记忆的匣子,大家都开始怀念那些消失不见的事物了。“那几棵树,因为要扩建新的教学楼,早被砍了。”“啊?砍了?那么大的树啊!”“要建楼就把树砍了?”一个比一个惊讶。此起彼伏地质疑着,不解着。

习作课眼看就要变成口语课了,我只好宣布:“交流先到这,大家还是快快动笔吧!”这下终于没有人再发问,都默默地低头,拿起笔,翻开本子。
我不知道他们会写成什么样,也不知道对他们而言,我们学校到底怎么样。二年级时,他们从不同的乡镇转学至此组合而成这个班,难道不是心怀着一份向往?如今,他们在这里已经学习了将近三年,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与自己的想象一样吗?我不得而知。
回到办公室,其他老师也正在聊这个话题。“我干脆带着他们去校园转了一圈,尤其看了看开心农场。”“是啊,不去亲眼看看,他们真觉得没啥好写。”
我突然有些后悔,我的教学中是不是就少了这一环呢。但同时,这节课更值得我深思的是:当学生齐齐说“学校不美”时,究竟原因何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