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活着》一书带给了我们什么?

《活着》一书带给了我们什么?

作者: 哲思领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9-19 14:54 被阅读0次

    作者:苏言

    古有一桃杀三士,今有一瓜要三命。

    昆山反杀事件刚刚结束,“西瓜杀人案”再次出炉。短短一分半的视频中详细记录了老两口遇害的瞬间。

    事件的起因很简单,秦皇岛一家超市,老两口买了西瓜吃闹肚子,要求超市赔偿。杀人的男子为超市一名普通的员工,他作出了让步,将赔偿金额由30提到了300元。老人却不依不饶,非要1万并说不给就骂49天。

    老人的确作出了行动,在超市门口破口大骂了4天。他们没想到的是,第五天过后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杀人的男子分别给母亲妻子打了电话之后,随后自杀。留下的是网友们喋喋不休的争论,尘归尘,土归土,只是再与他无关。

    老人喋喋不休的辱骂,穷困潦倒的生活,负重前行老实本分的自己,或许这些因素让杀人者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情。

    可它不该是,也不能是漠视生命的借口。

    昆山反杀事件的男子被无罪释放,网友齐声叫好。只是不知从何时开始,社会变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场,处处都是“雷区”,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生怕哪一天就被迫举起“屠刀”。

    当漠视生命成为一种惯常,当我们不再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我们就已经步入深渊。

    2

    正如我不知道上述老两口怀着怎样的心情讹诈一个超市普通员工一万元,也不知道这个男子为何轻易对生命挥刀相向,我也无法理解下面的一系列事件。

    1.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历经十个半小时,来回共步行约六十公里。活动结束后,班主任要求写“远足”感想。一女同学写了整整一百五十个“累”字,并顺带批评伙食不好。重写要求遭拒后,女同学被交由教务处处理。不料,这位女同学用自杀的方式来表达不满。

    2.2017年11月,永州道县第五中学高一(1)班学生唐某,暗恋表白未果,在宿舍自杀身亡。

    3.2018年4月,长春市103中学两名女学生相约自杀,从五楼天台一跃而下。120救护人员赶到时,两人已无生命体征。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冷冰冰的数据由一条又一条如花似玉的生命堆砌而成。于是大家开始反思,反思社会,反思家庭,反思教育。当自杀成为青少年手握的“利器”时,一条又一条政策的出台,一篇篇文章的堆积,都无法挽救行走在悬崖边钢丝上的生命。

    “自杀”事件下面评论最多的话语是这样的: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现实不断昭示着我们活着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可活着带给我们的也不仅仅只有艰难困苦,它同时带给我们的还有希望,梦想,幸福与欢乐。

    幸福与苦难的交织,构成了活着这个词语最本真的特质,也让生活有了别样的色彩。书中说:被命运碾压过,才懂得时间的慈悲。

    楼台上的纵身一跃,带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命,还有父母的数年来的不辞辛劳与全部的希望。随着时间或许会被其他人慢慢忘却,可留给父母的是无尽的悲凉与心酸。

    我多希望,我们可以像《活着》里写的那样: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或许,正是因为漠视了自己的生命,才会漠视别人的生命。

    而我们,本该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这个世界,如正反的两极。有人轻易抛弃自己的生命,有人却在努力的活着。

    《最后的棒棒》这部纪录片一经播出就获得一致好评,成为豆瓣评分最高纪录片。

    没有光与影的交织,没有繁复镜头与巧妙的设计。它所呈现的,仅仅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层劳动者的最真实的生活。

    就是这样一部纪录片,感动了每一个看过它的人。

    2014年,导演何苦扛着一根棒棒,和雇来的摄影师走进自立巷。接下来的十三个月,他与“棒棒”们同吃同住,一起干活,近距离拍摄他们的生活·。

    老黄是第一个出场的人,他历经苦楚,满怀希望,凭借着肩背上的力量,扛下了给女儿买房欠下的巨款。在得知自己患病后,不舍得住院,蹲守在被拆迁的自立巷废墟数天,终于在一个凌晨钻到里面扒出了旧衣服和藏在枕头地下的三千块钱,最终得以安享晚年。

    大石是这群人中的“富人”,他在这已经干了三十五年。他每天六点钟起床去给小饭馆挑菜,一三五晚上去给小饭馆送煤,一次三百个,工钱十块。每月结余不到300,可就是凭借这些,他供女儿上了大学,也买了自己的房子。

    而六十多岁的老杭想要凭借肩膀的力量挣够自己右腿的治疗费,却接连被骗,收到假钞。他不得已把假钞花出去,却怀着愧疚,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断去道歉。影片真实呈现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方式,他们都靠自己努力的生活,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祸从天降“。

    有网友曾这样评价:影片所展示的不是苦难,而是一个坚守的群体。他们倾其所能,本分生活;遭遇困顿之时,竭尽全力接受并面对;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安之若素。

    活着,意味着忍受,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苦难和幸福。

    《大三儿》这部影片的主人公,与他们殊途同归。

    朴树微博的前两条,都在宣传《大三儿》这部没什么人知道的纪录片。

    他甚至分文不取,重新编曲《空帆船》,作为《大三儿》的主题曲。

    大三儿是一个残疾人,身高1.1,天生残疾。他的大哥,二哥相继出车祸去世,母亲因病去世后,家中只剩下他和84岁的父亲。第一次看到介绍时,我想,这是小说《活着》的现实版本,他的经历与那个叫福贵的老人这般相似。

    可生活就是生活,带给他司空见惯的嘲笑与困难,同时也给了他梦想。大三儿的梦想是去一趟西藏。

    他在厂里做清洁工,一月挣一千五,终于攒够了钱。他在去西藏之前作了身体检查,虽然并没大问题。医生朋友都不建议他去,可他却拿着结果,更加坚持。最终他与同伴阿皮一起踏上了西藏之旅。影片的最后,是大三儿平安归来,他的生活依旧没有改变。

    影片中的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因为高原反应,大三儿晚上睡不着。聊天的过程,导演问他这次来到珠峰,心灵有没有被净化。他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被净化,我很纯洁啊”。导演又问了:“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心灵纯洁?”“至少我不祸害人啊”。

    这是大三儿给的回答。简单质朴的回答,却说出了对生命热爱与敬畏,引发了网友的纷纷效仿

    琐碎而艰难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空帆船》的歌词写道:当我听到,风从我耳边呼啸着掠过,我会怀念所有的这些曲折。或许正如好多人说的那样,光是活着我们就已经用尽了全力。可只有活着,我们才能看得见最真实的美好。

    影片中所要看的从来都不是比谁更悲惨,人的一生本就是一趟向死而生·的旅程。一如书中所写的那样:人是为了纯粹的活着而活着,而绝非为了活着以外的事情而活着。那么,我们对生命更应该心怀敬畏,对生活心怀赤诚。即使面对再多的困难,也该努力地继续活着。

    最后,借用《练习一个人》中的话与大家共勉:时常厌弃生活却始终对生命赤诚。希望我们终可以做到,最后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一书带给了我们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ji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