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十六)

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十六)

作者: 赤松在路上 | 来源:发表于2019-11-05 10:54 被阅读0次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jiù)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解读

    天下有道,人人知足知止,国与国间没有战争,善跑的马拉到田野,作为犁田之用;

    天下无道,人人贪欲无厌,国与国间争战频仍,所有的马用来征战,甚至连母马都要在荒郊生产,这就象征将有亡国之祸了。

    由此看来,祸患没有大于贪得不知足的了,罪过没有大于贪得无厌的了。治国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知足知止,这种知足,才是永远的满足。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yǒu),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解读

    万物万事皆有总原理;天下虽大,若能知天下之所以为天下的道理,不需出户,就可以知天下;

    天道虽广,若能知天道之所以为天道的道理,不看窗外,就可以知道自然的法则。

    如果一定要出户,外看以求知求见,反而会离道愈远,所知愈少。

    所以明白道体的圣人,不待远求,天下的事理就可知道;不观察外界,就可说出自然的法则;不造作施为,就可使万物自化而有成。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解读

    为学可以日渐增加知见,为道可以日渐除去情欲,能把为学日益的妄念去了又去,减了又减,把知欲都损尽了,最后便能到达无为的境界。

    既到了无为的境地,便与道同体,自然也就能无为而无不为了。

    无为则何愁治理不好天下?

    反之,若强恃自己的智能一意孤行,又何以能治理天下?

    本篇解读来自林语堂《老子的智慧》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老子》(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js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