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推动着世界的发展,中国也不例外,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日渐明显,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我国的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并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方面,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我们不拒绝任何新技术,新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不拒绝。问题是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别人合作开发的,哪些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国内各大高校的重点实验室是学校以及科研部门进行高水平科研活动、学术交流的主要基地,同时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主要的场所[1-3],为了更好地培养高层次人才、更好地发挥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作用,完成更多的重大科研攻关,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管理和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大型仪器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分析了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和共享模式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要增加经费投入;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加强管理与操作队伍建设。
高校大型科学仪器平台建设的基础是大型教学科研需要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将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作为平台建设的载体,对相关的资源进行适当的集成整合、优化配置、合理布局,以实现设备资源的共享。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为高校科技创新研究提供良好的设备支撑,为高校实验室的资源配置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和良好的服务平台。
一、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概述
1、构建高校大型仪器平台与共享模式的基本要求
在高校大型仪器平台建设过程中,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部分功能比较强大、价格较为昂贵的仪器设备平台建设。二是功能较为接近、价格高档以及集约式的多台仪器组合,需要配备辅助简单的设备,具备完成某类尖端分析测试的功能性实验室建设。
一般来说,价格昂贵的大型仪器设备对于现代高校而言,大量购买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加上高校的学科比较多,研究的方向相对复杂,设备难以满足所有的科研工作,如果不是科研必需使用的设备一般不会进行购买。因此,在高校仪器设备平台与共享模式的建设中,以一台昂贵仪器配备部分辅助设备的平台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一些特殊研究活动的需求。
而价格高档、功能较为接近的仪器设备,需打破学院、学科之间的条块分割,对其进行集约式组合,才可能将仪器设备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让仪器在技术支持和管理使用方面都具备更强的优势,进而有效的解决仪器操作技能和使用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高校大型仪器平台的建立需要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通过平台共享对这些仪器进行有效的集合,设置专门的房间,将贵重设备和一般设备分开存放,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确保仪器享有专门的服务与保护。[1]
2、大型仪器平台建设的资金来源
高校大型仪器平台与共享模式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将平台共享的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正常来说,资金要么直接由高校自己承担,要么就是由课题组自行筹集经费,但是这两种方式的效果却并不理想,高校全包的方式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如果是课题组进行购买,则可能会涉及到经费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有实验空间、后期维修管理以及仪器垄断等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因此,高校多以谁买归谁的方式进行管理,课题组以外的研究者无法使用这些仪器,降低了仪器的使用率。
另外,大型仪器设备会不断地更新,高校可以采取共同负担的方式进行仪器平台建设,课题组提出相应的购买要求,且承担小部分经费,高校则承担大部的经费,这样一来不止是课题组,课题组以外的研究人员也能对仪器设备进行使用,进而有效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
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和共享模式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投资经费不足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需要有足够的经费作为保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型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如果想要确保这些大型仪器设备能够高效运转,且迅速融入到共享平台中,足够的运行经费至关重要。高校可以用一部分经费给予相关的技术人员服务提供一定的补助,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但实际由于运行经费不足,加上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基金来技持共享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各大高校建设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都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仅建设的进度非常缓慢,各类保障措施也得不到落实。[2]
2、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中的规定,大型仪器设备就是指一台独立的设备,其价格在10万元以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型仪器设备的类型与数量日益增加,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当前的高校均没有针对相关仪器设备的绩效考核设置出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所有的大型仪器设备都采用同样的指标进行绩效评价考核,已经难以调动仪器设备院系与操作人员参与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管理的主动性。不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共享平台参与者的积极性,而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管理以及使用效益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平台需要高素质、高技术、勇于创新的实验工程技术队伍进行管理。但实际上各大高校的实验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比较薄弱,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共享平台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如设备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得不到明确,物质资源分配不合理等。许多高校院系的管理人员缺乏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经验,对大型仪器管理制度了解不充分,无法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在技术人员方面,由于职称评聘、薪资待遇、技术培训以及对外服务收入分配上的不合理,致使实验技术工作人员缺乏动力,降低了设备维护管理的效率。
三、推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与共享模式构建的对策
1、增加经费投入
为了确保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能够正常有效的运行,高校应该从学校建设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经费支持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确保平台建设所需的硬件和人员都能得到保障。在仪器购置费用中,预留出一部分资金建立一个专门的设备维修基金,从测试费中提出一部分资金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并将一部分经费作为激励基金,用于奖励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
2、完善绩效评价机制
高校应将大型仪器设备分为共享性强和高精仪器设备两种类型。对于共享性强的主仪器设备,主要是对其人才培养机、教学科研对外服务机、科研项目数、获奖数、高水平论文数及用户对设备的评价等进行综合评价。对大型高精尖仪器设备,则对其学科建设贡献、省部级以上科技奖以及国际学科顶级论文数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效益相对较高可给予适当的奖励,评价效益相对较低的,可以适当的削减其建设经费,或者将仪器调剂到其他部门。[3]
3、加强管理与操作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是解决共享平台建设的核心问题,因此,各大高校应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管理与操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确保共享平台的各项工作可以深入、高效地进行。提高实验工程技术队伍的专业水平,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定期培训,确保工作人员都能掌握和了解关键技术与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总之,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和共享模式的建设,能够有效推动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是提高高校人才质量的重要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因此,高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结合新型的教育创新理念与高科技信息技术,积极开展高校大型设备平台与共享模式建设工作,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隋春晓,赵峰.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80-83.
[2]陈丽洁,丰佳雯,郑蒙雨等.高校大型仪器平台建设与共享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7(24)35-37.
[3]左玉生,林俐,孟正大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共享模式研究[J].2013.30(6)212-213.
【作者简介】
王颖梅(1985-)女,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国产大型仪器应用. 冉盛网编辑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