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应该是一份苦差事。
说起教育孩子,如果我们感到的都是疲惫、焦虑、愤怒、痛苦,我们的方法一定错了,需要换一种思路。实际上这才是目前绝大部分教育者(包括父母老师和孩子)的真实状态、真实感受。
孩子到学校接受教育去只是一时,但他一世都要在家庭里,不管是未成年还是成年之后。
因此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教育中:接受教育、享受教育、实施教育。
这个过程有三根支柱,值得终身践行,终身受益。
无条件的爱、价值感以及终身成长的心态。
1.无条件的爱
这可以让我们真正构建起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学会尊重孩子的感受,和他们进行温和而有效的沟通、交流,找到管与不管之间的边界,不做孩子眼中的暴君,也不让孩子在溺爱中感到迷失。
只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给予孩子的爱都是有条件的:你要是听话了就……;你要是考上了××学就……;你要是找了××工作,嫁(娶)了××人就………反过来孩子对我们的爱却是无条件的,哪怕刚刚被我们揍了一顿、骂了一通,过不了15分钟,孩子肯定又眼巴巴的到我们跟前道歉、求抱抱……惭愧啊惭愧!
2.价值感
价值感是孩子建立自尊、获得自信、学会自觉自律的关键。给孩子价值感,你会发现无论他的行为多么叛逆,做事多么喜欢拖延,都有办法可以解决,而且并不复杂。
否则一味给孩子贴标签:你就是一个不争气的人、你就是一个拖沓懒散的人、你脑子就是笨、你看人家隔壁谁谁谁多厉害……这种语言体系下,孩子的价值感就只能一降再降,终于变成了咱们整天语言描述里的那类人。
3.终身成长的心态
终身成长的心态对应的是孩子战胜挫折、持续学习进步的能力。拥有这种心态,我们不仅可以打破旧式观念中的静态思维,以成长的心态理解孩子、帮助他们,自己也能变成一个更加乐观积极的人。
千万不要以为离开了校门就不用再学习了,跟着孩子一起学习,利人(孩子)又利己。
有了这三根支柱以后,孩子的生命力被保护、被建设起来,自己就会有成长的动力。
如果一个人没有发自内心的成长动力,当父母的从外在使再大的劲,都不会对他有正向的作用,相反只会让他变得越来越痛苦。
所以,教育是一个选择。是选择一味地推、拉、拽且出力不讨好,还是选择让学习者自己燃起来、动起来;是选择“要我学”还是选择“我要学”。选择权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且一旦选择了就要持续努力并为之负责。
教育是很重要,但它不应该很沉重
这句话犹如一把大旗,一旦祭出,杀伤无数。这极为重要的教育问题给所有人太多的压抑感,是个沉重的话题。
为什么?
因为培养孩子是一个混沌系统,混沌系统的特点就是输入端只要有微小的调整,输出端就会有巨大的改变。
蝴蝶效应——南美洲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下翅膀,可能带来太平洋上的一场飓风。
同一个教室里教出来的同学,教育的效果却有着云泥之别。可能就是因为一个又一个的输入端的细小的不同。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我们很难找得到起始端在哪里,自然也无法归因。
复杂体系的典型特征,你找不出明确的因果关系。
知晓了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是一个混沌体系,是极复杂的问题,当父母用对待机器的简单粗暴的手法,把孩子(包括孩子的教育学习)拆分成一块一块硬拼起来的时候,语文差补语文,物理差了补习物理,体育差了练体育,就指望着孩子学习呱呱叫,考个好大学,未来有份体面的工作、光鲜的身份……
这样的操控下,从孩子身体里边跑掉的东西是生命力。这孩子不再像生物,更趋向于像机器。丧失了自己的主动性、判断力、意愿和爱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丧”一代、“巨婴”、宅男宅女的原因。
哲学上有一句拗口的话:
所有简单体系,都是靠复杂手段在维系(判断标准是做这件事的人很累,一定要有高精尖的技术和水平);所有的复杂体系都是靠极其简单的逻辑在驱动。
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非常复杂的过程,期间充满了大量的随机性。
很多家长特别焦虑就在于不能够接受随机性,希望自己的孩子顺风顺水,按照自己的设计一步一步地发展。这纯粹是妄念,千万不要这么想,因为你的想象力根本赶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
一个活生生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以动态的方式在变化着,怎么能奢望按照既定的标准机器人一般的生活、学习、工作呢?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复杂,教育是一个选择。觉知了、接纳了,落实到行动上,及时反馈,做出调整,继续觉知、接纳、落实、反馈,形成正能量的闭环。
好的道理千万条,落实第一条——觉知、接纳、行动、反馈四部曲方是正道。
Ycy207-16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