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开始了对过去的追忆,她发现,人的心如果软下来,不是固执地想要得到一个什么东西,或是一种什么态度,就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原生家庭对她的伤害是毋容置疑的,但在追忆中,她有了新的认识。她说,我明明应该知道妈妈在我生命中占据了如何重要的地位,但我就是很少想这个问题,我也没有想过爸爸幸不幸福,他为什么会这么对别人。现在想起,我发现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每一个人都很可怜,包括看似强大的爸爸。以前,我总是觉得爸爸的控制欲很强,伤害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不愿跟他在一起,每一个人都想从他身边逃离,但我忽略了爸爸的感受。有时,即使你明知道某种结果是自己亲手造成的,却仍然会觉得难过,仍然会痛苦,仍然会强求下去,想要改变那个让自己痛苦的结果。
不光我的爸爸,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除非他已经看破了,或是他有一颗非常强大的心灵,强大到对外界没有一点期待和要求。我想,这样的人大概不多吧。至少我的父亲不是。而我,也被父亲强大的外表欺骗了,一点都没有感受到他内心的脆弱和受伤,也没有意识到,其实生活在地狱里的不只是我们,也有他。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凭空出现的。
现在,我是真真场切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丫头是突然明白了,爸爸的内心也一样脆弱,只是无人知晓,他也是他自己情绪的受害者。不仅如此,丫头还说她想起了母亲。
就在刚才,我的眼前突然浮现出妈妈的样子,还有她看我的眼神,我的心突然就刺痛了一下。妈妈老了,她曾经乌黑的头发已经斑白了,她越来越憔悴,脸上的皱纹和斑点越来越多,手上的皮肢也越来越松弛。
师,我目睹了妈妈从年轻到苍老的全过程。过去,这个过程对我的触动并不大,因为我的心被某种冰冷的情绪酵住了。妈妈的一切,包括她的变化和她对我所有的爱和付出,都被无数占据我内心的关于“我”的事情给淹没了。我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妈妈的爱,却没有理所当然地把爱反馈给妈妈,甚至对她隐隐怀着恨意。有时,我觉得过去的自己真是一个自私到极点的女儿,根本就不值得妈妈这样去爱我。
只有在“我”渐渐地消解,我所看到的世界真正地呈现在眼前时,我才从细节里看到了母亲的付出。那点点滴滴的细节,让我终于明白了母亲有多爱我,甚至这份爱是那些细节无法承载的。当它排山倒海地向我涌来时,我惭愧不已,自责不已。
丫头开始了追悔,她说她终于明白了父亲的伤痛,明白了母亲对她的爱,可似乎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
在简书上,包括生活中,我遇到不少朋友,他们说起自己的父母,总有种怨恨。听了他们的故事,我理解他们,确实他们的父母许多观念和行为是有待商榷的。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父母呢?是永远活在怨恨中,责怪之中吗?
就像丫头那样,成年后嫁人逃离家庭,直到生命走入终点时才发现,原来父母对自己也有着最深沉的爱,可惜她却来不及回应了,然后在后悔中离去吗。还是像雪师平时教我们的那样,学会去爱,放下自己,用心灵去感觉父母的心。
今天早直播,雪师说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的孩子都不太愿意照顾老人了。他说,其实照顾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照顾人的过程中,能学会爱。说到这里时,我觉得自己很惭愧。我对父母,包括婆婆,很多时候对于他们的笨拙,对于他们的日渐衰弱,我是不太能够共情的。而我们的父母也渐渐变得像小孩子一样,他们对自己生病需要我们照顾,总有一种歉意。尤其是我妈,我每次请假陪她去看病,她总是感觉自己像犯了什么错误似的。
现在我想到这个画面,依然心疼。在生活中,我对母亲也总是挑剔诸多,总希望她能按照我认知的生活方式来做。可父母活了一辈子,早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了。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我应该顺从父母,而不是自以为是的指指点点。
读了今天的这段文字,加上雪师的早直播,我清醒地意识到,趁自己还有时间,以后要对父母耐心再耐心一点,温柔再温柔一点。哪怕父母因为认知已经变得固执,不讲道理,也要忍住,好好说话。孝顺,孝顺,不仅要有孝心,还要学会顺从。不要和父母讲道理,家本来就不是讲道理的地方。爱,就够了。
爱,是心中绽放的一朵玫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