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视剧亲子教育
《小欢喜》大结局告诉你,毁掉一个人只需这三句话

《小欢喜》大结局告诉你,毁掉一个人只需这三句话

作者: 文化咖 | 来源:发表于2019-08-28 10:38 被阅读0次

    昨晚,热热闹闹的《小欢喜》正式收官。

    这部由黄磊、海清、陶虹等人主演的电视剧,聚焦中国式教育的阵痛,不仅成功打破续集魔咒,而且后期口碑水涨船高,豆瓣评分稳居8分不下。

    口碑上升,自然少不了高讨论度的话题。

    说来也是神奇,《小欢喜》开播之初,主演之一海清碰巧因为在某电影展闭幕式上的“女性宣言”上了热搜。

    咖爷就此分析过剧中三位妈妈的演员,所面临的中年女性的真实困境。

    回看三个家庭,不仅妈妈们有烦恼,孩子亦然。尤其是在亲子关系的拉锯战中,孩子一方的心理变化,更能让年轻观众产生共鸣。

    比如几天前,#乔英子跳海#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赚了一波又一波的泪点。

    被母亲宋倩360度无死角全包围式的爱,给逼到无路可走的英子,着实让人心疼不已。

    尤其是英子泪流满面控诉母亲那一幕,更是引得不少观众直呼:“《小欢喜》哪里欢喜了,可以改名叫《大悲咒》了!”

    因为父母离异而被迫成长,无时不活在妈妈的全方位掌控中,就连未来也和妈妈捆绑在了一起,不难看出,乔家其实是《小欢喜》矛盾最大化的一个家庭。

    适逢收官,咖爷也想从乔家出发,重新梳理全剧对于中式家庭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纵观全剧,宋倩只用三句话就把女儿乔英子逼上了“绝路”,或许对你来说也再耳熟不过。

    “你可是妈妈的一切”

    身为单亲妈妈,宋倩所肩负的责任更大。

    坚信“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的她,可以说是一颗心全扑在女儿身上。

    乔英子每天早餐吃什么、要做几套题、什么时候玩乐高,宋倩对此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对待女儿的衣食住行,宋倩可谓层层把关。英子喜欢吃的油条、麻辣火锅,宋倩一个都不允许她碰,因为她觉得要么不卫生,要么会上火。

    不仅不让英子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宋倩还强迫她每天都得空腹吃一个生海参。因为听说这样可以预防感冒,而目的就是为了高三这一年得“给我争点气,不能生病”。

    此外,英子的房间被宋倩装修成了录音棚的样式,隔音墙是为了让英子能心无旁骛地学习,对着客厅的内窗则是便于宋倩在屋外对女儿进行“监视”。

    密闭的空间,压抑的氛围,英子的卧室说好听点是仿造版的录音室,说得不好听其实就跟一间牢房似的。

    屋里的人不知道屋外发生了什么,但是外边的人可以随意对屋里的人进行窥视。

    这就是宋倩和乔英子这对母女关系的真实写照——母亲对女儿有绝对的操控权,而女儿只有被动听话的份儿。

    从早到晚,宋倩的生活重心都是围绕着乔英子转的。

    她密切关注英子的一举一动,稍有不合自己心意的举动,就要像对待一棵树一样,立马拿出一把“大剪刀”对着自己的女儿“修修剪剪”。务求砍去那些在她的意识里,会影响乔英子未来美好人生的一切事项。

    因为婚姻的破碎,丧失了安全感的宋倩,把所有希望都孤注一掷地寄托到女儿身上。

    这种要被迫接受母亲把生活重心全部转移到自己身上的压力,更是压得乔英子不堪重负。

    所以,当宋倩看到英子和爸爸乔卫东以及他的女朋友小梦三个人亲亲热热地在一起时,疯狂的醋意和一股强烈的不安感,顿时涌上了心头。

    她感受到了一种背叛,在宋倩看来,女儿就是她的一切,乔卫东是她们娘俩平静生活的入侵者。

    她害怕有人来争夺英子,她要宣示主权。于是她推倒了英子的模型,疯狂地诘问英子:

    “那个小梦阿姨怎么就那么好啊,怎么就那么招你喜欢啊?她是不是样样都比你妈好多了,你妈什么都不对,对吧!”

    乔英子和宋倩每次的对话都像是一场博弈,英子总是表现得小心翼翼,可想而知她的心理负担该有多重。

    事实上,英子是个很有想法的姑娘,她爱好天文,喜欢浩瀚的宇宙带给她的无限感。

    她想考南京大学,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想要逃离母亲的管制。

    可是唯名校论的宋倩坚持清华才是最好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不想让英子离开北京离开她。

    甚至她还会自我感动似地对女儿“表白”:“最好一辈子我都能守着你。”

    宋倩是一个懂得占有,但是不会放手的母亲。一句“咱们俩的人生理想应该是一样的呀”,就这么简单粗暴地把女儿的人生给定性了。

    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因为我养你长大,供你上学,为你付出了所有的时间和心血、金钱和精力,咱们娘俩可是一直相依为命的,所以你乔英子就理应得是我宋倩的“附属品”。

    这样的高压政策换了谁,也经不住宋女士这么个磨法啊。

    “妈妈都是为你好啊”

    “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这句骇人听闻的话,正是出自宋老师的口中。

    在宋倩的眼里,只有保持第一,才有绝对的把握可以考取清华、北大这样的院校,她不容许女儿高考有一丝失败的可能性,她要确保万无一失。

    因为宋倩信奉:“你要是连高考都考不好,哪儿还有什么人生啊。”

    在唯高考论的教育大环境下,滋生出了一批又一批癫狂、独断、专横的家长。

    她们从不理会孩子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整天只想着如何提分,如何上最有名气的高校,以便于将来好在社会上找工作。

    很多家长都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算是走上了康庄大道,自己也才算是对孩子尽了义务。

    他们往往爱以负责任的家长自居,殊不知,太过严苛的教育措施,换来的并不是什么一马平川,反而很有可能是纵身一跃。

    宋倩辅导过的学生丁一就是一个例子。

    明明喜欢读地质,可是家长却非要他报考金融专业,长期的学习压力以及不能主导自己人生的无力感,使他最终做了傻事,选择亲手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以爱之名行伤害之事,是亲子关系中再普遍不过的一种现象。

    就像英子在誓师大会上用气球写心愿时,原本开开心心写下了自己的理想——中国国家航天局,而宋倩却执意在气球上替她写了句“清华北大必取其一”,末了还又要让英子再加上一句“一定考到700分”。

    这波令人窒息的操作,直接逼哭了英子。什么都要插手,凡事非要让女儿按自己的意愿来,有这样的家长换谁谁不心塞?

    “妈妈早就把你后面的路都安排了”,宋倩这种大包大揽式的爱,对于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沉重了。

    嘴上说着自己是讲道理的,但行动上却又暴露出极端的拧巴。看似是对女儿上心,可其实不过是拿爱充当保护伞,利用亲情变相地进行道德绑架罢了。

    哪怕是在英子要跳海的危急关头,宋倩还是脱口而出了句:“你为什么非要去上那个南大呀!”

    真·无话可说。

    “什么隐私,我是她妈,当然可以看了”

    就在众人正研究是否可以从日记中,找到英子离家出走的线索时,宋倩一句:“什么隐私,我是她妈,当然可以看了”,昭示出了她满满的控制欲。

    因为是为了你好,于是可以无视孩子的自尊和隐私,肆意偷窥孩子的日记,把控孩子的交友圈。

    宋倩身上有着传统的中式家长陋习,他们总觉得做长辈的当然比小辈们有经验,凡事听家长的不会错,我是亲妈我还能害你不成?

    所以她已经习惯于直接用包办代替沟通,强行挤压女儿成长的空间。

    做事向来一板一眼的宋倩,就这么一步步把乔英子推向绝望的深渊。

    身为家长固然也有做家长的难处,但是英子可以设身处地为宋倩着想,宋倩却不及女儿那样能做到换位思考。

    其实英子已经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了,为了让宋倩对自己满意,她处处隐忍。因为她知道妈妈一个人把自己拉扯大不容易,她害怕伤害到她。

    可是另一方面她又不想沦为一只牵线木偶,所以她在追寻自由和受控于母亲之间来回拉扯,最后硬生生地抑郁成疾。

    中国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缺少的从来不是爱,而是信任和尊重。

    他们总是爱拿孩子当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因为在孩子面前他们享受到了那种拥有权利的快感。

    上半年爆火的《都挺好》展示出了原生父母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从来就不懂得尊重苏明玉的苏母,带给女儿的伤害可能是一辈子的。他们错误的教育使苏明玉变得敏感而坚硬,成长之路走得异常坎坷。

    《都挺好》

    还有去年上映的电影《狗十三》,饰演李玩父亲的果靖霖和饰演李玩的张雪迎,两人在戏里一个代表的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专治、独断、管你没商量,一个则是演绎出了少年成长中的孤寂与心酸。

    父女俩每次见面都以父亲的“我是为你好”而开始,却以李玩的“心碎成一地”而告终。

    《狗十三》

    《少年派》中的林妙妙,同样因为受不了母亲的管制而要跳楼。

    《少年派》

    到底是这届孩子太难带,还是这届父母太蛮横?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圆桌派》第四季里说到:

    “东方文化是他制他律,父母制定了这个规则,你要符合他们的规律,所以这叫做让孩子从小就围着父母的意志转,但是在西方的这些养育中,是自律自制。”

    宋倩对英子完全没有拿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不然她不会说出“我一个人应付英子,以前都是得心应手啊。”

    英子也一语道破地说:“您对我从来都是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的,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您知不知道我这样真的受不了,我招架不住,我不知道您哪天又要变了。”

    宋倩和乔英子这种相爱相杀的母女关系其实并不少见。

    看似通情达理,实则强行给孩子灌输自己的认知,而不是尝试一次平等的沟通。

    说来,宋倩的教育理念其实和最近流行的“明学”宗旨不谋而合:“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其实这也是很多家长们的通病,对待孩子他们采取的态度是:你不要跟我说那么多,一句话听我的,这事儿我一个人说了算。

    其他家庭

    当然,在剧中除了宋倩这位头号“反派”妈妈,还有一位童文洁女士在“猛捶”儿子的路上,也一直不甘落后。

    “我吃饱了撑的,我就不该生你!”——瞧这旗帜鲜明的“童氏语录”,一句话简单明了地否定了孩子的存在价值,并同时肯定了自己对孩子的所有权。

    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不对?没错,这就是暴躁型妈妈们在气急败坏的时候,经常会对孩子说的一句话。

    童文洁受不了儿子方一凡的成绩下滑,因为她也认为老老实实考大学,才是最保险的一条路。为此她无视方一凡的艺术天赋,坚持给他报补习班。

    在面对“不听话”的儿子时,童文洁又使出了她的“杀手锏”:“我真是这18年白养他了,养了个白眼狼。”

    俨然一副在批判儿子的不懂事之余,还要顺手演一把苦情戏的节奏。

    不同于宋倩、童文洁两位妈妈的强势作风,刘静是全剧里最温柔的一位母亲,她对孩子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来不会强求孩子什么。

    刘静说:“父母和孩子永远是有时差的。”

    其实在亲子关系中,并不需要双方时刻保持步调一致,彼此之间更加需要的,是能够学会相互体谅。

    一个成熟理性的家长,会与孩子一同成长,他们懂得接受彼此的不完美,愿意做孩子的好朋友,而不是妄图去当他们人生的操盘手。

    其实在去年播出的《我家那小子》里,朱雨辰的妈妈就曾引起过强烈的争议。她也像是没有自我的宋倩,一心全扑在儿子身上。

    每天早上四点起来熬梨汤,逼着朱雨辰喝各种蔬果汁。眼里心里都写满了儿子,也不管他爱不爱喝需不需要,只是一味地在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对儿子好,但实际上却给朱雨辰带来了更多的困扰和压力。

    诚然,作为母亲她们都是爱孩子的,她们的出发点并没有错,的的确确都是想要为孩子好,只不过是用错了方式。

    又或者说,她们不该摆出一副牺牲自我,成全孩子的架势,用爱的名义来胁迫孩子顺从己愿。

    就像季胜利在剧中说的那样:“凡是委曲求全的都不是全。”

    汉娜·阿伦特在著作《在过去与未来之间》中说过:

    “教育同时也是要我们决定,我们对孩子的爱,是否足以让我们不把他们排斥在我们的世界之外,是否要让他们自行做出决定,也就是说,不从他们手里夺走他们推陈出新、开创我们从未见过的事业的机会。”

    然而当下教育体制本身所存在的弊端,以及愈发功利性的社会价值导向,让每个家庭都变得焦躁不已。

    为了拿到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家长往往选择忽略对孩子精神层面的指引与教导,而单单只是强调考分。

    若是家长们能够理解方一凡说的那句“我不是个坏孩子,我只是个学习不好的孩子”,如果他们愿意对孩子多一些信任,少一些责备,相信也不至于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

    不过还好剧中不止有“虎妈”,还配备了“猫爸”。

    为人总是乐乐呵呵的方圆,对孩子的事非常看得开,他对儿子的态度简而言之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乔卫东也是以孩子的个人意愿为主,而季胜利也在与季杨杨的相处中不断进步,官架子变得越来越小,对儿子是越来越体贴了。因为他逐渐感悟到:“一个人只有在家庭的温暖和鼓励下,才能够真正地成长和开心。”

    沙溢饰演的乔卫东,活脱脱一个快乐源泉

    所幸在经历一番周折之后,宋倩最终没有执迷不悟,而是放手让英子自己选报了高考志愿。

    童文洁的一番话,也终于让人在“大悲伤”里听到了一丝“小欢喜”:

    “成绩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有家人的陪伴,是爸爸妈妈的爱,是我们的呵护,让你不孤单,让你有安全感,让你真正感到什么是家。”

    如果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张重要考卷,那么与其在无比焦虑的状态下硬怼孩子,倒不如怀着颗欢喜从容的心去应对问题。

    何不就像方圆作的那首打油诗中说的那样:“考上还是考不上,小小欢喜才是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欢喜》大结局告诉你,毁掉一个人只需这三句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qp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