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今天是第三天小朋友早上起床不愿意穿衣服,跟我折腾。因今天也是春节后第三天上班。因为不好好穿衣服这件事情,我连续三天都迟到了,第一天迟到了一个半小时,第二天迟到了半个小时,今天迟到了四十分钟,好在我们不需要打卡,而且这几天也不忙。但我的内心还是希望自己可以准时上班。
事情经过:
小朋友起床时还是很愉快的。要抱抱。然后就抱她起床到火炉边。给她穿衣服。
孩子:不穿,披着。
我:好,披着。
我:我们穿上衣服吧,好冷呢。
孩子:不穿。
我:换个尿不湿吧?
孩子:不换。
然后陷入了拉锯。
后来开始共情。
我:娃娃是不想妈妈上班,想妈妈陪娃娃?
孩子:不应声。
我:妈妈必须得去上班。妈妈把衣服给你穿好,然后妈妈上班,下午早早回来陪娃娃,好不好?
孩子:不穿。
孩子:妈妈起来。
我:抱着她,站起来。
她贴在我的肩头,很安静。我抱着她,摸着她的小光腿,想着她流鼻涕,内心又不淡定了。
我:我们把衣服穿上好不好?
孩子:不穿
…………
后来我强行把衣服穿上,把尿不湿给换了。裤子依然没有穿。
孩子:抱抱
我:抱抱她。安静地躺着
我:妈妈要去上班了,外婆给你穿裤子哈
孩子:不。
……
最后,我把她放在火炉旁的沙发上,离开上班了。任由她哭闹。还说着让妈妈喝水。
其实孩子是最爱妈妈的,她是在讨好我呀。可我呢,却不能理解她的情绪,未能真正的和她共情。
事后分析:1、把自己的情绪给了孩子,用坏情绪来影响孩子,给予孩子压力。最开始的耐心是真的耐心,没有压制情绪。她的哭闹能坦然接受。但是在自己努力尝试后,依然不能让情况好转。这时就会很挫败,然后情绪才会蹭蹭地上来。
2、理解和共情带有极强的目的性,更像是哄骗。尽管我也有理解孩子,但是理解得还不够,尽管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只想达到我自己想达到的目的,穿好衣服。理解她的目的也是让她配合我穿好衣服。虽然我也说了,娃娃是想妈妈多陪一会儿,不想妈妈去上班。但是说过之后应该会有缓冲的,但是我并没有给她缓冲的时间。所以就循环往复。这样并没有让她的情绪完全舒缓,让她觉得我的理解是虚假的不是真心的,所以才会显示出没有效果。所以才循环往复。
3、言行不能始终如一,混乱的行为,混乱的表达,让孩子不能清楚理解我的需求和感受。理论学了看了那么多,却没有很好地运用。当出现这样混乱的情况时,也许静静的抱抱她更好。
4、没有采用切实有效且可行有趣的方法让她走出情绪区。只是一个劲儿的进行无用苍白的说教。
接下来如何做?
1、容许自己挫败,但不要情绪对待孩子。
2、接受冲突必然存在的事实,每一次冲突发生时,冷静分析双方的需求。
3、把自己的需求,孩子的需求准确的表达出来,再寻找出足够多,足够有趣的解决方案。
表达是我的难点,想出多的有趣的方法也不容易。但可以不断尝试,多表达,多练习,慢慢就会好。没有方法,可以通过学习获取一些有趣的游戏。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