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
魏败于秦失公叔痤,秦孝公强秦,公孙鞅入秦,徙木赐金,商鞅变法,齐威魏惠炫宝,田忌救赵,江乙谏二闻,申不害相韩,田忌救韩奔楚,卫鞅败魏公子昂,秦惠文王追杀商鞅,孟子言义于魏惠王,齐魏相王,韩昭侯作高门,越王伐楚败,苏秦合纵,张仪败纵约,赵武灵王立,卫侯求胥靡,齐靖郭君/孟尝君养士,缪留谏韩王。
2.感悟
各国多相盟会,但征伐不断。
①魏败于秦失公叔痤:此时魏统治者为魏惠王,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公叔痤排挤吴起,临死举荐公孙鞅。司马迁评价“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很有深意。
②秦孝公强秦,公孙鞅入秦,徙木赐金,商鞅变法:公输痤死后,公孙鞅未被重用,入秦变法。变法以魏李悝变法为蓝本。
③齐威魏惠炫宝:魏惠王以珠玉为保,齐威王以人才为保,可见两王格局不同,魏自以为强。
④田忌救赵:这里讲到孙膑庞涓的恩怨纠葛,庞涓为魏将,孙膑为齐师。魏伐赵,齐军围魏救赵,魏齐战于桂陵,魏师败绩。
⑤江乙谏二闻:江乙谏楚王,有好扬善者,有好扬恶者,应兼听不偏。知善为善,知恶不为恶。
⑥申不害相韩:申不害法家代表人物,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国治兵强。这里讲到申子请仕从兄,昭侯不许,昭侯藏弊袴,可见昭侯也是一位明君。
⑦田忌救韩奔:魏庞涓伐韩,齐减灶示弱,树书庞死,马陵大战,齐破魏师,虏太子申。经桂陵马陵两次大战,田忌声名显赫,邹忌匿卜,田忌奔楚。
⑧卫鞅败魏公子昂,秦惠文王追杀商鞅:卫鞅与公子昂为旧识,鞅诈邀昂共饮,虏昂败魏。可见鞅是一个有些狡诈的人。秦孝公薨,商君车裂灭家。这里还讲到赵良与商君言贤,预见其用法严苛,不恃德,不得人,君弃必败。
⑨孟子言义于魏惠王,齐魏相王,韩昭侯作高门,越王伐楚败:从魏惠王称呼孟子为叟(老头),可见对长者不敬。孟子子思言利与义。诸侯由公称王,与周王室平级。韩昭侯作高门,此时申不害已卒,国有内忧外患,所以屈宜臼说不时。越王欲伐齐,转而伐楚败而国散。
⑩苏秦合纵,张仪败纵约: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通常认为,苏秦、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二人同时是政敌关系。但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却死于公元前310年,苏比张迟死26年。当张仪在秦国为相时,苏是个年轻的游说者,根本没有和张仪打过交道。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张仪的对手是公孙衍(犀首),公孙衍才是合纵说的倡始者(待考证)。
①①赵武灵王立,卫侯求胥靡:赵武灵王
使赵强,卫侯法立诛必。
①②齐靖郭君/孟尝君养士,缪留谏韩王:父子显赫,养士不择贤,不为民,旦求虚名。孟尝君访楚却象牙床。缪留谏韩王,慎用世家大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