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谈论原生家庭,我也直到近一年才做到真正理解父母的不易。
父母一共生育了三个孩子,姐姐,我和弟弟。巧合的是,父母在各自家庭中都属于排行老幺,父亲的父亲在他还未记事的年龄就去世了,尽管有慈爱的母亲和疼爱他的大哥及两位姐姐陪伴,但据说父亲脾气一直有些暴躁。
到了我们记事的年龄,最美好最甜蜜的爱是父亲带给我们的。他第一次坐飞机去外地,机上发的餐食和小点心都舍不得吃全部拎回来给我们。物资匮乏的年代,在异地打工的他每逢回家总会带来一些惊喜,从来没见过没用过的小玩意能让我们姐弟三个开心好半天 。
父亲很勤奋,靠自己的努力,是村里第一个淘汰14寸老电视机的人,家的两层楼房也是村里第一批盖起来的。
我们姐弟几个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帮着他算账,看看这一年喂养的鱼或螃蟹卖了多少钱,鱼料和网具等等的费用各是多少,那个时候缝制网片一天工资是五块,他还总把十元以下的零头都给我们去买零食。
父亲也爱做菜,是家里的主厨,手工鱼丸子,卤肉,好多好多拿手菜。记忆中最美妙的味道,是那一年我们在赤壁过春节,爸爸手里只剩三块钱,他还是买回一小块五花肉并耐心做成了一碗蒸扣肉。
或许是因为后期经济上的不顺利,父亲脾气越发暴躁。弟弟四五岁时有次误食了桌上的鱼骨头卡到喉咙差点丢命,他大发脾气责怪我们没有看护好,把我和姐姐吓傻了,到了一切恢复正常,他又拿了橘子罐头来哄我们。
有一回小学放农忙假,假期结束的前一晚,我没有按期完成作业坐那着急的哭,时值下雨天,外面的地上都是糊泥巴,父亲依然发怒一气之下把我连人带书包丢到了门外……
也有许多年的冬季,农村空旷地的积雪快有膝盖深,他让我们继续留在温暖的被窝,自己一个人去菜地挖萝卜,煮好鱼汤,还弄个小桌子端到床前让我们趁热吃。
唉,父亲就是这样。
他还一直懊悔当初因经济压力没能让我继续念书,很多年之后我参加成人在职学习,他还抢着帮我付了部分学费 ,递钱给我的时候看到他双眼泛红,我知道他是想尽力弥补一些遗憾。
我从来没有怪过他,也没有资格去怪,父母一直都在努力的支撑着这个家,当初放弃念书也因为自己缺乏毅力。
记忆中还有许多美好的经历是在母亲的娘家,外公和外婆相伴很多年,一层三间的灰瓦土屋,屋后有个院子,外婆擅长做腌菜,农家的各种蔬菜都能被她细致处理过后塞进坛子里,过一些时就成为了外公每餐必备的下酒菜,还有表姐和我们几个小娃娃放学回来的佐餐伙食。
外公年轻时做文职,也写得一手好字,他不干农活,顶多就是顺手给院子里的菜浇浇水,平日主要是自顾自读书看报或帮人写写对联和书信,再就是跟我们几个小娃娃讲讲历史、新闻,顺带看看我们的作业。外公总是被我们的一些幼稚言论逗得开怀大笑,也会严肃的评价谁的作业字迹写得更工整,还常从卧室里拿出他写毛笔字攒下的剩余毛边纸,给我们打草稿。吃饭的时刻我们都喜欢围坐在外公身旁,看他喝酒,听他讲话。
外婆一生操劳,从无抱怨,每天笑眯眯的烧菜备酒,就这样伺候了外公一辈子。应该是受外婆对待外公的这种简单质朴、默默奉献的影响,母亲的性情和外婆一样传统、勤劳、贤惠。
父亲不在家的日子里,她带着我们三姐弟,既要兼顾农活,又要照顾生活起居,好在农村的孩子很早就能自理,不到十岁的我们就能自己打水洗衣做饭。
忙于生计的时代大概很多家庭都没能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吧, 每当被父亲批评,我们伤心哭泣的时候,母亲也会跟着哭。她那种情绪上的绝望和无助我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尽管过后她仍然一如既往操持着家务,继续用自己无声的方式爱护着我们。
很羡慕别人家,吵架就是吵架,我的父母从不吵架,只是父亲发脾气时,母亲在一旁默默的落泪,如果在现在我会希望母亲能理智并自信的站出来制止父亲发脾气或数落孩子的行为。
生完宝宝的那年,母亲在给我送工作单位所需的证件返程时,因身体不适顺便在市区医院做了检查,结果竟然有些严重需要手术,幸好治疗及时,暂时没有了生命危险,当时我们姐弟都自顾不暇, 唯有父亲独自在医院照料了很久。
以为生活就会这样在大家的彼此理解和关照下顺利的前进。并且有了孩子的家庭里,无论是婆家还是娘家,每次相聚更多的是欢声笑语和众人围绕孩子忙做一团的景象。
我的婆婆聪明睿智、性格爽朗且善良,豁达爱笑的公公对婆婆也是言听计从。十几年来,大家配合默契,几乎没有过矛盾,我十分享受这样的家庭氛围,父母也欣慰我有了好的归宿。
公婆帮我们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和抚育孩子的责任,打工的日子虽辛劳但充满无限动力 。多少回加班到凌晨为了能快点回家,独自一人骑车穿过有许多墓碑的小路。下暴雨时,也要尽快回家,头盔挡着根本看不清前面的路,那就揭开头盔任由雨水打在脸上生生的疼。
我也将这份“固执”放在工作中,因为没有带孩子的后顾之忧,一心一意落实琐碎的工作,没想到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还破格参与竞聘。
似乎与周围都能相处融洽,但却不懂得如何与伴侣相处!
幸运却又无知的我们在婚姻生活中摸索前进,跌倒后爬起,再继续……
一次次的争吵后,有亲人厉声劝阻,你到底想要怎么样呢!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样,那时的内心应该是极不成熟的。
跌跌撞撞十多年,时常跟好朋友聊天吐槽,我们也会互相提醒对方,你之所以纠结是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追求是什么?
最近看了姚晨的新电影《带我上青云》,第一次接触到“与自己和解”这句话,真的存在有的人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么?
经过一些信息的获取逐渐意识到了原生家庭的重要性,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还有价值观,大多来源于那个时期。父母的婚姻观也会不时的投射到下一代的婚姻生活中。
接纳自己,首先要认清自己内心的缺失。
姚晨在电影中演绎了如何做到与原生家庭和解,原谅了父母对自己的冷漠,最后真正与自己和解,与命运相融合。
如今大概人们普遍意识到了这个隐性的问题,于是也有了这部以反映现代情感关系的电影《被光抓走的人》,所有人都认为刘佳一的父母感情不和,但他们偏偏是唯一一对被光带走的夫妻。或许我们幼年时期所看到的和以为的现象,只是自己当初稚嫩的以为。
近些年媒体总在向大众过分渲染很多优秀的女性如何在放弃一段感情后,经历蜕变和重生最后重新获得真正幸福美满的婚姻,我倒是悟出了出一个重点,那就是,并不是因为她们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才得到了幸福 ,而是因为她们早已为此付出过了巨大的代价。
伊能静在公众面前坦言她的过去,她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释怀原生家庭带来的困扰,找到了自己在第一段婚姻中失败的原因,直到重新接纳自己,最后终于遇到了的生命中的那位“对先生” 。她说,原来只有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进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当然,明星的生活不是普通人能够对比参照的,但是幸福的家庭属性应该都是相似的。
如今,我比之前更加享受与父母沟通的过程,这是一种逐渐和解后的相处模式。我知道父亲仍然习惯为家庭琐事磨合而动怒,他也仍旧在为改善家庭经济而操劳,母亲和弟妹则以更加宽容的心在继续承担着这份“矛盾”。
心结解与不解,结果只有一种,而生存的过程是可以有千千万万种可能的。
成长路上,必须由你自己坦然直面原生家庭的遗憾,用一颗包容之心看待过去,珍藏另一部分美好的回忆。
因此,在婚姻中,如果你的伴侣的童年没有那么完美和幸运,如果你对彼此还拥有信心,请停下脚步拉对方一把,因为感性的人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缝补”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