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公认的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壳,也就是海贝。人们把它当成一般等价物,它是钱币家族中的长寿老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东西来代替它来行使货币的职能。于是,中国第一枚金属货币应运而生,它是仿照贝壳铸造而成的一种铜质货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它中间有一道贝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货币多种多样:有形状似铲的布币,有形状似海贝的蚁鼻钱,有仿照环首小刀铸造而成的齐刀,有外圆内方的秦半两与五铢钱,有用黄金挫缕成的的契刀,还有开元通宝、乾元通宝,大观通宝,洪武通宝,顺治通宝,乾隆通宝等等。
同时,世界货币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货币体系的源头是吕底亚钱币,亚历山大大帝银币在风云变化中有了地位,丝绸之路上的贵霜钱币够神奇,古印度黄金时代的帝纳尔金币挺给力,还有以伟人命名的金币叱咤风云,到现在为人们所知的法郎、欧元、英镑、美元……令人振奋。
由自然货币到人造铸币,世界经济演进的暗线与逻辑,在王丹的《货币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里显现出来了。她专注研究钱币30余年,考察32个国家,寻访600多家博物馆,探究了近百种货币的前世今生,才给我们带来了这本书。
王丹把古今中外的一枚枚钱币,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排列,以钱币为中心点,向外逐渐延伸拓展,去发现历史关照古今,用钱币来对比中国和世界,用钱币来呼应宏观和微观,用钱币梳理出了经济发展的脉络。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以后,仍然伴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不断演进。货币币材和形制,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的发展过程。这种形式的变化,是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也消除了前一种货币形式无法克服的缺点。
我曾收集了50个国家不同的钱币,可以从币上看出不同的文化烙印,但无法知晓它们背后的历史与逻辑。翻开这本书,才知道我们可以从货币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从而寻出经济发展的根。不管是微观视角,还是宏观视角,都值得我们去探究一二。
此书通俗易懂,作者避免了一些晦涩的词汇和枯燥的专业知识,用生活细节为切入点去讲述它们,不仅有力气,而且有根。最后,笔者建议大家将它的每一章节当做一枚钱币去读:读它的历史,读它的文化,读它的经济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