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读的内容有两本书:《离经叛道》、《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这些书和社群能有什么关系?
分开来说:
《离经叛道》能让大家的思维成熟,耐得住“不够出名”的寂寞,同时还讲了不少社交的小技巧;
《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则告诉大家,怎么样高效率地利用社群。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怎么把书中的思维运用进社群活动中吧!
一、“离经叛道”的成长方式
1、「大器晚成」
人们往往容易记住那些年轻天才,是因为有身份的加成——还那么年轻,怎么就那么厉害呢?
他们做的往往是基于常人没有的细致、或者是伟大的创意。虽然经验尚且不足,但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特性足以使他们脱颖而出。(你可以想想群里的几个挂着“学生”/“大学在读”备注,但是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如果你现在获得的关注度还不够理想,说不定有以下的原因:
→想写出一篇干货,但是还有点困难,觉得达不到理想的高度
→平时花在爬楼的时间太多,专注思考这些晨读材料的时间太少
→写晨读感想的时候,不够投入(如果你愿意相信自己是长跑运动员,至少也要保证基本的训练呀)
→越心急,越没花时间想怎么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各方面效率,在群里做好分享
是不是解决方法一下子就有针对性了呢?
别忘了,要做一个在群里“大器晚成”的人,平时一定要用心写分享,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不建议在聊天上花太多时间,因为闲聊增加了别人爬楼的难度,不仅你没有得到什么,也让别人不舒服。
要聊,说话前想清楚,这句话走没走心?能不能说得简洁有力一些?
2、「真诚」
文章里说到,真诚地介绍自己的缺点,是获得成功的另一种途径。
别觉得这是一个万用膏。
因为“真诚地说介绍自己缺点”的前提,是有自信。毕竟如果你太菜了,还说自己缺点,让人觉得有点像个孔明灯——不仅里面没东西,还想先装个文化人,抓不到重点。
而且在没有讨论这个话题时,别自己忽然透露别的缺点,会让人觉得你在为了显示自己谦虚而谦虚。
如果讨论的话题是你擅长的领域,但是别人不了解的话,也别说“我这里其实没做好,像ios没调好、光圈也小了…”用这些专业词汇谦虚,反而会让人感觉你不够真诚。因为你不让别人理解你说的话,不仅不尊重对方而且更像显摆自己的专业素质。(只想到了摄影的例子,如有冒犯请海涵)
所以,先培养自信,看看对方对你的态度,再决定要不要“说缺点”。
3、「获取及时反馈」
的确会有人平时特别忙,又不想敷衍晨读,所以几天做一次,但是质量又特别高。
但是许多人拖延,往往是觉得自己没啥感想:“今天的晨读和我不大合适,我也想不出来别的东西。要不跳过,等我喜欢的出现再写吧~”
这就走进了死胡同里。相当于你比较愿意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而不愿意尝试去思考那些你不擅长的话题。这时候,可以试试“五分钟起飞法”,先找到晨读里你最有感想的句子,然后默念几遍,开始联想——说不定接下来你的脑子就开始自动联系别的部分,思维就活跃起来了呢。
去做这些,不仅是为了分享,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长。
你会相信,“我今天先休息一下,以后一定会有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吗?
4、「勇气」
总有人,即使你没看过他的发言,但是群里大家都说他厉害;还有一些,你觉得他的晨读、干货特别棒,或者某方面是个专家。
知道了这样的人,是不是特别想加他们微信?
会有人,加了别人微信时没说明来意,加成之后又不主动跟别人打招呼。这绝对不是“勾搭别人”的勇气。这只能显示出你对别人的不尊重,还有自己的不礼貌。
群里大家素质比较高,比较不会出现轻视别人经验不足、社会地位不够高之类的问题。很多人受得别人尊敬和喜爱,往往是他先尊敬、称赞了别人。
话说回来,勾搭别人也是有风险的——被拒绝的风险、让别人对你印象不好的风险。
你要有勇气,得把风险先降到最低——说清楚自己的想法,让人明白你的意思,不容易拒绝你;说话真诚,让人对你产生好感。哪怕知道加完之后,自己也找不出什么借口天天骚扰人家,好歹说一句:
“我觉得你很有趣,想加来升级朋友圈~”
二、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1、「最重要的20%」
很多人会说,加了社群以后,自己生活中很多时间都被占用了。最糟糕的情况是:自己没有获得成长,反而生活中一些任务乱了套,群里也没什么人关注你…
你要知道,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只是想和大家交朋友,你可以和许许多多的人聊天,但是如果你没什么内涵、不够有趣,也不会让太多人记住你。
→想通过社群提高个人社会价值,你要好好琢磨“社群”这个小社会的结构、人还有各种套路潜规则。多读点心理学也能帮你学以致用。
→想获得真正的成长,那就别花太多时间爬楼。好好想晨读、想话题,这里干货更多、思考更多。
在“不能影响正常生活”这个大前提下,先想好自己加社群的根本目的,再从这个目的出发,想想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达到目的,才能把自己的“宝贵资源”用在战略上。
2、「马上行动」
想好了战略,过了段时间情况还没有改善,那是因为战略还没有真正“根植”你的心里。
你知道自己时间很宝贵,知道群友精力也都有限,就不会想着一有时间就到群里聊天刷存在感,也不会说出不够负责的发言了。这样子做,问题不是就解决了吗?
不刷存在感就没有安全感,觉得别人还是没有认识你,那就好好埋头做好该做的事吧——大不了大器晚成呗。
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你要先变成金子。
昨天把《细节》的思想用在了“如何提升社群影响力上”,得到了不少群友的鼓励和喜欢。这让我想了很多…
如果把晨读都做成对于社群的思考,会不会让自己的思维越来越局限呢?
其实,我对社群的认识,一直也是不够全面的。经过这几天的观察和反思,慢慢地发现,针对一个问题就好,研究透了,这些观念就自然而然地在其它地方表现出来。
就像「提对方名字」、「把注意力放在小数字上」、「真诚」……
如果把大家把这些观点消化了,真正运用到了群里,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会变得「会提对方名字」、「注意力放在小的进步上」、「对人真诚」。
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