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做了个自我总结,发现一年下来我居然完成了这么多任务。
用2-3个月自学了素描,上了P1运营课程,报了写作课程,还报了雅思网课。
订阅了3个得到专栏,参加了28场知乎LIVE,读了20几本书,收藏了100多篇干货。
看似我一直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头也不回地狂奔,但其实并没有看到多大的成效,于是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价值观开始崩塌了。
我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陷入低水平勤奋的状态,一年下来尝试了各种知识网红说的自我成长的方法,但仔细想想这些学习行为根本不是为了一个目标而服务的,导致我们在不同的方向上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而不是专注持续地去达成一个目标。
为什么我们的努力和回报,常常不成正比?
在我看来,这个困局的真正问题在于大部分人缺乏制定个人战略的能力。当我们被漫天的“知识”和“干货课程”裹挟的时候,我们越是需要一种深思熟虑后做选择的战略能力,决定自己该学什么知识,提升哪项技能,认识哪些人,用战略思维指导自己的行为,最大化投入产出比。
在制定个人战略之前,我们首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战略?
古今中外战略的概念层出不穷,不一而足,100个人就有100种战略观。
百度百科对战略的定义,是一种从全局考虑谋划实现全局目标的规划,战术只为实现战略的手段之一。
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说:战略的意义就在于让你远离竞争,战略不是要你做得更好,而是要你做得不同。
罗振宇在《什么是战略》节目中对战略的观点是:战略是运用资源达成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保守的很:它先承认我生活在一个均衡的格局中,然后我推动这个均衡,向下一个均衡点转化;我希望自己在下一下均衡点当中的优势稍微大一点点,这叫战略思维。
但我们会发现这些对战略的定义过于空洞抽象,以至于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把战略运用到个人成长上,并对我们的行为产生指导意义。
《战略:从思维到行动》一书种刘学教授将战略定义为企业在特定的环境中所确定的核心目标、达到目标的关键路径,在目标指导下的连续的、一致的、集中的行动三个要素的协同组合。
这个定义就非常清晰明确了,其中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目标、路径、行动。
下面我们将从这3个要素切入,深度剖析,从决定大方向的目标到细枝末节的行动,制定一套完整的个人战略体系。
一.目标
1.找到高速成长的赛道
在制定目标之前,先要停下来想清楚,2-3年后我想干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我的高速成长的赛道在哪,而不是盲目找一个高大上的目标就开始稀里糊涂地向前冲。时代发展越快,你越要慢下来,用一种战略眼光看清赛道在哪再行动。
比如你理想成为“最厉害的运营专家”,却进了一家产品驱动型公司,比如腾讯、360、搜狗等,表面上看你是进了一家高大上,高速发展的公司,以后前途无量,其实你会发现你的部门并非核心部门,工作量也没有很大,你的成长就会受到限制。就像两个初始天赋和能力值相当的人,在朝阳行业和夕阳行业,收入和成长速度都会相去甚远。
你要做的是进入一家运营驱动型的公司,比如新浪、ofo等。这类公司对运营方面投入的资源就会更多,你也会有更多的实战机会,就能更快速地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工作方法论,更加高效地工作,这一切都会形成一个正循环,最终反映在你的能力提升上。
对比上面2个选择的成长曲线,我们会发现收益不仅和能力相关,更与你选择的赛道有关。你选择的是乡间小路、水泥路还是高速公路都会关系到我们的成长速度。所以我们要找到投入产出比最高的赛道,实现高速成长。
2.利用smart原则制定目标
我们定目标的时候总会习惯性地脱口而出一个很宽泛模糊的目标,比如我要成为像雕爷一样的人,我要提高交流沟通能力,我要学习一些新技能。
你会发现,这些目标都有一个缺点,就是不够具体明确。我们是无从下手把一个很虚的目标,拆解成更小的目标和一系列可执行的行动。这就导致我们无法知道离目标还有多远,已经完成了多少进度,最终行动了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
所以我们可以使用SMART原则制定目标,S-M-A-R-T这5个字母,代表
Specific(具体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ttainable(可实现的)
Relevant(相关的)
Time-Based(有时间限制的)
第一,具体的,就是一刀砍掉模棱两可
比如我今年的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写作水平,对于写作水平是没有一套标准的评分体系,因此根本无法衡量你的水平在层次,你在练习的过程中有多大的进步。
那我们怎么判断目标是否具体呢?这就要看你的目标能否拆解成具体可执行的行动。
比如:阅读《成为作家》,增加每周输出文章的数量,这个目标就很具体了,就知道行动的方向了。
第二,可衡量的,就是砍掉标准争议
这个就是说要加入数值,使目标量化。有时候我们状态好可能看个几十页,状态不好甚至一页都不看,所以你要把这个行为固定下来,养成一个稳定的习惯。
比如你可以把目标改成:每天看20页《成为作家》,每周输出1-2篇文章。
第三,可实现的,就是一刀砍掉不切实际
刻意练习的其中一个原则是只在“学习区”练习,就是说踮起脚尖就能碰到的目标。每天写1000字,对于一个刚开始写作的人来说可能是很难完成的目标,而每2天写1000字就是稍微加把劲就能达成的。
只有在“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在“困难区"行动只会一点点消磨掉我们的斗志。
第四,相关的,就是砍掉无关目标
我们总是很擅长做各种目标计划,从健身、厨艺、技能、理财、交际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制定不同的计划,目标太多反而会分散我的精力,最后导致每个方面都进展不大。
所以一定要把80%的精力聚焦到能让核心技能提升的目标上。
第五,有时间限制的,就是砍掉无限拖延
我们追求的是高速成长,在单位时间内更多的刻意练习,在单位时间内更大的进步,所以一定要在目标加上时间限制,逼迫自己完成任务。
根据这套SMART原则,我在2018年定的目标是:每周输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根据文章主题读3-4本相关书籍,每2天剖析拆解1篇理性逻辑文,总结其中的写作套路。
二.路径
当你知道战略的大致方向,这是你的起点。下一步要决定的就是根据自身的能力情况从众多路径中选出最优路径快速到达终点。
首先我们从公司层面看下如何操作,假如你开了一家小吃店,今年定的目标是销售额增长20%,那实现销售额增长最基本的路径是什么?
一种想当然的思考方法就是,收入=价格x销量,所以就得出了2条路径,要么提高销量,要么提高价格。但是销量和价格之间存在反向的交互依赖关系,提高价格可能影响销量。所以,很难控制2个变量单独变化,因此这2条路径是行不通的。
还有另外一种思考方法就是:收入=人数x人均消费=(老顾客+新顾客)x人均消费。这样我们就获得了增加收入的3条最基本的路径:提高人均消费,增加老顾客消费频率、增加新顾客。
那这3条路径哪条才是最优路径呢?首先要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即所谓的商圈分析:在这个“商圈”范围内,有多少社区、学校、年龄构成、收入如何,另外还要分析“商圈”内有多少竞争对手,它们的服务质量如何等。
假设“商圈”的分析结果:这片消费者的收入比较高,对价格的敏感度比较低,人均消费从12元提高到18元,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在这种情况下,最优路径可能就是提高人均消费。但提高人均消费是否是最优路径还要看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是否能够支撑这一战略实施。
从公司经营中得到的启发,最后还是要应用到自身上的。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你要学英语有3种途径:自学,报网课,上线下培训班。首选你要评估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可能你的英语底子比较差,对你来说自学就不是一种很有效率的方式。其次,你没有很多预算去报昂贵的线下班,最后你只能折中去报网课。
其实我们都知道最优路径其实是报线下培训班,因为培训班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老师详细的指导,你短期的进步能更大。但是这条路径是超出你能力范围的,所以你要选择的不是最优路径而是与你能力最匹配的路径。
三.行动
1.合理安排任务
在我们行动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如何根据一天的精神状态去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人不可能做到随时精力旺盛,总有些时间段很疲惫,有些时间段充满活力,而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消耗的精力注意力也不同,不应该死板得把任务放在固定的时间段完成,而应该根据自身精力灵活调整。
就拿我自己来说,之前有段时间每次健完身,回到家还要强忍疲惫写文章,有时候真的写得连眼睛都睁不开,还要给自己拼命打鸡血,结果一小时下来只写了100字。所以我现在改变策略,利用早上碎片化时间搜集和阅读素材,用印象笔记记录文章的大概框架,因为早上琐碎的事太多,只能做些不怎么费脑的事情。下班后根据自己的状态,再决定是否先小睡一会再起来写文章,最后才去健身。我只是把任务的顺序换了下,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因此,在行动的过程中,你更应该关注的是“任务是否被高效完成”,而不是撇开质量,单纯追求任务完成的数量,要知道,质量才能推动任务进度条往前走,低水平的努力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卵用,除了感动自己。
2.建立正反馈机制
我们不光要高效的完成任务还要关注行动能否带来正反馈,因为大脑中有“奖赏机制”, 当人作出某一行为后,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送“奖赏”信号从而继续强化这种行为。
举个例子,我第一次做过一个母婴公众号,发了几篇文章,一直没什么动静。后来我就宝妈母乳不足的痛点写了一篇催乳的引流文,发到了宝宝树、辣妈帮等育儿app上。没想到一天就吸引了100多粉丝,之后的每天差不多都维持在这个速度,一个月就涨到了3000多粉,这种好日子直到我的账号全被封号。因为是第一次做公众号,不知道别的引流渠道,这条路断了后,就只能靠自然增长了,做了好几个月粉丝也才缓慢增长了几百,后来心灰意冷就弃号了。
所以你看,外部的刺激和肯定,对一个独自上路的人来说还是挺重要的。所以,你要建立自己的正反馈机制,这样才能激励你坚持下去。
战略说白了也非常简单,就是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事?你的理想是什么?这是你的目标。外面有什么机会,什么事是可做的?以你目前的水平能做什么?这是你的路径。中间小小的交集就是你该做的。
所以,想做,可做,能做,这三个条件都符合,才是真正该做的,这就是你的战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