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忙是挤着时间运动、写文字、看书。而现在是时间大把有,却在在玩中挤时间去备课、看书、运动、写文字。两种模式看似后一种要舒服轻松,实际上后一种更让人颓废。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从去年开始翻,翻到上个礼拜才翻完,这种给养让时间稀释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和《窗边的小豆豆》一样告诉我们要尊重学生,善于引导才能让学生遇见真正的自己,成就想要的人生。可是小豆豆让我的情绪跟着她一起开心悲伤与困惑,而斯沃普先生展现了他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让我感受到他内心的落寞,可能这是对教育的落寞,毕竟很多理念之所以美好还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真的要践行,还是需要各方面的力量。
斯沃普先生的努力也让我感受到他内心的无能为力,斯沃普先生坚持自然教育,带着孩子们去中央公园看树写树,让孩子们画属于自己的小岛并写下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孩子们内心世界与想法。
无论你给予的爱有多少,总还是有对学习敷衍了事的,面对这种情况可能只有再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斯沃普先生做到了爱与关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够化解,比如说孩子们升中学的时候,他对附近所有的学校做了调查与了解,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够进适合自己的学校,可是不是所有家长能够理解,不是所有中学能够支持,所以对于升学斯沃普先生无能无力,可以说有点心灰意冷。
斯沃普先生的班上有28位同学,而这28位同学来自21个不同的国家,说11种不同语言,这对于教学来说难读很大,毕竟书同文车同轨才能促进交流与进步。斯沃普先生知晓每个孩子的特性,能够利用一切时间与机会走进学生的心里。
斯沃普先生的课堂给了我们力量,同样也带给我们思考——这样自然的课堂,因材施教的课堂,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与精力。可能教育圣地或者说教育的乐园不可能在城市扎根,因为城市没有办法让教育自然展开,家长的需求不同,社会的期望不同。一个简单的例子——带孩子们去种地,城市没有那么大空间让我们施展。所以说,教育那自由的天地会在哪呢?在农村吗?我在那呆了十年,我从那走来,我尝试过,当然可能是我不够坚持,可是我最后还只是尝试过。
斯沃普会去每个孩子家去家访,他会倾尽所有去帮助他们,在孩子们参加升学考试的时候前去探望,还请米格尔的母亲吃东西,耐心听她谈话,虽然米格尔的母亲在努力维持家庭和谐,但是还是经历了家暴离婚再复婚。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真实,真实的学习情境,真实的学生情况,真实的师爱。先生的写作并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是长篇大论,辞藻华丽,而是希望每个孩子能够写出心底最真的故事,脑海里最初的想象。当然也有没办法交作业的,当然也有糊弄了事的,这是教学常态,爱的播撒总要允许不想发芽的种子存在。
当然你肯定会说教育不是万能的,你错了,教育不是能不能,而是会不会。我相信那幸运的28个孩子肯定会生活会学习,因为斯沃普播撒了爱与尊重的种子,帮助孩子们去生活中去心里寻找学习的方法。
一本书的力量不仅仅让我们情感得到滋养,更多地是为我们的信念添砖加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