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准时收听了校品中国的培训课程,听完以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是的,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良好关系的建构,教育才能自动、自主、自由地真实发生。
一、关注孩子的需求。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才能有效的引领。
9月17日,15岁孩子因为打扑克跳楼的事情,詹大年校长的分析让我眼前一亮。孩子的需求在教师那里看不见 ,在家长那里可能都没想着去读懂,孩子的心思没人关注,他与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没有良好的建构,所以悲剧发生了。
二、信任环境的建构
我们教育孩子,就是帮助孩子建构一个彼此信任的环境。与老师的关系彼此信任,与家人的关系彼此相信,孩子在自己周围的环境里是安全的、满足的,他敢说、敢做、敢当,这样一个完美的自己就会自然而然地找到,孩子的成长就顺其自然地完成。
所以,家和学校是孩子可以犯错、不断反思成长的地方,而不是控制和教育说教的地方。詹校长对14岁早恋女孩的事例引导,我很受启发。我们就做一个平静、耐心的倾听者,从孩子的视角来读懂孩子,容纳她的试错,给他一个信任的成长的健康的关系,静待花开。
三、平等关系的建构
孩子自出生之日起,我们作为家长,就应该给予孩子平等的家庭关系,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做法,理解孩子思考问题的思路,让家成为孩子成长的加油站。
由此,我又想到了那个玩手机孩子的案例。我们做家长,不是不停地要求孩子按我们为他好的路线去做,而是想要知道孩子想要怎样的生活。
到了学校后,为人师者,也要尊重孩子。经常性地透过事实去看背后孩子的想法,她乐意告诉老师,她知道告诉老师,她也是安全的,这时候教育才会自觉地发生。
总而言之,帮助孩子建构与家、与学校、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我们用自己所力助力孩子的芳华。
今后努力方向:
一、从性格上完善自己。
让自己充满正能量,看到孩子的美好,看到同事的美好,看到世界的美好,也引领孩子看到。
二、尊重孩子,孩子本位。
构建与自己孩子的和谐关系,构建与孩子良好的关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事情背后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平等相处,构建彼此信任的环境。
三、努力学习
继续读书、学习、反思,增加自己思想的厚度;向周围的优秀者学习,学习他们的闪光点,学习他们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
自己成长好,和孩子一起好好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