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六年未曾谋面的朋友见面了,她来出差,顺路腾出了时间,一起相距,似曾相识,和多年之前一样,我们躺在一张床上,聊天聊天到忘记了时间;吃一顿饭,可以边吃边聊几个小时。聊的是从前的、现在的事,但是又似乎不是,有些感觉不在了,有些默契还在。
从上学、毕业工作到我生娃之前,我们都是逛街搭档,会在上海和苏州之间来回跑动,周五晚上去苏州,周日晚上回上海,路程非常短,我们见面频繁,相互了解彼此,爱好也相近。她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买了一个精致的包包。
后来,我搬离了,相距甚远,偶尔聊聊,还是聊从前的人,从前的事,对于各自当下的事,聊得并不多。我们彼此都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了不同的阅历,感悟也不尽相同。
再次见面,变化还是挺大的吧。她找到了靠谱的老公,很宠爱,事事帮安排好,甚至两边亲戚朋友的人际关系都是他来搞定,她满眼的崇拜,话里话外都是对他的欣赏,这算是一件圆满而美好的事情吧。但是,客观地讲,作为朋友,其实也感受了隐隐约约的担忧。在宠爱与代办的包围下,对对方的依懒性就产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方成为了一棵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大树,一个离不开的庇护所,一个事事需要征求意见的顾问,独立性越来越弱,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低。
其实,作为女生,还是会希望周边的朋友都先有独立的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能力,能够独自掌控自己的幸福,做自己,把自己活得十分精彩,去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去把自己想要的样子用自己的方式活出来,有自己的风格,是自己喜欢的人,不依赖于谁,也不受限于谁。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唯有靠自己活出的精彩,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幸福。
当把这个感悟和家人分享的时候,他们一致认为我“才是操心的命,能靠人生活得好,为什么不靠呢?”竟无力反驳。确实哈,每个人有每个人感受生命的方式,每个人需要的东西不同,有的人,可以从自己独立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用自己的体验串成自己打造的人生;有的人,可以从他人的庇护中,感受到温暖与爱,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没有对错,只有选择的不同。可能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与命,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能够品味得到。
我个人的观点,还是追求独立,精神的独立与经济的独立,面对选择,有自己的思考与规划,有自己坚持的立场和想法,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出自己想做的选择;在经济上,有喂养自己的能力,有选择的余地,能够让自己不受制于他人,有足够的底气面对生活,也有重新选择的勇气,经济会给自己带来安全感与后退的余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