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志愿,过志愿的生活(4):安静却有声音

志愿,过志愿的生活(4):安静却有声音

作者: 认真而憨厚的阮阮 | 来源:发表于2017-10-26 09:25 被阅读0次

如果说志愿者的生活让人向往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会说,尽一己之力帮助他人。

但她却说:那一段经历,我得到比付出更多。

她叫珍姐。人人都这样叫她。

尽管我们比她大。

一个人安静地在图书馆那张唯一书桌兼办公桌的位置上画画。画画安静,说话安静,走路安静。安静到出奇。仿佛她人不在,只有气息和磁场在。

这是我对珍姐的初印象。

后来,渐渐熟悉。发现她很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也会咯咯地笑。然后忙着和他们你来我往的思想交汇。

图书馆的周末晚上总会放电影。《红白蓝》是她的最爱。一起看《红白蓝》和《泰坦尼克号》的晚上,我在荧幕微光照射里,看到她眼里的忧郁和深邃。

她总是在思考。学生们受他感染,也聚起来一起思考。围着她。没有对错,没有权威,甚至没有结论。听上去很玄的东西,他们也能认真谈论上好一阵。因着共同的爱好。因着共同的困惑。或是对周遭世界的担心。

这是我曾经多次向往的民国大学的样子。

越来越亲密。翻看她的素描本。有的繁复华丽,有的朴素直白,但说不上来,我总觉得像她自己的安静一样,会有种干净和纯粹。

她自己常笑笑说,还不够好,还不够好。

不过,这些年,从素描到水彩、油画,她一直没有停过画笔。这些年,从电影到工作再到系列主题阅读,她一直没有停过严肃阅读。这些年,她是为数不多,见面会聊思想、思考本体的人。

“图书馆是天堂的模样。”我们有幸亲历过。

那间在教学楼顶楼的图书馆。珍姐之于学生,学生之于珍姐,互见成长。

高中繁重的学业,考试的“机器”,在选书、荐书、读书、探讨的时光里,安静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变迁。

你知道,那句戏谑之语:人们一思考,上帝都发笑。

但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不是“机器”,心里总装着疑问。尤其,那些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不可忽视的未来,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却一遍遍地去问自己。

你其实也并未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答案在你自己。但困惑的时候,你想要有人聆听。有人陪伴。有人认真地和你一起思考这些终极命题。

珍姐是这样的人。她永远在顶楼图书馆不起眼的角落里等你。

我曾想做个叛逆的孩子,即使得不到父母支持。

这也是我艳羡珍姐的原因。至少在我看来。她勇敢地迈出了那一步。还坦然安静地证明:我没有出格。我只是想停下来,找找自己。

有些学生们知道个中曲折和执着、潇洒。所以在偶尔弹起吉他,唱首民谣的“狂欢夜”里,昏黄的灯光里,不知她是否自知,我看到她,身披朦胧的光晕。

何谓狂欢?老天,那毕竟是顶楼。其实是盖不住的年少时光。轻狂,你懂。

我们迷茫着。但我们从未停下脚步。

那群“天堂”图书馆聚集的人们。

我想这也是离开图书馆多年以后,珍姐会一如当初地认真说:“其实;我得到的比付出多。他们教给我的更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志愿,过志愿的生活(4):安静却有声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yh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