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彼得。
他是渔夫,靠打鱼养家糊口。他很喜欢打鱼,对他来说,打鱼是他的工作,不仅如此,还认为打鱼带来快乐,他很喜欢打鱼。
钓鱼也好,撒网捕鱼也好,用拖网拖鱼也好,各种各样的打鱼方法,都能带给人快乐。因为得到了鱼。
人很奇怪,从无到有,从没有鱼,到鱼满仓,这个过程非常令人快乐。
钓鱼的人都有体会,鱼吃饵的时候,令人激动,提竿是个关键,早了不行,容易吓跑鱼,迟了也不行,鱼饵被吃干净,不早不晚最好,这样才能钓到鱼。
如果生活就这样下去也就算了,彼得的日子过得快乐而满足,因为心态好,有时候能得到鱼,有时候不。这都很正常。只要出去打鱼,就有希望。
彼得不甘于就此过完一生,直到遇到他的老师。
他的老师让他作一名得人的渔夫,也就是说,要面对不同的人,教导他们认识真理。一名渔夫改行当了教师,这个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很多大学的教授还不如一名渔夫。因为有些大学教授教导的道理不是真理,或者有真理不敢教导,因为怕失去岗位砸了饭碗。
彼得不一样,他就非常勇敢。听了他老师的话,毅然决然成了一名教导师,帮助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
同样,彼得像爱捕鱼那样,也爱上了教导的工作。他像打鱼那样,在教导人方面,工作做得很成功。
当然,彼得也有害怕的时候,甚至想要重操旧业,也就是还是回去打鱼,毕竟打鱼这份工作比较单纯,面对的鱼,怎样捕获更多的鱼始终是工作的重心。
教导人的工作就负责得多,因为人很复杂,不愿意改变,哪怕听到了好消息,知道了真理,也不愿意接受,因为深陷于罪中之乐不能自拔,也不想改变自己,不想过那种有各种限制的生活,想要自由自在地生活,例如吸烟酗酒打游戏嚼槟榔等等,这些活动,非常快活,哪怕牺牲健康透支生命也无所谓。
这些人不愿改变,是缺乏自制的人,反而会劝别人要及时行乐因为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有这样思想的人太多,身边随处可见,不愁找不到例子。
人有胆怯的时候,因为要和人打交道,不了解对方的心,人心难测,又比什么都诡诈,如果善良,就容易被利用,如果教导,就可能被嘲讽。彼得得到老师的鼓励,因为他深切感受到思想远比得到几条鱼维持生计重要得多。
很多渔夫走完平凡的一生,没有思想,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没有思想,或者有,没有人知道。就像汪洋中的一条船,沉浮在风波里,无人关心,无人过问。可是彼得有思想,他并非不知道教导人需要牺牲很多,例如爱好,打鱼能给他带来快乐,他放弃了,不觉得可惜,反而觉得这样做是战胜了自己。他作了得人的渔夫,努力去传讲好消息,教导人认识真理,结果得到了很多,虽然经过几千年,还是被人知道,被人纪念,像他的老师那样,为人熟知。
假如他不撇下渔船和渔网,不离开他熟悉的工作环境,他不走出去,可能就会过完平凡的一生,没人知道,也没人纪念,更重要的,是带着遗憾而走。
如果有爱,就要负起责任,不要害怕,爱心会让我们像彼得那样采取行动,去实践爱心,让更多的人得到真理,从而改变旧我,成为新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6258865/af782dd47895fd9a.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