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赞道:“问得好。知止之功,是打基础的功夫,当以诚敬存之。古人云:‘敬以直内。’说的就是在修养过程中,须有一种诚敬的心态,方能达到平直如水的境界。没有诚敬的心态,任何事情都会做不好。”
“观照这个方法,不论行坐立卧,随时随地都可去做。所谓观照,就是用心如实地照着本来的样子去观察、照看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任何一样事物,可以是自己的情绪,可以是自己的呼吸,也可以是一处景物,或是一个境界。
“在观照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勿忘勿助,不取不舍,不迎不拒,这样才能心不着物,逐渐克除各种闲思杂虑,使心慢慢趋向宁静、澄明的境地。”
佛教理论认为,心的本体是无形无相、不生不灭、无垢无净的,这就是“佛性”,而世界万物皆是此佛性所化而成,所谓“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说的就是佛性无处不在,原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但一个人自出生以后,受到各种概念、思想的熏陶,沾染上太多的习气,妄起分别,所形成的“自我”意象早与大自然脱离联系了,造成了心灵与身体乃至万物的严重对立,这就遮蔽了个人本来具有的本能智慧。
正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作判断和取舍,符合自己意愿的就欣喜不已,拼命去迎合、追求;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抗拒、厌恶。于是,我们与心灵本源的宁静就渐行渐远,陷入了顽固的习性当中,被各种负能量所缠绕,也就发现不了心灵本来所具有的无限风光了。
而通过观照,让心停止向外求索,专心致志向内观察、照看,体察当下的身心状态,不管外面的情况如何,当下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就让它是什么样,不要想着去改变它,也不要去想如何控制它,只是如实地去看着它,让一切自然发生。
“然而,诚敬之后,还要善于将心放开,调整到活活泼泼的状态,如山中泉水,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随势任运,变化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