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30多年以来除了乘游轮到过西加勒比海群岛和在墨西哥上岸瞻仰过玛雅文明的遗迹之外,我们还沒有真正涉足于南美洲。大概因为它靠近美国宛如美国的后花园,总觉以后有的是机会故一直沒有提上议事日程,直至今年。提起南美,众所推崇秘鲁最为漂亮,促成了我们今春的10日秘鲁行。
Lima, 首都利马市位于秘鲁北部。它是一个旣有漂亮的海滨又有近在咫尺的历史古迹的现代化城市。秘鲁北部一年只有冬夏两季,位于沙漠地带,气候干燥,這也许是Pre-Inca (前印加时期)的遗迹能够完善保存至今的原由之一吧。
公元前一千多年(甚至更早)至公元几百年的 Pre-Inca 遗迹,位于利马市北郊海边。
旅途中发现秘鲁人的小屋多半建在路两旁的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山坡上,在大城市也是如此。大概由于山岭多于平地,许多人居住在山坡甚至山顶上,山上房价低廉是主要原因。除了上下山的的多达数百甚至上千级的石階路,多半没有公路和其他交通工具,歩行上下山购物取水是许多秘鲁人习之为常的日常生活。秘鲁人大多身体粗壮,长年累月的山路行走大概是主要原因吧。
秘鲁全国多山,富产鋁、銅及其他十多种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其实我觉得秘鲁还有一项宝贵的资产是它丰富的水源,北边数条大河为处于沙漠地带的利马市及其它地区带来了发展。南部地区全年也只分为旱季和雨季。毎年农作物的播种不按具体日期,只待雨季的来临。我们去的這段时间恰逢雨季,沿途所见到处峰峦叠嶂,青山绿地,风光旖旎。
古印加帝国的首都 Costa 不远的 Sacred Vally(聖谷),有一大片沿山筑成梯形的古盐田,工程浩大,十分壮观。含盐的山泉水由高而低地被引入一个个盐池制盐,仍然沿用至今。
聖谷的另一神秘地之地是称为 Moray 的园形梯田,由多层完美的同心园圍迭组成。据说这是印加人用以覌察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因每圈的温度不一样,适合培养各种不同的农作物。沿着小路游人可以径直走到底下园心处。因时间关系,我们只走了半圈。侭管南部雨水丰富,此一盆形洼地却从来不会积水,猜测是精于建筑灌溉的古印加人在底下設有很好的排水系统。
建在高山峻岭上古印加城堡,形势险峻,可惜在15世纪被西班牙入侵者所毁。
通往馬丘比丘(Machu Picchu): 从聖谷出发乘坐驶向马丘比丘的覌光火車,一路上沿着河边行驶。原先以为火车会带我们上山去马丘比丘的進口处,看着河中湍急的水流才知道原来地势在逐步降低。当年一位美国耶鲁大学的历史教授也就是由当地人带路,沿着這条河边深入而发现了這个隐藏了几百年的古城遗址。
坐了一个半小时火车来到山脚下,又继而换乘 bus 沿小路环山繞行了半小时才到了進口处。秘鲁政府严格控制人数,每天進入的游客加上工作人员不能超过 400 人。進了马丘比丘,见了這超脫凡世的美景才体会到为什么它被评选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公元1500年西班牙入侵时毁灭了当时已高度发展的古印加文明。马丘比丘遗址因位于高山耸林,未被发现而得以完整保留。经挖掘修复后多保留原有结构路径。其街道狹窄而整齐有序,它们多用巨石堆切而成。马丘比丘海抜虽然不高大约 2400米左右,但面积很大,山路崎岖,攀登不易。我们坚持跟着团队到了每一处,包括最高点 Temple of the sun (见下图右上角)。
海拔 4335 米 — 从马丘比丘向东南继续驶向 Lake Titicaca (蒂蒂卡卡湖) 的途中驶过一片高原山地,途中休息点 Puno 大概是所經过的最高奌了。我稍感有些头晕,好在时间不长,上車后嚼食数片 Coca leaves 也就不觉得什么了。
Lake Titicaca 上的飘浮島 — 蒂蒂卡卡湖座落在秘鲁和玻利维亚之间,数条河流汇入湖中,是南美含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且因为它海拔高 (3800 m) 又䏻行驶船帕,被称为髙原上的明珠。漂浮島是用湖中特产的芦苇扎成,芦杆直径约 2cm, 层层捆绑舖成漂浮的小𡷊,上面用芦苇建成小屋和床舖,男的獵鳥捕鱼,女的编织刺绣,不用交钱纳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现代科技也逐步提高了島人的生活:太阳䏻板提供了照明及电视机用电,接待游客及出售织品增加了的收入。
后記
在秘鲁旅游期间沿途遇到不少兜售小工艺品,纪念品的小摊小贩。但是大都市街上从沒遇到过讨銭的乞丐,也沒見到一个 Homeless 的流浪汉。
问当地人秘鲁的经济来源,他们异口同声告知靠的是 Mining (矿业), 非常骄傲的说秘鲁有多达十七种的金属矿产。在利马海边,我们遇上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国家矿业公司人员,从事銅矿开采。上网查后才十分惊讶地发现中国在秘鲁的矿业公司多达几十家!八、九十年代,游击队组织与当权政府间歇不断的战事阻碍了秘鲁的发展,直到 廿一世纪才逐步减少,换之而来的是整个国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