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要去参加个线下聚会

要去参加个线下聚会

作者: 阿伦影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8-19 22:24 被阅读0次

    20170812 这篇文章很随意地写了一些口水话。

    聚会干嘛呢,聊天,交友,讨论一些问题,聊一些感悟。

    五个话题如下:

    ①站在未来,今天的我该做些什么

    ②学习能带给我们什么,如何做到有效学习

    ③践行过程中,如何做到专注和自律

    ④我们如何处理好情绪和关系

    ⑤如何才能达到一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状态

    我们组选择的是第三个:在践行过程中,如何做到专注和自律。

    我自己先理个思路好了。首先是践行过程中,什么算践行呢?又践行什么呢?

    践行就是实践,运用执行力做某件想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长期写作,健身,看书,学习新技能。

    我自己在践行的事情有什么呢?写作,健身,英语,新技能学习,坐享,吉他,区块链,得到系,阅读。

    专注和自律是什么情况呢?我觉得专注是让你把这件事做好,而自律是为了让你长期地做下去。

    如何做到专注呢?

    减少噪音,就这么简单。这里面要详细说一下,什么是减少噪音?

    1 外界噪音

    我们其实是很容易被影响的,周围的环境,人和事都会出其不意的“干扰你”,而其结果往往是打断你的进程,中断你的思考和行动。比如我在专心弹吉他,这时候电话响了,就会打断我的练习。比如每天晚上十点,就有个大妈在院子里喊“猫咪”,因为她要喂食。

    外界噪音是不确定的,不可预期的,我们只能尽量减少它们的产生。比如,手机放一边,电脑和手机的各种提示或弹窗关掉,专心做事的时候,找一个相对安静而又独立的空间。浏览器就尽量用Google好了。

    还有一种外部噪音,那就是别人的看法和意见。你要说自己不会被影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都是有“上进心”的人,容易被别人nb的经历,毅力,成功的事迹所感染,也受到了笑来老师各种正确的熏陶,以及评论中各种战友给出的建议和分享,你看,我们都容易被“正能量”影响。

    那么反过来,我们也容易被一些负能量,“信息噪音”所影响,因为被影响的入口(闸门)可能并不会筛选来源。有时候我在想,即使我们这个专栏有17w人订阅,但是放在整个社会中,还是属于极小部分的人了。那么别人的不理解,你说出去的一些“鸡汤”,喊得口号所占的便宜,势必引来一部分人的反感。而且现在的网络社会中,提反对意见,打嘴炮的人又没什么成本,而且有些人就是可以说到点子上来“洗刷”你。比如我发的数据分析开篇文章。

    对于这种人为的噪音,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理,保留意见,行动比说重要。盲目自信+不要脸就行,反正口头说的未来都是不确定的,不如过滤掉那些让自己做不到的可能性,哪怕增加一点点成功的机会。

    2 内部噪音

    在这里我只说我自己的情况,我的噪音主要来自于,想做的事情太多,换句话说,我想要的东西太多。

    我处在一个又一个矛盾的周期中,看准了某件事,然后开始做,做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事情越做越多,分支也越来越多,也就是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比如我弹吉他,一开始只是照着谱子练习,后来发现这样下去自己进步太小了,于是尝试记谱子,然后发现效果也不好,又尝试录制视频,脱谱弹奏。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要想进一步提高,还需要练习扒谱,去弹奏自己喜欢的但是又找不到谱子的歌曲。问题又来了,简单的曲子,和弦不复杂的倒是没问题,但是有些曲子的调式和和弦比较复杂,需要的编配技能就不一样了。于是又去学习如何扒谱,这里面不仅牵涉到乐理知识,还有更深层次的吉他和弦知识,和弦走向套路,以及和声知识等。这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了。我弹唱一年之后,觉得要想进一步加强吉他弹奏技术的话,还是要练习指弹,于是又买书,一首一首曲子慢慢啃。现在发现了percusive guitar,于是又着手开始练习。

    这期间,就是在不停的做加法,但是慢慢地放弃了很多,因为时间肯定不够嘛。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想要的太多了,想练好弹唱,又想练好指弹,还想在percusive guitar上捞一把,然而短期来看,这可能吗?所以把自己也搞得矛盾了,因为要做的事情永远大于可用的时间。

    其他的学习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因为感觉自己欠的账太多,要补的东西太多,有了一点知识焦虑,害怕自己有些什么东西不知道,这就又掉入了学习上的“三大坑”。不说远了,就是《自由之路》,不也是一直在做加法吗?概念越来越多,产生的相关知识越来越多,写作,英语,编程,投资,美股,区块链,还需要各种各样地践行,就一个专栏要做的事情就够我做的了。

    更别说,我们每天还会接受新的信息,面临新的选择。

    于是我的周期就是,啊,这件事不错,意义重大,安排计划一下,可以开始行动了;然后做了一段时间,额,可能需要增加一些难度,或者调整一下方向了,但是发现要花的时间有点多,或者是难度提升了不少,还有就是又会有新的事情加入;过了不久,发现自己这也没做,那也没做,反而搞得自己很失落,很焦虑。

    1 做减法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之后,我觉得这么做是不值得的,我发现做减法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吴伯凡老师,吴军老师好像都说过类似的理论。

    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事,也是个很不错的方法,它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既然有那么多要做的事情,而自己又肯定是做不完的,那只有减少要做的事情,或者提高效率,让可做的事情变多。

    在近期这段时间中,做什么最重要,长远来看,又是什么更重要。不重要的事情就先不管了,不会有什么影响的,但关键是你要看清楚什么对你更重要。

    每天就做那么几件事(比如3~5件),做完了开开心心,该干嘛干嘛,有多余的时间陪陪家人朋友,或者多看一点东西。这不就行了吗?不要取盯住没做的事情,多重视做了什么,这样可以更好地看清下一步。

    innerpeace太重要了,有时候,我们收到外部的刺激太多了,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变得太快了,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我要落后了。这其实也是落入了陷阱,而有这样的想法,会让你不停地转换任务,做得多,但是人浮于事。

    少做一点吧,哪有那么多事情是你必须要做的,如果都重要,那说明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不是把事情做完,而是把事情做好。

    你做一件事情,赋予它重要的意义,并且开始着手去做,但是你并不能保证你的判断是对的,更不能保证结果一定是好的。

    大多数的噪音都来自我们自己,我们的自我怀疑,情绪的干扰,做事情时遇到的困难和不适,都会反馈回来影响我们的判断。

    就拿区块链投资来说,天天看行情有用吗,天天看猫友圈有意义吗,看到别人赚了几十倍,自己没什么起色,心里不会有波动吗?想着自己要是早两年进来多好,想着自己要是上了蚂蚁的车多好,于是又开始了后悔与自我否定,还有yy。多浪费注意力啊,还怎么专注啊。

    我们总是把自己弄来原地打转,接受大量的信息,反而搞得自己心神不宁,所以老猫和笑来老师的话没错,握住就不要动了,屯,配置,不去看。

    2 注意力

    那么对应到我们现实世界中的践行呢?思考,调整,不断做,这样的循环是不是增强我们的专注度呢?

    其实做到专注,就是把注意力用好嘛。人的注意力绝逼是有限的,可能每个人有长有短,但是让我连续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可能一两个小时候我就累了,必须休息,或者换别的事情做。

    就像我们的课堂一般都是40~50分钟,但其实实际情况是,一堂课中,我们也并没有那么多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但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者讲座,还有好看的电影或音乐会,可能注意力会爆棚,我们很难收到外界的干扰。还有看小说,动漫的时候,打游戏的时候,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但是其实这些都是别人牵着你的注意力在走,可能并不需要自己费多大的力气,所以显得比较简单。

    当让自己主动运用注意力的时候,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所以老师告诉我们,元认知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它可以帮我增加注意力的量,并且增加连续使用注意力的时间。

    3 把事情分类

    我把每天的事情分为每日打卡,和重点突破。前者基本上属于那种,长期来看很有用,但是短期你投入120%的精力也不可能爆发的事情,有点像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后者属于那种重要而又紧急的事情,需要花费最多的时间和精力。

    比如,每天要干的事情有,英语,坐享,得到系内容(专栏,电子书,留言),吉他,健身,写作(这些两天一次,稍微低频一点),这里面的周期和频率很重要,可以自己选择,比如写作发文章对于我来说可能并不是每天都要做的,健身也不是,但是我给他们设定了一个固定的频次,相对于也在周期性地打卡。

    重点突破的事情:比如我最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转行,学习新技能。那我当然就要把每天的黄金时间给它啦,但是我又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他,all-in可能得不偿失,保持学习的热情最重要。

    其实就算这么分类,也不一定能够做得完,因为随机事件太多了。比如你有个什么事,要出去处理,大半天就没了,比如我今天来参加聚会,那可能也就做不了很多的事情了。

    最近我的感悟是,虽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但也必须强制留出一些不属于自己的时间。也就是把这部分时间给别人,这样可以给自己链接的可能性,对于“突发事件”的容忍性,反而可以让自己从容面对,有张有弛。节奏很重要,就像一首曲子,拍子一般是固定的,在这个基础上,再来演奏旋律,添加配乐等等。


    再说自律,自律就是把前面想好的,安排好的,执行下去,不就行了吗?换句话说,该干嘛干嘛。

    对我来说,痛苦地努力,疲劳地坚持,肯定是无法长期,注定失败的。这很简单,你无法做你不喜欢干的事情。

    1 那我就去找我喜欢的事吧

    于是,我就去找那些我喜欢的,能够让我产生兴奋感的事情。于是我整理了一下哪些事情能够让我兴奋。比如(看笔记),转行,BC,健身,英语,弹吉他。

    但是兴奋点这种东西并不能持续很久,好吃的菜天天吃也不行,好用的要一直用也会产生耐药性。爱情更是如此,天天腻在一起并不会天长地久,需要的是距离和节奏,小别胜新欢。

    所以我又想,兴奋点需要不断地寻找和思考,你若是让我天天就弹唱《同桌的你》,那估计没多久我就不弹了。

    反过来想,你的兴奋可能只是基于非理性的判断,听了别人的解读后产生的肾上腺素激增的反应,其表象就是你很激动,觉得这事儿跟自己关系太大,甚至要往里面充值信仰。

    2 游戏模式

    于是,对于自律,我更喜欢的是“甜头驱动”,有点像游戏模式。阶段性地规划,分成各种小目标,完成了适当给自己一些奖励。

    3 你身边有自律的人吗?

    自律的人是什么样的呢?我想自律的人需要的东西不多,他可以自然而又严格地控制时间安排,作息规律,即使突发偶然事件也不至于让自己乱了节奏。

    小时候的我们需要课堂,老师,家长,长大了,没人管了,只有靠自己了。你看每年有多少大学生一进入校门就放飞了自我,又有多少人一开始工作就花光所有的工资。比如我有个朋友,在吃上面管不住嘴,那天我们还在聊,她说她初中,大学还有工作都是体重飞升的三个阶段点,有自己可以控制的钱,周围有太多好吃的,禁不住诱惑,管不住嘴。

    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初中高中就被送出国留学的小孩子,突然得到一大笔可以自己控制的钱,那世界观价值观立马就不一样了。

    4 反过来想想,放纵

    所以有时候我在想,自律或者说执行力的强大,可能也需要在某些方面适当地放纵。人们天然对没做过的事情好奇,比如打游戏那件事,其实是很正常的,哪个小孩子不喜欢游戏啊。家长们采用堵的方法肯定是不可行的,你看那些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网络游戏的同学,就是很好的例子。

    笑来老师也说过,他父母在买书上面放纵了他,于是在其他方面就对他说,钱都拿去买书了。

    5 回到自己

    工作,生活,学习,还不都是靠自己说了算,人的心智慢慢成熟了之后,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自己对话,更加了解自己之后,行动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以前的我爱打游戏,爱看剧,现在的我不打游戏,偶尔看剧。减少刺激源,也可以让我们自律,当然,自律的定义不该那么狭窄,它不能只限于所谓的“有意义”的,关于成长的事情,在无用的事情上少花时间,自然就会在有用的事情上多花时间。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让你想做的事情多给你刺激,多让你尝到甜头。通关式学习,目标结果导向,自我奖励,分享与帮助,都可以促进正反馈。

    6 做小事的耐心

    专注于慢慢地把小事情做好。我们哪有那么多需要拯救世界的事情要做啊,可能你做的事情的有趣程度也满足二八定律,那就是20%是有趣的,有成长的,80%是繁琐的,重复的。

    但是我们不可能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有成长的,有趣的事情上。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在一开始的时候,还不是要经历这种长时间的平庸,无趣,甚至无奈。

    7 打点鸡血吧

    世界上总是有很专注和自律的人,你周围总是能找到执行力比你强的人。

    我们也要相信,世界上总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你要相信,终有一天,你也可以。

    自证效应无时不刻在起着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去参加个线下聚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ej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