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间动态中总有这么几种宣传学校的广告,用一种近乎套路的方式,即用一些荒诞奇葩的“爱情故事”来宣传或表达对学校的评价,举一例子如下:
女:你有车吗?
男:徒步。
女:你有五百万在存折吗?
男:抱歉我还欠着银行几万块。
女:你有房吗?
男:目前租房……
女:好吧再也不见……
男:(一把抓住那位女的)可我在xx中学 上过学!
女:(与男紧紧搂住)傻瓜!你怎么不早 告诉我!在那这么艰苦的生活条件和 逼成疯子的学习环境都能活的下来! 我愿托付终身给你!
男孩幸福地笑了,像阳光一般灿烂(此处有雄伟的背景音乐)……
欢迎报读xx中学。
xx中学招生办
(吃瓜群众对陈年老梗很无奈)
类似的用套路为某组织、某机构打广告的现象众多,有的把上面xx中学换成其他的在空间动态里泛滥成灾。在我看来这些“广告”不仅仅是在增添笑料,更以此含蓄表达对某一事物的爱与恨,但以上这种以“爱情故事”宣传学校的利弊如何?
首先这种宣传方式以大众容易接受并且令大众相当感兴趣的形式推向朋友、同学之间,同时宣传中增添了笑料,大众对宣传中透露的信息也表示很熟悉。这种宣传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更属于推广宣传的一种手段,或称作套路式广告。类似情节只需换个需要宣传的东西就可以放出去,简而言之便是“换汤不换药”。这种令大众易接受、生产速度较快的方式是这种宣传手段的优势。在宣传的信息当中,其中内容不乏有编作者的思想倾向及对所宣传事物的态度与看法,就如之前例子中“女的一把……”之后的内容明显带有了作者对一个名为“某某中学”这一机构的暗讽,甚至以另一种心态去所谓“揭露”某某的黑幕,这种广告分明体现了编造者的个人主观意志,而非对所宣传事物有了解经验的人的个人主观意志,或者说编造者没有经历过,没有完全了解,只是以偏概全地推测,想当然地认为一些东西“应该是这样的。”显然这种广告本身没有把所宣传的东西中最突出的、最值得让外界了解的信息传达于世人。不仅如此,就这种广告本身所具备的“快餐”形式特点决定其最终生产出来的质量不佳甚至流俗。类似上述的例子很多,但只是换了宣传对象,情节和宣传手段一成不变,这样不断套用模板而没有用心地设计一个宣传广告,最后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宣传手段只会令大众失去接受宣传的兴趣,甚至令人反感。这种只求短期效应而忽视长远利益的营销模式不能让各宣传机构长久运行,更可怕的是人们讨厌了宣传对象,这种广告也变得可有可无了。
这种宣传手段很常见,不仅仅用爱情故事罢了。现在的一些广告总令我爱恨交加,过程是未完全了解前便爱,摸透本质后变恨。举例比如教育机构的宣传,教育机构把在其机构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像放在广告作为喙头,这无可厚非,但我忍不了的是他们老爱把与学习环境毫不相关但又让人感觉此处环境很好的图片放在广告中,给大众们营造错觉,这只会让了解真相的群众们厌恶和无奈。一些机构甚至公然写着“三个月提一百分签约保分。”类似的谎言不少见,但谎言被戳破后的难堪情景却时有发生。某省份一家长为女儿报保分复读高考班投资了10万学费最终事违人愿:机构签约保分400分而女孩仅考180多分。其实说到底,广告应当把宣传对象的利弊有的放矢地宣传给公众,不是一昧地扬长避短。把宣传对象的整体好坏公之于众,让公众更能全面了解、理性选择,这是一个广告文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我对中国广告爱恨交加,但在爱恨之中也希望更多有质量、有水准的广告诞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