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弟子规:为什么父母的交待要看作命令,而不是请求和协商

弟子规:为什么父母的交待要看作命令,而不是请求和协商

作者: 一思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4-28 16:14 被阅读0次

    接上文,紧接着的是“父母命,行勿懒”。看到这六个字,是不是依然觉得很简单、很无趣,连认真研读一下的欲望都没有。没关系,我来。

    生活中的例子,小明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在房间里休息。

    这时妈妈喊:“小明”。(呼)

    小明:“诶”。(应)

    妈妈:“把沙发上扇子帮妈妈拿过来”。(命)

    小明:“好的”。小明找扇子,找到后把扇子拿给妈妈。(行)

    这样的过程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简单例子,也是基本的道理。

    老做法,先看字。

    “命”在这句话当中是命令、指派的意思。

    “命令、指派”就表示父母需要你做点事情或者需要你达到某种要求了。“命”这个字的含义是具有正当权威或权利的人所下达的特定或日常指示。通过定义"父母命"这三个字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事实,就父母交代子女做的事情是命令和指派,具有权威性。

    那么就是说同样是要交待一件事情让你做,在性质上父母和他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父母跟你说:把地扫一扫啊。作为子女要把这个要求作为命令、指派去做。而如果是你的兄弟姐妹或朋友跟你说:把地扫一扫啊。这就属于求助于你,需要你的帮助。即使语气和内容一模一样,父母的话与其他人的话是完全不在一个层面的。

    其实原因也不复杂。

    首先子女从幼儿到成人是在父母的引导下长大的,父母的权威在我们的心里是天然的、正当的,即便子女长大成人后与父母在思维做法上有所区别,那么父母的这种权威性是不会改变的。

    再有父母有养育教育子女的责任,这种责任是基因里带的,是血缘和亲情造就的,这种与生俱来的责任就是一种权威性。

    其次作为子女如果是认同“孝”的,那么把父母的话认定为具有权威性就很合理了,因为你懂得了这样做是对生活有利的,生活趋向吉祥的,这是思维能力。

    父母的权威性还体现在社会生活经验的延续上,每一个人在生活中参与到社会都需要摸索着走,而父母是过来人。比如父母一辈形成的家风家教,是基于家庭各个方面思索才定位的,做为子女依照这样的基础去行事,是是非常安全可靠的,而且是一种长远的思维。即便你认知到其中的不足,但这依然是基础。

    所以做为子女务必要把父母交待和要求的当作命令、指派去对待,而不能认为是请求或商量。

    从这一点来看,很多父母要反省这样的行为,就是父母让孩子做点事情之后,父母要对孩子说谢谢。比如说一位妈妈让孩子去把一件东西拿给自己,孩子拿过来了,这位妈妈说:谢谢。或者父母为孩子帮孩子做了事情,孩子对父母说谢谢。

    这样做的意图是让孩子懂得礼貌,父母以身作则,但其实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礼貌的养成不会起到太大作用,只会使得孩子对于亲情的理解变得社交化,其实没有好处的。

    父母真正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懂礼貌,做法应该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讲礼貌,孩子观察并学会。

    因为把父母的交待看作命令、指派,所以“行勿懒”这样的规则。

    “行”是执行、行动、行为的意思。

    “勿”不要的意思。

    “懒”是懈怠的意思。

    “行勿懒”就是行为行动不要懈怠。关于行勿懒理解不要死板,很多人理解成我们必须马上做到,这是不准确的。这句话只是告诉我们,父母指派我们做的事情,我们执行上不要懈怠,而没有说更多别的。

    父母指派我们做的事情有很多种类型,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待,比如在家父母让我把垃圾倒了去,不要因为自己正在打游戏或者正在看书,迟迟不去倒,毕竟倒垃圾这件事情很简单。

    弟子规之所以会提醒我们“父母命,行勿懒”是因为在父母命的情况之下,很容易出现行动懈怠的情况,为什么?

    我们打个比方,你的上级给你下达了指派或者老师指派了你事情,我们会当成工作去完成,从心底里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其中有自身利益的考量。

    但父母指派的事情却不一样,原因是亲情和呵护养成的的心理,子女会觉得父母让做的事情应该有上下级的性质,并且懈怠之后也没关系。

    于是越是亲情越是被呵护越容易忽略掉重要性。所以弟子规就强调了父母交待的事情不管父母有没有认为是命令和指派,作为子女要从心理上要认定位是对自己的命令和指派,并且在执行上要积极,不能懈怠。

    关于“父母命,行勿懒”有的人会反问说:难道父母说的都对,子女都要去积极执行吗?

    答案是不管父母的指派是不是对的,子女都要积极的去做、去行动。原因在于父母的指派和我们的行动是两个层面的事情,不要混为一谈。

    假如父母让你做的事情明显是存疑的,比如现在提倡垃圾分类,于是你把家里的垃圾分类了,但是你妈妈告诉你分类也没用,因为垃圾被拉走的时候还会混到一起,在家分类没意义,以后不要分类了。

    这时妈妈的指派是:不要再垃圾分类了。那么你怎么办,当然要“父母命,行勿懒”了,要赶紧执行了,但是你认为妈妈让你做的是存疑的,更可能是错的,那还要执行妈妈的指派吗?当然要执行,只不过要区分如何执行。

    无非有这样几种执行的结果,一,按照妈妈说的,垃圾不在分类了,把分过类的再混到一起;二,纠正妈妈错误的指派,并告诉妈妈自己必须坚持垃圾分类;三,按照妈妈说的去做,把之前分好类的垃圾去扔了,回来反馈给妈妈说,大家都是分类的,如果我们不分类显得太另类了,并告诉妈妈自己觉得还是分类的好,虽然麻烦,但是这是趋势。

    你会选择哪一种?我想多数人会选择第三种。所以这也告诉我们“行勿懒”的行并不是死板的做法,也不是不做任何的思考去执行,毕竟人不是一个机器。

    当然这个例子仅仅为了举例说明,实际生活当中没有那么多的事情是可以明辨对错的,也是不需要辨别对错,只是需要我们在生活实践之后根据效果去辨析有效的做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弟子规:为什么父母的交待要看作命令,而不是请求和协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fb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