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给《水浒传》中三个坏女人排个序被电视剧及大流意识误导,潜意识中总认为《水浒传》中最坏也就是心灵最丑陋的女人非潘金莲莫属,细品原著,才发现这一认识或许想当然了。
假如给《水浒传》中最坏的女人排个序的话,阎婆惜应该居榜首,无恶不作的王婆居二,潘金莲排第三。
古代勾栏女伶中从不乏卓越女子,苏小小,李师师,陈圆圆,柳如是,哪一个心灵不是光华燦燦,大义不让须眉,也盖过了她们作为女妓的灰暗?!而阎婆惜却只能算是一只内心里恶臭満盈的金苍蝇而已,活着喧嚣传毒,死了还世安宁。
阎婆惜虽"初通文墨,滑稽善舞,迥出其流,时贵多重之。"但这些本事大凡勾栏女子,恒多有之,不足为奇。她嫁为恩人宋江之外妾,象宋江那样一个有“及时雨”江湖美誉的人,素不相识的人他都相帮,对自己妻妾还能亏待?!但她就在生活有靠情况下很快就背叛宋江,勾搭上宋江部下刘文元。即便如此,本也不足为奇,水性杨花是勾栏女子通常都‘有的缺陷。她最坏的地方在忘义背恩,恩将仇报。为风流忘义,为利背恩。在宋江向她讨回曹盖信函那一节,此女心灵之丑恶尽露,她要置恩人宋江于死地,还要待价而估,宋江若不误杀她,相信读者们也恨不得一刀剐了她,不让她在《水浒传》中再多活一行,更别谈多活一集。在《水浒传》人物安排中,作者把阎婆惜安排为把象宋江这样黑道白道都混得很开的孝义黑三郎逼上粱山的人,足见此女有多坏。
王婆已不配为女人,那只是一个拉皮条的老女魔头。对于一个老女魔头,读者心里是可以预期,而可以预期的坏,都不算极致的坏,大家可以用"她就那德性,不会有好下场”结果了她。而可以预期的坏,也已经是很坏了,比本来不坏的坏要坏得多,因此可排第二。她是被官方判的死刑。这是否也说明作者用意,她是地地道道坏,而不是命运的安排。
我没有读过《金瓶梅》,据说《金瓶梅》对潘金莲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进一步深化,使得几百年来,潘金莲这一人物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堪称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加上后来各种戏剧舞台文学作品不断演绎,潘金莲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坏女人的样板。
潘金莲是个坏女人这一点不假。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从没有人同情过她的遭遇,其实她的悲剧人生并非自己选择的。其实,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了这一人物的性格发展过程,花了较多篇幅来写她,也就是说,让她在《水浒传》活了N多集,比阎婆惜"长命”多了,是一个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
潘金莲原是清河县一大户人家颇有资色颇通礼节的使女,被这户员外老爷纠缠,她起初嫌恶而躲,不让老头得逞。可以说她不是天生堕落,而是有一定自己人生追求的。后来这员外老爷因家里河东狮吼,得潘金莲不成,就想把她嫁给一个最丑的男人,让她人生永不如意。于是潘金莲就被嫁给丑陋矮矬的卖烧饼人武大郎。因此可以说,潘金莲的命运,一开始就具有令人同情的悲剧性和宿命感。
新婚之夜武大觉得自己与潘金莲不相配,想放潘金莲走时,潘金莲却留了下来,对生活认命,与武大过起安份守已的本份日子。由于他俩太不般配(连武松第一眼见嫂也这么认为。),由于潘金莲太漂亮,清河县浪荡好色之徒时常来他们家门外叫喊挑逗,于是潘金莲就跟着武大的烧饼担离开清河搬到阳谷县。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潘金莲起初是认命要过安生日子的。她若是本性风流,只要在清河住着,想必武大是奈她不何,只好不搬走。但她老老实实跟着武大来到了阳谷县重新安家。
后来武松打虎与武大相遇,潘金莲也得以见到小叔,进而爱慕小叔。武松与宋江,都是人格魅力俊昂迷人的英雄,谁不敬慕,爱慕英雄的女人,相比阎婆惜那样背弃英雄媚奶油滑生的女人,本性要好多了。但武松是潘金莲小叔,移情小叔有悖伦常,这或许也是潘金莲被定位为风流坏女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是武松不近女色,更不可能与嫂子苟且,潘金莲失望之余继续过平淡日子,晒衣服掉门栓遇西门庆,也非立即就勾搭上,西门庆是好几天徘徊在她家窗下而不遇,后来重金收买了老女魔头王婆,两人用计才骗上潘金莲。后来武大抓奸事发,王婆西门庆合谋毒死武大,下毒药时潘金莲还是怕,不敢下手,是王婆成就罪恶。就此看,潘金莲人性并非彻底泯灭。相比阎婆惜,阎婆惜可是有了机会立即就自主想置宋江于死地。
哎,假如潘金莲能够坚持住没有完全泯灭的人性,小说将如何改写?但悲剧总是要在读者心里留下许多假如。何况当时那样一个把一大帮英雄都逼上梁山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