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排队办业务时,闲来无事,把今天的公号更新内容看了一遍。看到了“溜溜的她Lucy”公号中的一段内容:
关怀中心的咨询师孔老师在群里有以下的分享:
如果想让一个总是毁坏东西的孩子变成爱护财物的孩子。
那就不要总是描述他把东西毁坏了的事情,
而是要从生活中找到他爱惜玩具,
爱惜文具,
爱惜财物这些事例
不断地描述以增强他爱惜财物的心理意识。
如果你想让一个总是指责抱怨、批评别人的孩子变成温和友善、
会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需求的孩子,
那就要寻找他在生活中温和友善、
会合理表达述求的事例,
描述这些事例,
表达你的感受,
给予肯定和鼓励。
他就慢慢变成了温和、友善、会合理表达述求的孩子。
我们想让孩子改掉一个坏毛病或者坏习惯时,
不是要不停地去诉说、声讨那个坏毛病或坏习惯,
而是要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以好的行为来替代不好的行为,直至养成习惯。
我想起了周五晚上行动派婉萍和寺昆老师在《普通人如何用改变沟通方式来实现职场和亲密关系的进阶》中提高的“沟通四部曲”——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下面以我本人为例讲解一下“沟通四部曲”。
比如在我还年轻的时候(哈哈哈哈),妈妈都会起大早给我做上一顿适合我口味的早餐,摆在我面前,而我会端庄地坐在餐桌前,朦胧的双眼时不时瞅一下表,半天了嘴里仍旧咀嚼第一口饭菜,心里埋怨道怎么还没到点,我要去上学啊……好了,分针终于指着6了,“妈妈我要上学了。” 然后妈妈帮我把自行车推出去,把我送到小伙伴儿们集聚地。这样的日子风雨无阻,并且是延续了小学和初中的每一天。
妈妈做了饭,我不吃!妈妈势必会“生气”。如果遇到妈妈心情不好时,会满腔怒火地说我一顿,我一句:起这么早就是吃不下饭吗。回应妈妈。
那么,如何用“沟通四部曲”达到我可以逃避吃饭,又可以不让妈妈生气呢。
观察:观察妈妈对于她给我做的早餐我不吃这一行为她的感受。
感受:妈妈的初衷是不让我饿着一上午肚子去上学,并且是长身体的时候,对健康也不利,我不但没有领情还以牙还牙。妈妈很伤心啊。换做是我,也会这样吧。
需求:妈妈初衷是我填饱肚子元气满满地去上学。此外,不吃早餐对胃不好。
请求:对于我与妈妈的上述行为,我可以这么说:妈妈您做的早餐很合我口味,都是我爱吃的饭菜,您是让我以更饱满的精神去上学,也是为了让我有个健康的身体,这些都是您爱我的表现,
但是,起这么早我确实吃不下饭,从小你对我也了如指掌了,希望妈妈能够理解我。我也很爱您呀!
哈哈哈哈实时地表达出自己的请求。
这样估计妈妈得噗嗤笑出声。
以上,便是“沟通四部曲”。
那么接下来说说开头讲到的习惯问题。
班里有个孩子,因为种种不好的习惯,说教了一通。
然后,之前教过的老师和我说,你得顺着他,越说他的这些不好的表现,他越和你对着干。等平复心情后想了想,咦,还真是。
这崽子有个优点,相比语文英语,数学还是NO1,一开始,上课表现可积极了,每日一练从来都是满分,等等,这些表现课堂上都实时地表扬了他,可想而知,比之前还积极。不管是表现欲还是啥,反正做得很好!
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各种不好的小毛病坏习惯丛出不穷,我就以一副老母亲的形象来教育他,适得其反。
真得谢谢他谢老师。
我总是先说出他的种种不好的表现,有时气得会吼上几句。根据上面提到的我不应该先描述他不好的一面。而是欲抑先扬,先列举出他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课堂帮助基础薄弱的孩子等等这些好的方面,并要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我的感受。
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明天回去搬砖时,不妨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