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说了这样一则新闻,浙江省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方案已经出台,编程将作为一门科目加入浙江高考。这也就是说,如果此改革方案在浙江进展顺利的话,总有一天高考会正式加入全国高考的必考科目行列。对此我举双手赞成,因为编程作为一门实用技能在国外很普及,外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与这种“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方式肯定是密切相关的。如此一来,我国青少年也将掌握这项技能,实在是可喜可贺。可是我对此也有些担忧,把编程作为高考科目,这样做真的公平吗?
在我国相对较大的城市,电脑的普及率相当之高,几乎是普及到每家每户。可是不能忽视得的是,我国还是存在着对电脑“渴望而不可得”的家庭,甚至是网络都无法覆盖的山区。那里的学子们,吃着比同龄人更多的苦,克服万难,只是为了能够考入理想的学府,圆自己的梦想。之前他们只要有书本,有光亮就能一刻不停的备战高考。可是一旦有编程的加入,那将成为他们无法准备的战争。编程需要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还是实践的机会。
也许师资力量无法保证的问题可以解决,编程教育的普及困难也能克服,但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一个硬伤。从小不曾碰过电脑的人,是很难与一个从小接触编程教育的人同台抗衡的。由此看来,编程加入高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来说一个贴近大多数人的问题吧,教育资源不均衡的表现并不仅限于山区与城市之间,在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是存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同,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往往会对教育资源产生影响。这就好比,较发达的城市相比普通城市,开设少儿编程培训班的规模就可能更大。偏科技发展的城市,肯定更便于发展编程培训。
这样的差异,最终会导致学生的编程教育基础不同,虽不比前一个问题那样显著,但也会有所影响。其实像这样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一直都存在着,只不过很难得到真正的解决。可编程教育略有不同,这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技能。编程逻辑与基本的编程语句就像是工具一样,想要学会怎样使用或许不难,关键在于如何在使用中逐渐熟练。少儿编程往往多以模块化、图像化的编程为重点,就侧重于传授编程的逻辑,以为日后学习高级语言打好基础。这样避免了编程太难,孩子学不会的问题。
少儿编程内容简单且重要的特性,可以成为一种便利,弥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因为这代表着,如果硬件条件允许的话,孩子在教程的辅佐下,可以达到自学编程的目的,其效果也不会太差。现在网上有很多编程视频课程,稍加挑选就能选出适合孩子的网课,重点在于如何让孩子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要比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作业”有效得多。
然而复杂的游戏、实用程序,孩子很难去做,所以很多的编程教育软件,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利用编程知识和思考去“闯关”。这样的做法既保证了趣味性,也不是教育意义,在我看来却缺少自由度。我想推荐的是,可编程智能玩具。这类产品,已经十分丰富,网上随便一搜,就是五花八门。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它们的功能往往离不开编程教育的意义。让孩子通过为玩具编程,使玩具获得各种效果(如遥控、跳舞、发声、光效等),以此来验证孩子所学知识。
玩耍的过程,就是学习编程的过程。起初孩子只能为其赋予简单的程序,玩具的功能也单调。孩子为了获得更大的乐趣,就会自发的丰富、修改自己的程序。在这个过程里,孩子的好玩心理,不断驱使他自主的思考、探索、创新。编写的程序越来越复杂,应用也越来越熟练。
玩具娱乐的本质保证孩子的学习兴趣,具有的可编程功能实现了教育的意义,成就感与乐趣的驱使让孩子主动动手动脑,并不断精进。你也不必担心孩子会有厌倦的一天,程序是无穷无尽的,玩具的积木搭建玩法是无穷无尽的,功能的拓展也是无穷无尽的。只要孩子肯想肯做,可编程智能玩具就能陪伴孩子的整个学业生涯。
这种选择,让孩子不必一定要参加编程培训,也能掌握编程知识,不失为是弥补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一个好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