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简单的十四个字写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如果没有置身俗世的切身感受,是很难有如此深切的体验和感受的。世事人生往往就是这样,置身事外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时,一切的宽慰诫勉之辞都可以轻松的表达出来,出于好意对事件的主角进行劝解。可是,一旦发生反转,由旁观者变成当局者之后,自己置于话语的中心时,才会真正体会到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的言辞眼神刺入骨髓的痛感。宋代大儒朱敦儒经历朝代更迭的世事变故和自己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看透人情,体验到世情的淡薄,一首短词《西江月》悲凉尽含。
早年的朱敦儒虽有旷世之才,但始终以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生活着。而他的这份特立独行的傲骨与轻狂通过他的一首小诗即可见一斑:"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与疏狂。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江山易主,南渡之初,朱敦儒站在主战派一边,所写的词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多忧时愤乱之作,"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沉痛凄怆,非常感人。可是,一生清高自守的朱敦儒,晚年身为父亲舐犊情深,为了儿子的仕途着想,他最后答应了秦桧的要求,做了一个鸿胪少卿。随着秦桧把持朝纲时代的结束,朱敦儒也难撇清关系,受到牵连而被罢官。经历尘世风雨的洗礼,尝尽人世冷暖的朱敦儒到了晚年,过着闲适生活。而他所写的《西江月》言简义丰,字里行间充满了浮生若梦的消极思想与诗酒自放的颓废情调: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纵览短词,简单的八句,用语质朴,但意蕴丰赡。当然,这里的意蕴不是止于文学艺术价值的层面,而是直逼世事、人情、人性。之所以有如此的力道,是源于词人独特的人生际遇。这种“不平则鸣”而外化的作品除了烙上鲜明的朱氏特色,更具有普世性的意义。前两句分别选取两个典型的意象“世事”“人情”作为陈说的对象,再以形象的比喻进行描写。“春梦”的虚无易逝,以及不真实性;“秋云”的零碎和飘忽不定,而且是秋天的云。两个喻体形象地刻画出世事短暂,如春梦一般转眼即逝。人情淡薄,就如秋天朗空上的薄云。既然世事人生已经如此,无法改变,活着的人应该如何面对?三、四两句作出了解答。生命的存在,对自己而言,除了身体是实实在在的,属于生命的本体,其他的所谓的名利、财富、得失、荣辱都是身外之物。在趋利避害思维的作用下,世人都渴望自己能够处在有利的位置,都是幸运儿。正是如此,才有了众多“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的朝圣者。殊不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该经历什么样的命途往往已经命中注定。没有而强求,有时候会给短暂的人生平添烦恼,甚至会误了卿卿性命。诚如朱氏所言:不要计较自己的辛勤劳苦,万事本来已经在命中注定的。
过往已经成为历史,一路走来,得失寸心知,甘苦心自明。活在当下,好好经营眼前所拥有的,是对自己最大的馈赠。“今日有酒今日醉”是一种颓废,但有时候置身在没有温度和色彩的世界中时,这种暂时的自我放纵也不是为一种人生的智慧。我不负世界,可世界负我,这本身就是以有失公允的存在。诚如老舍“纵身赴清池”前声嘶力竭呐喊出的“我爱我的国呀,可是谁又爱我呢”般。既然不为世容,就干脆“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朱敦儒遍尝人情甘苦冷暖之后,已经看淡尘世,原有的对世界怀有那份情感也失去了温度,所以才有了五、六句的书写——今天幸好遇到三杯好酒,又看见一朵新开的鲜花。——既然有“良辰美景”,何必辜负了“好韶光”。眼前所见,眼前所得才是最真实的。时兮时兮不可留,错过现在,把一切寄托在未知的明天,实乃犯浑之举。诚然,未来可以让人们充满太多的憧憬和畅往,可以为身处逆境者点燃希望,可以让困厄者找到突出重围的力量。但是,由于未来的不可掌控性,往往会落得失望大于希望的挫败。脚踏实地是珍惜现实,仰望星空是怀想未来。只有切切实实地感受大地的厚重,才会有曼妙的未来。七、八两句从一个侧面向世人发出这样的警示——短暂的欢乐相聚是如此的亲切,至于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了。
“人之初”,“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迄今没有定论。但是,人总有趋炎附势功利的一面:富贵发达时,身边不乏溜须拍马的人;当失势潦倒后,那些朋友瞬间就会无影无踪,不知道又去攀附哪一位新的权贵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情感究竟能有多牢固,也许只有自己知道吧!尽管这是世间常情,但一个人得需要经历怎样的坎坷,才能够说出如此惨淡而决绝的话语。从全词的透析的思想情感看,词人似乎已经不相信世间还有真情,身边也已经没有让他可信之人,他已经失去了相信未来的勇气,从而将一切的悲愤与伤痛,都归结于命运之神,他认命了。可是认命之后,人还能以怎样的姿态存在于世呢?或许只有及时行乐这一个办法了吧!
“以词观世道,品读悟人情。”用朱敦儒《西江月》蕴涵的思想内容来观照世事苍生,尽管文与时有一定的距离感,但词中之意与现实之情还是相通的。一马平川的人生也许只能用文学书写,跌宕起伏才是真实生命程式的抒写。“久享尊名,不祥。”听起来似乎带有唯心的味道,可是冥冥之中存在的不可抗力,往往会把迷信变成现实。达时内敛,穷时不馁,人生就不会有太多的伤悲。
也许《红楼梦曲》的收尾曲会带给世人更多的启示: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陈士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