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榜首文章收录消零专题
欣赏《暗香疏影》(一)

欣赏《暗香疏影》(一)

作者: 腊梅5朵 | 来源:发表于2024-03-06 06:48 被阅读0次

    《暗香疏影》是简友快乐人生老陈的作品,他对诗词的独家解析让人耳目一新。他“在最美宋词里邂逅最有趣的灵魂”,我在他的美文中缓缓畅游了三个月,一路欣赏诗词中的美丽风景,唯恐漏掉了一处佳境。

    舍不得离开,不忍心放下,再细细思量,一首首诗词解析,不人云亦云,都是陈老师的独家解析!分析诗词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内心感受,行事作风等,都是那么的恰如其分!

    二零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我收到快乐人生老陈的《暗香疏影》,打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老师的签名,被他谦逊的人格感动了。

    暗香疏影

    对《暗香疏影》解析风格的几点感想:

    一是解析美文,敬佩词人。

    陈老师呈现给我们的不但是对诗词解析的美文,还有对诗词作者的敬佩,尤其对辛弃疾忠君报国信念的敬佩。

    陈老师对辛弃疾隆重登场是这样介绍的:

    在诗山词海中徜徉了多年,访过杜甫的草堂,观过李白的金樽,赏过李商隐的锦瑟,看过李清照的莲舟,听过苏轼的歌吟,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他手中那把长剑!
    不错,李白的那柄剑也很有名,或许也杀过人,但终究象征或者装饰的成分多了些,通常是花前月下、饮宴酒酣之际舞弄把玩,用来助兴罢了。
    而他的那柄剑,周身泛着幽冷的寒光,摄人魂魄的剑气中溢满了豪情,更裹挟着惊天的愤怒。
    他的那柄剑,渴饮过胡虏的鲜血,斩杀过小人的头颅,掠获过叛将的反骨。他仗着它,从800多年前兵祸连结的金统区冲出重围,决然南渡淮水回归大宋。
    他原本指望继续仗着这把剑,挥师北伐,定鼎中原,收复失地,然而懦弱的南宋朝廷没有给他机会。
    时光荏苒,但他“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那份忠君报国的信念始终未变,可惜镜中颜凋,帽边鬓改,英雄如他也因此常常泪洒衣襟。
    凝望着破碎的山河,阴沉的天空,他禁不住仰天长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但朝廷不信廉颇。
    他却矢志不渝,甚至去世时也连喊三声“杀贼”,然后气绝身亡。他,就是辛弃疾。

    二是解析透彻,分析独到。

    读陈老师的诗词解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推翻了几十年来我对诗词的理解。

    请看陈老师对李煜《浪淘沙》一词的独到解析。

                                浪淘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锦被受不住五更的冷寒。只有迷梦中才能忘却囚徒身份,才能享受难得的片刻之欢。

    独自一人切莫登楼倚栏,因为远眺故国的无限江山只会让人平添伤感。离别它很容易,再要见到它比登天还难。流水无情,落红飘零,春色就这般消逝,而无论天上、人间,我都不会留恋回还。

    看看陈老师对这首词的结句四个字“天上人间”的独到解析:

    一般以为“天上”意味曾经的奢华富丽,“人间”则是回归世俗的普通平凡,因此只是今非昔比之感;还有人认为是“人亦将亡”的悲叹。

    陈老师说他实在无法苟同第一种说法。身陷囹圄的李煜,饱受屈辱近三年,亡国之痛、去国之思以及无尽的悔恨一直纠缠折磨他的身心。此时的他终日以泪洗面,形销骨立,早已生无可恋,还会在乎“天上”“人间”之别?

    陈老师对于第二种看法,即“不久下世之谓”也不满。他认为评注对“天上”“人间”诠释得扑朔迷离或者一笔带过,并未反映作者内心的真正想法。

    陈老师独特解析:这里的“天上”当指天堂或仙境。

    正因为自己(李煜)的昏庸无能、治国无方才导致了家破国亡,自己也成了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还有何面目存活于世?死后的灵魂如何上天成仙?或许只能下十八层地狱才能洗刷他的罪名,才能当得起他的罪孽。

    陈老师认为,这才可能是李煜最后日子里的所思所想。

    正因为生无可恋、一心赴死,李煜被俘后期的作品在哀婉沉痛之余才显得如此慷慨悲壮、意境宏阔。

    我完全赞同陈老师的解析!

    三是细解词人,风格迥异。

    对千百年来人们对词人写作风格的定义,陈老师不苟同,他勇敢地亮出自己的观点。

    比如苏轼与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一般人称“苏辛”,陈老师认为他俩的词风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苏词的豪放主要表现为清旷、淡泊和豁达,说到底是一种文人的豪放;辛词悲壮、倔强和刚健,是英雄的豪放。

    也就是说,苏轼毕竟是一介文人,他的词只是“乌台诗案”后失意落寞才写的,大多是“余力为之”,而辛弃疾却像屈原、陶渊明、杜甫等先辈一样,他是用整个生命在写词,且表现的都是正面意志,用今天的话来说,全是满满的正能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吟诵辛词,尤其他的爱国词时常会情不自禁地拍案击节,沉醉在他设造的或古典或自然的意象中不能自拔,被他的一腔至死不悔的爱国热忱感染得涕泪交加。

    四是对词人派别的重新定义,更确切。

    一般文学史习惯将李煜划作婉约派,苏轼看作豪放词派的开路先锋,但在陈老师的眼里,李煜中后期的作品,一脱之前的粉尘气,凄婉中更显悲壮苍凉。而且,他这时期的作品往往直抒胸臆,毫无遮拦地宣泄心中的种种郁闷愁苦,比如: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显然李煜后期的作品是带上了豪放词的印迹。

    再如“无限江山”之慨叹,“天上人间”之悲凉,哪里还有一丝花间的脂粉气?

    所以王国维不吝赞赏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陈老师还认同王国维对李煜排名的不公。

    针对前辈、清朝诗人周济将李煜排在温庭筠、韦庄之下的说法,王国维更是愤愤不平,认为是颠倒黑白并大声反问道:“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温庭筠的《金荃》、韦庄的《浣花》能有此气象吗?

    陈老师认同周济以“严妆”“淡妆”来比喻温、韦作品的风格,但他对李煜词作“粗服乱头”的评价他认为“却太过草率、差之千里。”

    通过《暗香疏影》,我钦佩陈老师对诗词精准的理解,更敬佩他知识的渊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欣赏《暗香疏影》(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kr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