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有段时间,网络兴起“读书无用论”,各大公号,写作平台告诉我们,“读了那么多年书,依然过不好一生,还不如不读书。
所以,别说读书无用,是你不认真,没读好。成甲在《好好学习》第二章中谈到,先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再学习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什么意思呢?
然而,读过的书,我只记得书名,具体的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我一直以为是记忆力的问题,因为身边的朋友也是这样。
他们说,读过书忘掉是正常的,就好比你吃过的饭也不会全都记得,可是最后都成为你身体的营养了。同理,读书也是这样,忘了说明那些知识内化为你的能力了。我呸,我连书中说的是什么都不记得,怎么可能内化为我的能力呢?为什么用以前的方式读书,总会忘记呢?原因在于,阅读+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拆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记忆孤立的信息。这让我想起了中学时代的学习模式以及大部分学生的通病,会做孤立的知识点对应的题目,但如果一道题目中含有至少两个知识点时,立马傻眼了,根本不知道考哪些知识点,更别说具体的应用了。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记忆的是孤立的知识点,从来不去想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样地,读书也是。如果仅仅靠摘抄阅读一本书,那就是低水平勤奋。
02那么,该如何阅读一本书呢?首先我们大脑擅长记忆有关联的事物,以及一切以视觉形式呈现的事物。比如,看恐怖片和读对应的小说,哪个更恐怖?显然前者更令人毛骨悚然。读书时,如果将信息和旧经验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新旧知识构建一个知识网络,进而加深我们的认识。书中谈到了记忆宫殿,当然,如果我们的大脑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考虑用“RIA便签”的方法阅读一本书了。在看到书中某个片段时,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并尝试回忆与自己经历相关的事情,把它们记录下来。如果书中片段有具体的操作步骤,那么尝试写出以后该怎么做。
做完这三步,那么你对这个片段就有了深刻的认识。你在阅读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又对其咀嚼了三遍,运用在自己身上,不记住都难啊!前提是你愿意这么做,并且想认真去做。否则,如果仅仅为了应付,那真的没必要强迫自己以这样的形式读书。
03看完书中这几页内容,作者成甲谈了自己以前的阅读模式,我简直是他的附体,一毛一样,没毛病。难怪总有这样的感觉,读了那么多年书,依然不懂得读书。别人说我爱读书,其实是我陷入了低水平勤奋。自从了解拆书后,我明白了读书的新模式。前来参与拆书的人几乎都是职场人,他们对拆书有着更高的期待和更深的理解。印象最深的是卫哥,他是一家企业的HR高管,对书中的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理解相当透彻。记得上次拆书课,差点成为了他一个人的独角戏。我作为主讲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好想让他一直说下去。经过两次的拆书活动,我发现他已经给别人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企业HR,理性,有想法,果断。他一直赞同拆书的理念,所以他来了,以后还会来。但愿下次不要再碾压我了,毕竟我的知识存量还有很大的缺口。
04读书是自己的事,能否消化看个人能力。书中一段话作为有效的读书的方式: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时,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多深入思考,你就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