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448961/bc7bb7ee6c0da947.jpg)
“当一个人开始怀旧,就说明自己已经老了。”年龄大了爱回忆往事,活在回忆里,此话不假。这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我也毫无例外的遵循着这一规律。
近来我时常留恋年轻时,在部队成长进步时的喜悦;也回味军营中摸爬滚打,紧张有序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当然,还有与军营、绿军装诀别时的纠结和伤感......
我还是想回去再看看,看看那满山遍野的甘蔗林,看看赋予我一切的绿色营盘。到小溪边去走走,到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小村看看老连队,看看村里还健在的老乡,看看福安城市的变化。
入伍40周年常熟籍战友聚会时,几位战友提出想回老连队看看。他们依然心心念念着老连队,很想回去看看。由于疫情原因,闽东之行难以实现。
今夏四位常熟籍相约到闽东霞浦、福安、连江自驾旅行,旅行之余,回访老连队的愿望得以推迟后如愿实现。
从霞浦西洋岛返回大陆,到福安时已是下午,雨下个不停,雨量中等,只能蜗在宾馆里看街道上的雨幕和打着雨伞、穿着雨衣的行人。
次日一早,雨停了,匆匆驶出福安县城,错过了转入小溪边的路口,几经辗折,竟然找不到了老连队的旧址,回转到了104国道上,幸好偶遇一坐在自己家门口乘凉的老汉,主动热情地带路,来到已经废弃的老营房。
在工机连老营房前,我停下脚步,反复端祥着有些歪斜的两个青砖大门门柱,这可能是工机连仅存的老物件了。老连队上一片废墟,早已没有了原来的样子。
2015年工机连战友福安聚会时曾集体徒步去过小溪边的营房一趟,当时就破败不堪了,看了很不是滋味,要知道当年这个忙碌、火热的军营。
在村头叫出了七十多岁的原村干部陈波,领着我们在老连队旧址走了一圈。陈波一边走一边告诉我们,这是老连队的排房位置,这是连部的位置,这是饭堂的l位置。蓝球场的地面尚存,依稀能辨认出,连部下方的道路已经是不存在了。
40年前,我就在这里训练、生活,我的记忆与这里的风雨紧密相连,青春同这里的花草树木密不可分。时光交错,短短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仿佛走过了40年的光阴。
曾经在的福安小溪边守备一师工机连当兵三年,后来考上了军校。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我军校毕业时福州军区不存在了,老部队也整编了,我被分配到了江苏宜兴步兵第二师五团,后来更多的工作是在浙江湖州,直至转业回地方。
经过近40年的岁月打磨,留在这里的痕迹已经所剩无几,但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却仍然隐藏在我的心里,时常牵动着我的心……
看来,兵是流水,营盘也非铁打的啊!然而这一切都是社会发展和军队改革的必然结果。
那些岁月有我的青春,我的生活,那是我曾经的一段生命旅程。对那些往事的回味既有不舍,还有欣慰,既有庆幸,但更多的是感恩。
我的命运是从参军入伍时开始转折的。倘若我没有当兵的历史,我很可能呆在江南水乡里,充其量是一位思想较为前卫的村民,在希望的田野上艰难忙碌的度过自己的一生。
是当兵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所以当兵不仅仅是完美了我的人生,而是彻底的、决定性的改变了我的命运。我非常庆幸我有了当兵的历史,我感恩部队这所大学校的培养,感激战友们的相互支持帮助,感谢首长的赏识与提携。
正是二十六年的军旅生涯,带给我太多的精神财富和感动。所以,在在离开福安绿色,时光过了二十多年的今天,我依然对军旅生涯满怀感激之情。
在离开那方热土和那个温暖的集体后,虽是一路前行,其间几番辗转,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江南故乡,在现在这个小城过着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
犄角旮旯里都是青春的故事,军旅岁月失去的是我当年的稚嫩,而蓄满的却是自己的沉稳与智慧;抹去的是青涩质朴,得到的是成熟老练。是部队的砺练,才有了我的体魄和知识的储备,才有了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在职场上的立足。
毫不夸张的说军旅生涯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也毫无疑问,我对部队的情感难以割舍。军旅岁月弹指即过,但军旅赐给我的一切确是终生的。
福安是我的第二故乡,忘不了小溪边的老顽童、放牛娃,忘不了福安的炒米线,听一句福安叫卖的话:窝囊冰棍!都亲切无比。更忘不了那地雷,那探雷器,那各种机械,忘不了曾经的连首长,忘不了曾经的战友。
离开小溪边时,陈波热情地挽留我们吃了午饭再走,但我们要去连江川石岛,只能婉谢而去。
回到小溪边,心里感伤,五味杂存,改日再好好写下我的福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