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竹的家在中洲河汇入龙江河河口的岸上。此地自古商贾云集,为旅游发展,政府在做古镇修复,古街风貌已显现,旧时座落于此的广东会馆、湖南会馆、江西会馆等均已复原。

中洲河至此入龙江河,沿龙江河东行可达柳江、郁江、西江而东流入海。沿东北而上则行至贵州。古时往西南多行此路,造就了丽竹家乡怀远多年繁华。
中洲河两岸峭峰林立,翠竹掩影,河中流水清悠,倒影醉人。不论是沿河岸禹禹前行,抑或是泛舟河中,都让人心旷神怡,不输王羲之兰亭序所描述的景色,置身其中同样仰观天地俯察品类,叹此生足已。

丽竹生长于此当感三生之幸了。
虽说每年当我前往位于中洲河中游的岳父母家时,总要穿过古镇,却是不知道有丽竹这样一个当真如修竹般娉婷袅娜的女子的。
认识丽竹是在我们成为同事的时候。
那该是在2005年前后吧。
岁月已然远去,我们也早不是同事,好多事情都已记不得。
那年毕业季后,办公室的文员换了,新来的是个姑娘,她身材苗条,面容姣好,文静优雅,行事麻利,虚心好学,给了大家很好的印象。
她就是丽竹。
日子在各自的忙碌中一天天过去。
除了工作中和一些集体活动,平时也不怎么交往丽竹,毕竟我与她的父亲是同辈人。
那些年中字头企业纷纷股改上市,上上下下都忙个不完,及忙完了,除了更加忙,就是收入变小了,增收难度变大了。
没多久,丽竹就不再是我的同事,因为她成家后转身承父业去了。
再几年,我也离开了这个公司。
此后就更与丽竹没有接触了。
当然,联系的电话一直留着。
今天的困境让我无言又无力。
四方求助,四处碰壁,绝望常绕心头,叹锦上添花有、雪中送炭难!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借着酒劲想着艰辛翻着通讯录,拨了丽竹电话。实在不令人失望。丽竹甜美的声音传来,她很吃惊我拨去的电话,我很欣慰她还记得我这个长她一辈的昔日同事。
很轻松地聊了一会儿近况,我便奔主题,问能否借2W。
丽竹笑着说,这个小忙没有问题,大忙帮不了,并说明天中午就转过来。
此时我感激之情自是不便言说。
这就是丽竹。
这次她可是帮了大忙的!
我在微信里给丽竹留了言"滴水之恩,不言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