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宫里面,脐带供应这养分,世界都是围着婴儿转的,它就是子宫里面的“神”,连呼吸都不用。而一出生面对的世界和子宫里面的完全不一样,要自己呼吸,要吃东西,并且不能动弹。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这个世界,婴儿会失控,怎么能够这样,婴儿对这个新世界并不喜欢。
这个时候是按照玛格丽特 马勒的理论,0-1个月是正常自闭期。
而1-6个月是正常共生期。
这个时期,母亲这个角色非常重要。婴儿可以通过母亲来掌控它的世界,吃喝拉撒睡都是需要母亲来帮助完成,慢慢的接受来到世界的现实,开始探索之旅。届时,婴儿进入了和母亲的共生期。
由于生理内分泌旺盛产生的催产素,母亲对孩子也异常的警觉,能够感受到孩子的需求,同时满足他们,满足的同时也产生催产素。比如给孩子母乳喂养的同时,孩子的吸吮反射能够让母亲产生催产素。而催产素能够增加母亲和孩子的链接,增加母亲对孩子的关注。这种和孩子建立的共生关系,同时也让母亲得到满足,环节焦虑的情绪。
但是,母亲是成人的世界,错综复杂的原因使很多母亲,难以和孩子建立这种良好的共生关系。共生关系往往难以得到满足,没有得到过满足的孩子也渐渐地长大了。但,潜意识里还在共生关系中,没有完全走出来,还在渴求这种关系。
佛洛依德说,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个发展阶段得到太多满足或严重匮乏,都会导致这个人心理发展固着,在这个阶段形成情绪。武志红老师说,他主要认为还是因为匮乏,没有得到过满足。
这种共生需求放在我们成人的身上,会产生粘稠的思维,包含人与人的黏连和事与事的黏连。
人与人之间的黏连,自己是完美的,自己和他人的一体的。
我是完美的,不能够允许自己有黑暗的欲望负面的情绪,就算是有也藏起来,藏到潜意识里。兢兢业业做个老好人,或者用无欲无求的形象来伪装自己,掩藏或者欺骗自己,不能容忍自己有欲望和情绪。
自己和他人是一体,就是容易产生幻觉,觉得我不说你应该或必须明白我懂我。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不用你说。武志红老师称其为透明幻觉。
比如说,这句话——你不就是这样吗,我还不知道。越亲密的关系越容易说这句话。特别是妈妈和孩子,恋人之间。
比如,情侣之间就容易产生我不说,你应该知道。生日买礼物,有些女孩子也可能是男孩子,总觉得我不说,你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礼物。如果送过来不是那个期待的礼物,就会不高兴。会说“我要什么你还不知道吗”。
事与事之间的黏着就是“我这么好,我没问题。”和“我对你这么好,都是你的错”两层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我没错”和“都是你的错”,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都是希望你好,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非常典型的就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我是你爸妈,难道我会害你。
亲密关系之间存在的现象,“你看我对你这么好,我怎么会伤害你”。
工作中的员工的场景,“我对工作兢兢业业,所以我没有问题”。觉得自己加班加点尽心尽力,做错了事情可以是没有问题的。
“都是你的错”——错都是对方的。在关系中,只记住你对别人的好,以及别人会你的不好。忽略或者根本看不见自己的不好。记住别人的不好,把别人的不好的打包成一个刻板印象,永远用这个刻板印象去面对当下的他们。遇到一些小事吵起来了,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全部都兜起来说,不可开交,难以就事论事,讨论当下的事情。
还在共生期间,没有完全分离,重塑自我。共生需求,对于婴儿时期是正当的需求,对于成人就容易产生糊涂思维,拒绝沟通。在关系中,觉得自己是完美的,产生透明幻觉——“你应该明白我的呀,我还不了解你”,也就免去了沟通。把所有事都混在一起,不能聚焦当下,陈年旧账算不清,根本就没有办法沟通。
面对这些想法的解决办法说起来非常简单,但是真的要去做确有挑战。
第一件事就是要挑战自己,接受这样的事实,我可以有缺点,你不说别人很大可能真不知道,你认为别人是怎么样的,只有问过了才知道。
然后就是多沟通。很多时候我们怕交浅言深,但是大多数误会都是交深言浅闹出来的。
其实意识到问题和多沟通之间,还需要做另一件事——了解自己。自己其实没有想象中那样了解自己。
可以通过记录,记录那些能够带给你情绪的事情、当时的感受和想到的解决方案。
缺点、没做好事情会带来负面情绪,可以允许情绪的出现,伤心、不快乐、嫉妒等负面情绪,其实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试着去接受并允许这些情绪的存在。暗示自己,你知道它们的存在,但是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情绪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以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
苏格拉底说人的灵魂有三重本质,黑马、白马和驾车的骑手,黑马代表欲望灵魂,白马代表意识灵魂,骑手代表理性灵魂。觉得黑色的情绪是不好,去隐藏去磨灭,深藏在潜意识里面,终究会迸发出来。
骑手要驾着这辆车勇往直前,最快的速度或者说最舒服的状态并不是把黑马扔了。而是让黑马和你的前进方向一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