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十分钟冥想》带给我的最具启发性的体悟。
原文是这样说的:“冥想不是思考!它所做的不过是将一道明亮的光照耀在你的心灵上,所以你才更清楚地看到一切。这道明亮的光就是觉醒。你也许不喜欢灯光打开时你所看到的东西,但是冥想会清晰而准确地反映你的心灵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曾经我觉得这类训练接近于鸡汤类的,并不重视,但直到我打开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是自己过于浅薄和武断。
“当你意识到心灵的这种混乱状态的时候,你很难知道该对它做些什么。有些人难免会惊慌失措。有时候,人们会试图通过外力阻止这些想法,而有的时候,他们会试着忽略它们,去想些别的事情。或者,如果这些想法很有趣,他们也许会努力助长它们,并参与其中。事实上,所有这些都不过是竭力逃避现实的方法而已。”
没错,我就是那个或想阻止或想忽略“灯光打开时所看到的东西”的人。而逃避,无济于事。
当失眠的时间增多,当焦虑的时候变长,我知道,那些我想躲避的,其实一直都在。
我和作者一样,当看到心灵的混乱状态会“习惯性地忍不住想跳起来,掌控一切,解决一切,当这种做法不起作用的时候,我就加倍努力。这不就是我们小的时候,别人跟我们说的一定要更努力一些吗?所以我就更加努力。我后来发现,没有一种外力能够给你带来宁静的感觉。”
我是否也可以最终习得那种“安心地坐在路边,观察着想法来了去”呢,因为,这,就是冥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放弃控制,不插手,不介入,学会以被动的方式集中注意力,同时将心灵安放在它自有的、自然的觉醒中。”
而只有对内心想法不介入不插手,容许心灵以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方式展开,才能找到真正的头脑空间。
天空总是蓝的。却常常在心情不好或者感到痛苦时,天空被暂时遮蔽了。冥想“不是努力把阴云赶走,而是,搬把椅子到花园里,坐看云卷云舒。”
这个角度可真是新颖呵。豁然开朗。
它也给了我坐下来把心灵安放在自然状态的信心,不挣扎,不干涉,顺其自然。
读完书就想亲自体验,想象自己拥有自由,不再为心中那么 多或那么强烈的想法而困扰。希望也能“想象心中有一片始终宁静、始终澄澈的区域,想象心中有一片随时都可以依归的地方 ,想象无论生活中发生什么事,心中都始终有一种安心感或安定感。”
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吗?
而作者曾有的疑惑,冥想中“试图抓住美好事物的同时,忙于摆脱令人不快的事物”,书中的高人也有指点:“无论我们试图摆脱的是多种想法、难以应对的情感,还是身体中某种令人痛苦的感受,情况都是一样的,这些都是抗拒。只要有抗拒存在,我们就会失去接纳的空间。只要没有接纳,我们就不可能拥有宁静的心灵。”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人生跟海洋非常相似,潮落潮起贯穿始终。”谁又能保证自己一直处在舒适区而不会落入低潮?
如果这也是一碗鸡汤,那么别拦我,我准备一饮而尽。
然后,实践。
希望诚如书中建议:在觉醒、对自己及他人的理解主题下,培养适度的好奇心,观察留意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行为方式、说话方式、思维方式,从而与当下的自己自在相处。
蓝天白云下的读书也是一种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