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 to ONE by Peter Thiel with Blake Masters
Crown Business 2014
《从0到1》这几年在国内太火了,在机场书店看到过很多次,也在网上看到很多人介绍,于是好奇心让我拿起了这本书。作者THIEL是PAYPAL的联合创始人,硅谷著名的投资人,本书是他对自己创业过程的回顾,是他的创业思想。但这本书不只对想创业的人有意义,对于普通人来说看完也会很有收获。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教会我的,就是“独创性”。看看我周围那些伟大的公司,比如苹果,甚至都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地存在。反观个人,如果随波逐流就相对平庸,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也有能力相衬,就会过得相对得成功,而越是成功的人走的路径都相对来说越是无法复制。
01
即使伟大的公司都具有独创性,作者作为投资界的思想家还是给我们总结出了优秀的公司应具备特质,从另一面来说这些特质也是优秀的投资人在投资时会考虑的因素。
作者认为,创业公司不应该去进入那些已经有很多竞争者的领域,应该要“避免竞争”,能够做到这点的公司才是未来可期。竞争者多意味着行业入门的门槛低,同时因为产品的相似性毛利就很低,本身没有产品价格的主导权,公司的利润也有限。精力多放在竞争上就没有足够的精力放在产品的研发上,长此以往,只能在不断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消耗。
那些“避免竞争”的公司一般都有什么特质呢?作者给出了一个检查清单:核心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品牌效应。做到以上四点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创业公司,但那些做大做强的公司都具备这几个特点。虽然这里说的是创业公司,但作为个人来说,同样也可以类比。比如你自己在某方面能力很强,强到不是一般人就可以替代,那你本身就有很高的溢价,而且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能力跟你来竞争,也是另一种“避免竞争”。
“避免竞争”还有一点就是去发现身边的“秘密”,去发现一片星辰大海的市场。书中用Airbnb和Uber作例子,一方面有空房和空车无法利用,一方面又有找房子和用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是有人就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并且还做成功了。以此来说明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创业的机会但是我们都看不到,有种黄金就在你脚下而看不到的感觉。作者认为是地理大发现以及科技的进步,让人们误以为地球已经被人探索完毕,没有新的可以探索的地方了,但这个例子不就是一记打脸。
看过这本书之后再去观察我们的生活,以我们日常生活用到的产品为例,就可以用投资者的眼光去看产品背后的公司在这四点上做得如何。所以说,有时候书提供的不止是纸面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新思维方式可以去学习,去弥补自己既有认知中的盲点或空白。
大道至简,优秀投资人的思维的原则也就那么几条,但在实践操作中在这些原则下面会有一个完整的思维闭环来帮忙投资者做决策。但这也不妨碍普通人用这几条原则来验证生活中的事物,每次都学一点,把学的知识再用起来,慢慢就会成为自己的思维模式。
02
说到投资就无法避免互联网这个领域,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都是创业的热闹领域。一直有人担心人工智能有一天会取代人类,勒德分子(Luddite)在英语的词条中专门指那些反对高科技的人。作者认为机器是为人服务的,是对人的补充而不是对人的替代,即使有替代部分,也是那些重复性地工作,而不是创意和思想。
看到最逗的一句话,大意是你不给机器通电,机器不就做不了任何事了。想想也是啊,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我们都不会去假设没有电的生活,可见我们几乎已经把通电等同于空气一样的存在。然而人类使用电的历史也不过百年时间,电为日常生活所用并不是天然就如此。
由此也让我想到平时工作中的一些误区,比如会认为有了系统就可以解放劳动力,自动生成以前手动整理出来的内容,又比如希望写一个程序就可以把工作量降到很低。不是说机器做不到这些,而是这个思维模式认为机器是替代人工而不是辅助人工。事实也证明,信息化之后还是有很多需要人工去核算的工作,如果是机器替代思维的话,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完善系统上,如果是机器辅助思维的话,就会分清哪些是机器可以做的哪些是必须人工做的。
毕竟人和机器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因为有了机器运算之后就想着不干活,人类的大脑解决是人的问题,不要把自己的维度降低到机器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转变了思维,认识到机器只能是辅助,那在工作中也不会执着于开发出一个完美系统,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让工作整体做好。
03
书里还提到了推广的重要性,这点不用说现在大家也都知道。但为什么在此强调主要是为了对比码农的思维和销售的思维之间的区别,码农认为销售的价值没做出产品的人高,他们动动嘴皮子就可以拿到很高的工资很不合理。但是再好的产品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推广,没有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稳定的现金流,最后破产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现在生活的世界每天那么大的信息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日子几乎已经过去了。如果你都不主动去推广自己的产品,别人就算有这个需求,又从哪才能知道这个信息呢,还不是得你自己先告诉别人你有什么,知道你在做什么,引起潜在用户的兴趣才行。
从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特斯拉虽然是不做任何的广告,但创始人马斯克本身就是一个销售大师,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大众。所以说,推广是销售产品不能跨过的一环,至于用什么方式来的推广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这就又让我想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推销员,虽然有些工作不用卖产品,但每一次工作上的汇报展示也是一次推广,至少是对自己能力的推广,让更多人看到自己,从而会有很多潜在的机会。当然,这里如何展示自己也很重要,经常看到在各种答辩的场景中,在相似水平下那些讲得好的人得到的回报会更多,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推广理解得相对深刻。
04
整本书浅显易懂,就算不创业不做投资人,也能从中得到不少的收获。其实一个人何尝不是一个“公司”呢,如果用管理公司的思维模式来管理自己,也许能激发出更多的潜力。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对于作者所处的背景文化了解还是必须的,硅谷著名的创业者自是不必说,还有曾经很火但后来又失败的创业公司也要有所了解,甚至是流行音乐文化也要略知一二。因为如果没有这些背景知识的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么要花费时间去了解书中提到的人名,要么就是不深究但阅读效果可能差一点。也是在这次的阅读中,我发现有时候知道得多一点也挺好,那些平时生活中积累的有点影响力的人物和公司的故事,会让自己在阅读的时候省去很多障碍。
在看《从0到1》之前,我对现代人写的畅销书存在一些偏见,总喜欢等热门书的一波狂潮褪去之后再看会比较好点。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我们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像这类与世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书,还是需要及时去阅读,去检视下自己已有的认知是否有过时的部分,进而去更新一些新旧的思维模式。不管这类书里讲的是不是本身存在偏见,能一窥这些在主业上非常有成就的作者的思想还是颇有价值的一件事。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