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效人际关系
为什么很难有社交归属感

为什么很难有社交归属感

作者: 白痴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6-07-03 15:00 被阅读440次

    曾有人问:在任意一个群体中,并没有显得特别格格不入,但总是不能进一步融入。这仅是部分人社交障碍吗?有什么可以改变的方法呢?

    “没有格格不入,但总不能进一步融入”这个问题很正常,每个人都是这样,这不是社交障碍。至于“融入任意一个群体”中,那不是归属感,那是“交际花”

    1.归属感,是一种身份认同感、定位感,是一种情感

    常常有人说,在某某单位里没有归属感。实际上,就是没有身份认同,缺乏定位感、被需要感。归属感,是自我认同感、深度融入感,是每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从本质上来说,每个社会化的人,一定要有归属感,心灵才能稳定。概莫能外。

    “我愿意被你驯养”——这是爱情归属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集体归属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家国归属感;“侍奉上帝,皈依佛陀”——这是宗教归属感。而在我看来,自我归属感,才是最根本、最高等级的心灵归属——自我定位,自我认同,不因荣辱进退而有得失喜悲之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近乎于理想的、高不可攀的自我归属感了,一种大爱渗透进骨髓里、弥漫于天地间。

    归属感不是廉价的、易得的。那些××精神、××价值观,非常正确却难以获得广泛认同,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归属感。一个单位,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员工从而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身份认同,这种归属感是很多资金保障堆起来的、价格不菲的;一旦物质条件改变,抱怨也就随之而来,原来的归属感就会分崩瓦解。这不是真正的归属感。

    2.日常社交不需要归属感,也不会有归属感

    人格面具,是每个社会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不说,我们在社交中无法完全袒露自己;即便是独自面对自我时,也有很多人难以完全袒露自己,或者不会、不知道如何袒露自己。

    所以,社交应酬才会让人感觉很疲惫,因为他需要“装”、需要照顾好自己的人格面具,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以期与这个群体的氛围统一起来,而不论他内心是否愿意。

    所以,题主不必为此而感觉困扰,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即便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大明星,也需要“捧场”,也需要某种形式来塑造一种氛围,从而顺利营造一种融入感。当然,能力强、能量强的人,会带有一种强烈自我认同的“气场”,但这不是归属感,甚至极有可能他的内心与周围的人是疏离的。

    3.新的时代,归属感也在不断变化中

    这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自由、平等、民主、公平正在加快内化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心灵追求。在一个群体中,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愿意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立场和见解,这正在成为各个领域的新常态。

    这才是正常的、健康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带来更多的归属感、身份认同感、自我定位感。你不再总是需要别人,尤其领导的、社会群体的认同,你的自我认同会越来越成熟,你对社会、对别人的理解与认同也会越来越多。这是一种更深刻的归属感

    至于这种趋势和氛围所需要的思想、经济、社会基础是否充分,不是今天话题讨论的内容。

    4.改善社交融入的方法

    社交融入,首先是心理上的融入、融合。

    ❶调低期望值。接触一个群体的时候,在心理上一定不要期望值过高,尤其不要理想化。特别是在社交中,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目的,甚至利益诉求。“萍水相逢,人多心杂”,各种各样的需求,尤其一些刚开始进入的群体,难免会让人产生疏离感。能比较多地认识、理解一些人,就是很大的收获了。

    ❷寻找共同点。每个群体中的一些人能走在一起、坐在一起,肯定会有一些共同点的。比如职业、身份、利益,更高等级的有价值观、人生追求等等,这也是俗话说的“圈子”。确定共同点后,尽量围绕共同点展开互动、提升认同,慢慢地联系就会紧密起来。

    ❸尽量开放的思维和胸怀。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段故事背后都有许多机缘和难为人知的体验,甚至那些令人厌恶的张牙舞爪的背后,也都有令人扼腕叹惜的人生历程。我们不能苛求别人,就像我们难以允许别人苛求我们一样。尽量多地放下一些自我,多一些角度、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认同,这不是我们对别人的包容,这更不是完全放弃自我,这是我们自己的成长——我们在整合自己,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更好地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协调互动。

    ❹小心负面体验的影响。虽然我也有过不好的体验,但我不赞同“爱谁谁”的观点——这是一个偷懒的办法,这个办法会让我们错过自我整合的机会和很多人生的风景。或许,我们有过不爽的经历,有过社交中的疏离感、陌生感。但这些不应该成为破坏我们的兴致与乐趣的借口。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以前的经验并不等于命运;我们必须学会理解自己的过去,然后才能把自己从不安全依恋的命运中解救出来,并拿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去积极地关注和体验其中的乐趣。不爽,是人生的次要部分。如果不能把它转化为积极的充实与乐趣,那就忘记它、抛弃它,因为它不重要。就这么简单。

    我们永远无法回避人际交往中的消极因素,但我们可以建立积极的态度,从一些小的方面来刺激神经电流,产生社交“多巴胺”。或许,慢慢地,会享受这种感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很难有社交归属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qc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