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效人际关系
为什么很难有社交归属感

为什么很难有社交归属感

作者: 白痴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6-07-03 15:00 被阅读440次

曾有人问:在任意一个群体中,并没有显得特别格格不入,但总是不能进一步融入。这仅是部分人社交障碍吗?有什么可以改变的方法呢?

“没有格格不入,但总不能进一步融入”这个问题很正常,每个人都是这样,这不是社交障碍。至于“融入任意一个群体”中,那不是归属感,那是“交际花”

1.归属感,是一种身份认同感、定位感,是一种情感

常常有人说,在某某单位里没有归属感。实际上,就是没有身份认同,缺乏定位感、被需要感。归属感,是自我认同感、深度融入感,是每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从本质上来说,每个社会化的人,一定要有归属感,心灵才能稳定。概莫能外。

“我愿意被你驯养”——这是爱情归属感;“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集体归属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家国归属感;“侍奉上帝,皈依佛陀”——这是宗教归属感。而在我看来,自我归属感,才是最根本、最高等级的心灵归属——自我定位,自我认同,不因荣辱进退而有得失喜悲之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近乎于理想的、高不可攀的自我归属感了,一种大爱渗透进骨髓里、弥漫于天地间。

归属感不是廉价的、易得的。那些××精神、××价值观,非常正确却难以获得广泛认同,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归属感。一个单位,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员工从而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身份认同,这种归属感是很多资金保障堆起来的、价格不菲的;一旦物质条件改变,抱怨也就随之而来,原来的归属感就会分崩瓦解。这不是真正的归属感。

2.日常社交不需要归属感,也不会有归属感

人格面具,是每个社会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不说,我们在社交中无法完全袒露自己;即便是独自面对自我时,也有很多人难以完全袒露自己,或者不会、不知道如何袒露自己。

所以,社交应酬才会让人感觉很疲惫,因为他需要“装”、需要照顾好自己的人格面具,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以期与这个群体的氛围统一起来,而不论他内心是否愿意。

所以,题主不必为此而感觉困扰,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即便那些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大明星,也需要“捧场”,也需要某种形式来塑造一种氛围,从而顺利营造一种融入感。当然,能力强、能量强的人,会带有一种强烈自我认同的“气场”,但这不是归属感,甚至极有可能他的内心与周围的人是疏离的。

3.新的时代,归属感也在不断变化中

这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自由、平等、民主、公平正在加快内化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心灵追求。在一个群体中,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愿意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立场和见解,这正在成为各个领域的新常态。

这才是正常的、健康的氛围,这种氛围会带来更多的归属感、身份认同感、自我定位感。你不再总是需要别人,尤其领导的、社会群体的认同,你的自我认同会越来越成熟,你对社会、对别人的理解与认同也会越来越多。这是一种更深刻的归属感

至于这种趋势和氛围所需要的思想、经济、社会基础是否充分,不是今天话题讨论的内容。

4.改善社交融入的方法

社交融入,首先是心理上的融入、融合。

❶调低期望值。接触一个群体的时候,在心理上一定不要期望值过高,尤其不要理想化。特别是在社交中,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目的,甚至利益诉求。“萍水相逢,人多心杂”,各种各样的需求,尤其一些刚开始进入的群体,难免会让人产生疏离感。能比较多地认识、理解一些人,就是很大的收获了。

❷寻找共同点。每个群体中的一些人能走在一起、坐在一起,肯定会有一些共同点的。比如职业、身份、利益,更高等级的有价值观、人生追求等等,这也是俗话说的“圈子”。确定共同点后,尽量围绕共同点展开互动、提升认同,慢慢地联系就会紧密起来。

❸尽量开放的思维和胸怀。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段故事背后都有许多机缘和难为人知的体验,甚至那些令人厌恶的张牙舞爪的背后,也都有令人扼腕叹惜的人生历程。我们不能苛求别人,就像我们难以允许别人苛求我们一样。尽量多地放下一些自我,多一些角度、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认同,这不是我们对别人的包容,这更不是完全放弃自我,这是我们自己的成长——我们在整合自己,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更好地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协调互动。

❹小心负面体验的影响。虽然我也有过不好的体验,但我不赞同“爱谁谁”的观点——这是一个偷懒的办法,这个办法会让我们错过自我整合的机会和很多人生的风景。或许,我们有过不爽的经历,有过社交中的疏离感、陌生感。但这些不应该成为破坏我们的兴致与乐趣的借口。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以前的经验并不等于命运;我们必须学会理解自己的过去,然后才能把自己从不安全依恋的命运中解救出来,并拿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去积极地关注和体验其中的乐趣。不爽,是人生的次要部分。如果不能把它转化为积极的充实与乐趣,那就忘记它、抛弃它,因为它不重要。就这么简单。

我们永远无法回避人际交往中的消极因素,但我们可以建立积极的态度,从一些小的方面来刺激神经电流,产生社交“多巴胺”。或许,慢慢地,会享受这种感觉。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很难有社交归属感

    曾有人问:在任意一个群体中,并没有显得特别格格不入,但总是不能进一步融入。这仅是部分人社交障碍吗?有什么可以改变的...

  • 归属感

    何为归属感? 到一家公司你需要归属感,到一个集体你需要归属感,为什么需要归属感? 归属感让我觉得我自己不孤独,我自...

  • 无奈的痛

    在一起一年了,我们不会吵架,也很相爱,可是我们深知我们之间的困难有多大,我也很无奈为什么就会有民俗这个问题。为什么...

  • 暗时间(二)3(3h)

    遇到问题为什么应该自己动手 遇到问题寻找捷径为什么是很聪明的做法 对体力活的评估我们很在行,大约能知道困难有多大,...

  • 专注企业信息

    在这互联网社交的时代,有很多权众较大的社交平台,但是很难有专一的社交,怎么说很难专一呢,因为权众大用户多,文章自然...

  • 归属感产品研究

    1.什么是归属感,为什么很多人有归属感,什么产品的归属感最好,抖音,快手等一些社区的归属感比较好 要点:个体和群体...

  • 教育游戏社交货币维度

    社交货币在构建品牌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主要从以下6个维度发挥作用。 1、归属感。有多少比例的用户有归属感。 2...

  • 一些感觉

    自卑的人为什么难有成就,为什么很难变得有自信? 因为他们猜疑,他们敏感,他们同时又很脆弱。 花费数把月甚至一年的时...

  • 《梳毛、八卦及语言进化》读书笔记

    看完之后觉得很受用。 主题思想很清晰,说的是猴子们靠梳毛挠痒痒来「社交」——建立有归属感的联盟,以确保更好地获取食...

  • 第1124格:汲取营养

    动荡时期被迫动荡 游离在组织之外 归属感荡然无存 算起来还是自己的功劳 不是拒绝无效社交 而是直接不社交 本身就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很难有社交归属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qc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