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le No 1.绝不为渣男找借口
Rule No 2.任何看似借口的文字皆为暴力分析,未必准确,不舒服者,以Rule No 1为准。
Rule No 3. 渣男生产商请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以Rule No 1 为准。
“妈宝男”里有个“妈”
没有一个男人想成为“妈宝男”的,除非他妈从小虐待他。
这个妈极为控制,情感几乎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她与丈夫的关系既可以是无视对方,也可以是被男人无视,妈宝很无辜,谁小的时候不腻着妈呀,妈宝很无奈,谁大了以后敢忤逆“母”啊,妈宝很可怜,无法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无法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靠自己成长的路基本被堵死了。
渣男之殇“妈宝男”里除了有个妈,还缺个“爸”
把情感寄托在儿子身上的妈,儿子他爸通常“不在家”。这里的“不在家”意味着情感的缺位,即使人在,也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母亲在夫妻关系中找不到需要的情感,儿子便替代了父亲成为妈妈的“男人”,父亲的缺位让儿子无法找到认同的对象,俄狄浦斯期的心理成长不足,妈宝男长大了拥有了自己的家庭,除了事事征求妈妈的意见,一样是个缺位的爸爸,最后用事实印证了向自己父亲的认同。
“直男癌”里面有个“爸”
直男癌的俄狄浦斯期可能是相对完整的,与妈宝男的区别是他找到了认同的对象,就是他绝对男权主义的爸,直男癌的母亲通常是弱势群体,有相当一部分这样的母亲同样把情感寄托在儿子身上,默默承受来自父亲的攻击,直男癌或者产生“向攻击者认同”,亦或变成集妈宝男与直男癌于一身,继而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延续这一模式。
关于出轨
众多女权主义写手对于渣男出轨的口诛笔伐充斥着诸多微信公众号,可曾有人看到过深刻分析出轨的原因吗?想必每一个分析原因的人都会被看做为渣男的出轨寻找理由,站在道德高地上母性泛滥者的口水就能把人淹死,可一味地展示对渣男的唾弃并没有意义,探讨如何养育男孩子避免成为渣男才是正途。
从个人化的角度,每个人出轨的原因都可能不同,但众多事件中必然有一些共性存在,我们的社会角色对于男性的要求以及上面那些渣男生产商共同造就了他们。
渣男之殇情感表达方式的“性化”
社会角色要求男孩子的情绪情感表达是不能被接受的,最常见的就是“哭什么哭,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哭!”而被压抑下去的情感能量是需要寻求出口的,小时候的出口通常是攻击性的表达,也有的表现为多动的行为,这是男孩子们经常通过动手来解决问题的根源。
成人后的情感能量通常会通过性来表达,当然也有人通过攻击他人来释放,“床头矛盾床尾和”就是最典型的情感沟通方式,吵架时女人多数时候要的是情感上的抚慰,而不懂得情感表达的男人常常会停留在理性层面上与女人争论不休,最终只能通过性来达到情感的整合。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性从来都不是纯粹的生理需求,除了情感,还有控制欲征服欲等等各种不同心理需求的满足,这些需求源自于原生家庭,当男人的这些需求长期无法从伴侣处得到满足,出轨发生了。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男孩子小时候犯了错误,除了自己的情感不允许被表达,很多时候也并没有自己承担任何后果,有的父母太轻易的原谅了孩子~“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有的父母粗暴的打骂一顿,却只是在发泄父母自己的情绪,并没有让孩子把错误与承担责任形成因果关系。父母想当然的替代孩子承担了孩子行为的责任,该如何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认为是个很重要的议题,生活中有太多男人逃避责任,对于很多违反道德甚至违法行为总是抱有莫名的侥幸心理,无法发展出自律性的自我,也就很难成为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论男女,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适当允许孩子的情感表达,并对孩子的情感表达做出相应的回应,在孩子冷静下来后再跟孩子一起进行理性的分析,并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承担一定的后果,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