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感受不到读书的必要性,就等同于不了解这个社会可怕的生存规则”
从小到大也算读了不少书,但却称不上是个“喜欢读书的人”,更像是“心性不定”的人。兴致来了,发疯似的读书;热情退去,很长一段时间一本书都不读。就像这个公众号,虽然有很多想法,但就是迟迟不愿意动笔。
今天看完《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也让我意识到,读书这件事,需要成为一种习惯。通过让自己养成一种习惯,克服内心对于一些事情本能的逃避。
书中主人公家境败落,父亲因欠债不敢回家,他和妈妈,妹妹一起住在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心爱的女朋友离他而去,在公司因为拖后腿而被调到其他部门。这样的环境下,他觉得自己必须改变人生,于是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读书高手——郑会一(20多岁因服用治疗先天过敏性病症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导致全身溃烂发热,严重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到了连衣服都穿不了的地步。从那时开始自练英语,成为英语学校校长)和李智厚(经历长达14年7个月的无名岁月,债务本金达400万元,曾经当过小学老师,也因为穷住过贫民窟,后来成为了一名畅销书作家),在他们的帮助下,开始慢慢接触“读书”,学习“读书”,并渐渐把“读书”培养成像吃一日三餐般简单自然。
当我们感到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而不知所措;当我们感觉每天的生活平淡而无趣,不妨尝试拿起一本书,让自己进入一个不同的世界。
从小我们背诵了无数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宋真宗明明告诉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工作和学习还是没有任何起色?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只用眼读书,而没有用脑读书。
读书的目的一定要明确,一个人读再多的书,读完了事,那也是毫无意义的。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并且应用到自己的人生,是指发生变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所有人都适用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人说早晨读书好,也有人说晚上读书好。有人说集中三四个小时读书好,也有人说插空读个十几二十分钟好。书也不一样,有的书需要用很长时间去读,有的书利用零碎时间度效果也不错。到底什么时候,怎么读才好,其实重要的是当读书习惯达到一定程度时,不论早晨读还是晚上读,也不论是在地铁里读还是在家里读,都会像一天吃三顿饭那样不厌其烦地去读。
应该有不少人曾经尝试过读书,可最终没能坚持。大多数当然是因为“没时间”!
毕竟所有人都擅于逃避事情,这一点惊人地相似。
虽然此刻你在阅读我的文章,其实你可能在逃避一些你不想动脑子的事情
我们不停地查看短信、新闻、回复、消息......为的就是逃避不想面对的事情
对于这一点,书中给出了一些建议:
1.从上个月做过的重要的事情当中选印象最深的5件,写在笔记本上
2.把要做的事无条件地写下来
3.把未办的事再重新写一次
4.测算读书速度限定读完时间
5.放松心情去读书
6.确定优先顺序
重要事情的特性就是难,由于它难所以人们往往会逃避,因此一定要把重要的事情和必做的事情放在优先位置。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读书有用,但并不知道有什么用,因而始终未迈出那关键的一步。不妨试着先让自己从一本书中找到一些乐趣(如:书中建议能让你处理好某些棘手的问题;能帮你交到很多的朋友;能在聚会中侃侃而谈),好让自己有理由坚持下去。
最后,和大家共勉:种子不生长,不会有鲜花;人不满足,才能有成长。
欢迎关注:不思考的芦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