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揭秘天安门

揭秘天安门

作者: 梁如亚高实幼 | 来源:发表于2023-09-23 23:54 被阅读0次

    随着孩子们对祖国的了解逐渐增多,在“首都北京”核心中,孩子们除了对“首都”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更对北京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特色建筑、地道美食、文化传统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探究北京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北京天安门的讨论和分享比较多,因此孩子们的兴趣明显停留在北京天安门上,也能在各个活动区中看到孩子们对天安门的多种形式再现。
一、搭建初探天安门
    孩子们在调查表经验的支持下,在搭建区初次尝试对天安门的搭建。
“我们从中间开始搭建天安门吧。我和韩皓宇负责搭建房子,你负责找积木吧。”
“那我要找什么样的积木?”
“就是找搭建天安门的积木啊。”
目前看搭建区的目标明确,但是任务很重,因为看得出来孩子们对任务的解析不够,于是我决定接入孩子们的对话。
“你们的分工不错,但是搭建的整体和各部分目标没有很明确,比如,搭建天安门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个人负责搭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需要多大的、哪种积木,大家可以统一协商下。然后按照任务的多少重新分配。”
在孩子们的重新协商中,看得出已经比上次有了很大的进步,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找积木和搭建,进行得有条不紊。在搭建天安门初具雏形后,活动区结束,但仍未完成搭建。于是我们利用活动区讲评时间分享总结今天的搭建经验:
1.出现问题:对搭建天安门的整体任务分析不够细致,导致各组分工不明确,不能快速开展任务。
2.分析问题:应该对搭建天安门有整体分析,如搭建的位置、由哪几部分组成、分为几组、需要的积木种类和数量。
3.解决问题:细致观察天安门照片、重新协商分工。

初次尝试搭建天安门


二、再探天安门
    有了第一次的搭建经验,孩子们这次搭建少走了弯路,直接分工,承接上次搭建任务继续完成。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的搭建任务却一度停滞不前——产生了对天安门结构的不同意见。
“天安门的最下面一层是有门的,不能直接用城墙代替。”
“可是我们不搭建上城墙,就不能搭建上面的第二层。”
“天安门必须有下面的拱形门。”
“我们可以在搭建完城墙后,在外面用积木再搭上拱形门。”
在协商中,孩子们最终也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先完成城墙的搭建,最后在城墙外层再搭拱形门。但搭建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于是活动区分享环节,继续分析解决问题。
“搭建的最终成果大家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和天安门本来的样子不太一样。不太像。”
“哪里不同?
“拱形门和屋顶都不一样。”
出现意见不同后,继续按照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点,分析解决问题。
1.出现问题:搭建效果不好,和实物天安门有出入。
2.分析问题:没有按照天安门实物特点进行搭建,没有表现出天安门的典型特征。
3.解决问题:分析天安门的典型特征及组成部分。如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组成;城台部分有5个拱形门(也称券门),中间的最大;天安门的城台外墙上有毛主席头像和左右两个标语;天安门城楼上有10根立柱;天安门的屋顶是歇山式建筑风格等。

建筑大师积木尝试搭建天安门 大型搭建积木再次尝试搭建天安门


三、揭秘天安门
    在搭建区的探索中,孩子们对天安门的了解逐步深入,逐渐细致,于是有孩子提出想在制作区制作天安门模型,在选择制作材料上也遇到了难题,为了更好地完成对天安门的系统探究和细致分析,我们鼓励孩子们将自己对天安门的了解通过图示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包括天安门的组成部分、建筑特色、整体面积等。在将图示逐步填充到信息墙后,搭建、制作、泥工、美工区的同伴都可以适当参考,为自己的活动提供信息支持,甚至制作和搭建区的孩子们还可以将自己活动的所需材料展示在图示中,以便自己和同伴更高效地开展活动。

揭秘天安门图示


  在揭秘天安门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的问题逐步升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快乐,更重要是习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让孩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更有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揭秘天安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tf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