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携带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可能是携带者,而就是这种基因的显现导致自己哥哥从小表现为智力障碍。但是,她的宗教信仰却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人为放弃生命(也就是不允许人工流产),她决定不告诉自己的两个女儿这个事实,但两个女儿在生殖方面的知情权及未来生活由谁来保障呢?
读《林肯的DNA》之时,心里时常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是2005年出版的一本书,但如今仍然数次让我陷入沉思之中,而且其中的伦理道德之争,有关它的思考,一点都不过时。
这本书是由基因相关的24个小故事组成的,专业性有,可读性也很强。这些故事被分成6个篇章:历史,司法,我们的行为,动植物,疾病,伦理。
开篇提的问题,就是有关伦理。
书中说,我们已经可以通过骸骨、牙齿,遗留的血迹,对后代的检测来判定其某个祖先是否有某种基因缺陷。比如林肯的超高个子和奇特的外貌;英国皇室的近亲结婚导致遗传疾病发病率猛增,20世纪末期,DNA检测成了验证犯罪证据之一并开始组建数据库;性格缺陷有可能是基因缺陷导致的吗?同性恋与基因相关吗?转基因的起源是出于什么目的?书中都有。
或许对于遗传学家来说,这是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每天都要思考的和遇到的问题,但对于我等普通人,还是一个相当新奇的话题。
不得不提到前几年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
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米……
据说~(我不敢肯定),市面上绝大多数玉米、大豆、棉花都已经是穿基因产品,美国转基因大豆品相好、产量高、价格低,已经压倒性的充斥了我国市场,那么这样的食品对于人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该说此类抗虫害的食物的高产量让更多人避免了饥饿,还是说它可能会对人类产生无法预测的危害呢?两种声音都有。
我在此也不敢妄置可否。
不可否认,很多疾病都有遗传性
糖尿病、乳腺癌、阿茨海默病、白化病……
就我浅薄的认识里,不少疾病在就诊时,医生都会问:“有没有家族史?父母祖父母有类似情况吗?”
这就是,孩子在一出生时,可能就携带有致病基因,至于是否显现,就要看父母是否同时带有此类基因并激活。
现在好像还没有许多人会主动在婚前检查自己的遗传病情况(事实上,隐性遗传基因也很难在常规检查中被查出),虽然几率很小,但孩子出生前,除了常规的产检以及唐筛,太多情况都是“看天收”。
在基因工程因“多利绵羊”第一次大范围高强度进入人们视野的时候,相信有许多人都会对“定制宝宝”有期待:要爸爸的大眼睛,高个子,妈妈的白皮肤小脸型。但这样,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在内心深处其实是“嫌弃”未知状态下出生的宝宝呢?
另外,当自己可以预知宝宝以后可能会有肥胖基因、糖尿病基因、唐氏综合征风险、智力不高的风险时,有多少几率,准爸爸妈妈会放弃这个未出生的小生命呢?
这就是书的后半段不断提出的疑问:基因工程的社会影响以及伦理道德问题。
13年过去了,我很想知道现在的基因工程发展成什么样了,或许科学家们努力钻研,觉得非常大的成就,我们认识不到其重要性,却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可以改变我们“外貌”的工程备感兴趣。若是这样,那就给大家一点时间吧,去想想,自己愿意被“设计着出生”吗?那个人,还会是现在的我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