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并不新鲜,记得中学的作文课上,我们反复被语文老师教育:作文立意要高、主题要突出。但事实上,作文课是作文课,在实操时却把这些一股脑地全都还给了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辜负了老师的心血。
老舍先生这个章节也谈主题与组材,而且说得更实在更有实操性。
先生说,突出主题,安排材料,二者密不可分。安排材料是为了突出主题。我说句大家都知道的废话,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不管写什么,都得先思考主题,即要表现什么道理。
还拿“老张闹脾气”这事来说吧。
有本事的作家会巧妙调动材料,积极分子怎样带头、保守分子怎样顾虑重重、领导怎么布置工作、落后分子怎么转变观念……每件事呈现在文中。他们驾驭文字能力强,可以多线索、多事件同时进行,却又能同时服务文章主题。
我们也能这样写吗?肯定不行。人物多,事件杂,小道理多,初学者肯定驾驭不了。
不妨抓住一个道理或主题,比如老张怎样由闹情绪变为热烈拥护这件事,表达的主题就是国家利益和工人利益是一致的。切勿贪多,贪多则顾此失彼、越写越乱。
为了讲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怎样安排材料呢?
先介绍老张。但无须多写,有几句话就行了。把力量留在后面用。得知道哪儿里该使劲,哪里不必多使劲,这是艺术的手腕。
介绍完了,就得挑选材料了。也许我们知道许多老张的事,不必都用,挑最有劲儿、最生动的事,写东西要学会抄近道,不要绕远。知道的多,写的少,心里就有底,反之必定捉襟见肘。
也许,老张真正的转变源于大会上领导的报告,但却不能写得这么实,而应借助报告中最能说服老张的道理,通过另一件事巧妙地让老张明白过来。老张也不能一下就明白,而是通过几件事,让他先动摇一下,再动摇一下,最后彻底想通。
不管是小说,还是戏剧,都得制造矛盾、冲突。没有矛盾,没有冲突,不能成书。
一定要多练习,慢慢摸出门道。
老舍先生的建议:
先搜集材料,越多越好。最好的材料是亲身经历的事。听来的只能作补充材料,别把它放在最要紧的地方。
决定了主题,就选取材料。别贪多,两三个人,一两件或两三件事即可。
决定了人和事,再盘算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相当于已想好全篇的布局。
另外,必须认清人和人的冲突、事和事的矛盾,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记住:人物和事情不但须串在一条线上,还得有层次地逐步发展,像花朵一样今天吐蕊,明天开放,再散出香味。
真人真事可以张冠李戴,让笔下的故事比真人真事更突出。
用真事作底,再灵活变通、拐弯抹角地展现出来,使它更集中更有劲,更能突出主题。
要牢记,我们是在创作,不是在给老张老李照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