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质基础的丰富,以及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无论高、中产还是低产收入的家庭,绝大部分目标都放在了“培养下一代”身上。
当我们已经到了全民奔小康的时代,教育便成了这个时代最有竞争力的投资。
1
考试排名,是敦促,还是阴影?
做学生其实都挺不容易,自入校那一天起,就听惯了“认真学习,考试高分”的教育。
我读小学的90年代,学习委员在开家长会之前,会将每个人的语文、数学等考试分数,以及总分抄在黑板上,当然,名字前面会有排序的数字。前十名的学生,班主任会奖励一个学习用品。
我从小自律好学,学习上没让父母操心过,自然成绩都很好,偶尔得个第三第四名还不高兴。
到了中学,电脑打印发展起来,学习科目增多,自然不会赫然抄写在黑板上,但更绝的是,老师用Excel自动就生成了排名。
每次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年度考,各种大小考试,都会跟随着这一张排名表。
2
末位学生,是关怀,还是对比?
现在回想起来,无法想象那些排在最后的学生会是怎样的感受。
他们会不会也想要那个奖励前十名的书包?
他们会不会也想得到那个奖励,偷偷给自己买一个?
他们会不会觉得全世界都在把他们当弱者、当小丑、当无能的人,而这种眼光完全来自他们自身考得不好,而非别人的同情。
一路走来,很少有老师能够真的关怀排在后面的学生吧。
其实,老师也不容易,学生成绩没有提升,老师也会被学校“排名”,学校因为学生和老师,也会受到社会的“排名”。
但这种自上而下的亘古不变的教育规则,谁能提出更好的方案呢?大家都很无奈。
3
老师和学生,需要共同成长
我曾经遇到两位老师,他们的一个行动和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位是我的高中英语老师,当时我的英语基础并不好,考试总是英语“拖后腿”,可能因为当班长的原因,每周一晚自习时,老师总是把我单独叫到办公室,带我逐一察看考试和作业中的错处,给我讲解,并叮嘱我回去一定多读文章,多读出错之处的语句。
长此以往,不计回报。
老师都在付出,我凭什么不努力?于是每天只要有空就读英文文章。
久而久之,语感出来了,往后,英语没有再成为我的负担。
而越往后越发现当初老师为我培养的语感学习方式,成为我一直受用的语言学习方式。
更重要的是,这种无所得的付出,让我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奉献精神。
越往后的日子,当我也成为一名老师,在各种不同场合,以自己的努力,帮助到更多的人的时候,我慢慢明白,在成就大众中完成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最终,老师和学生,已无分别,因为大家都在一同成长。
4
老师的鼓励,成就一个人
还有一位是我的高中数学老师,他曾经在高考前最后一堂课上,给我们讲了一段话,大致如下:
“同学们,作为老师,我承认高考很重要,但作为长辈,我希望你们明白,高考不是决定你们人生得失成败的唯一路途。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定的。
比如,没有人说过,现在学习成绩好的人、高考出色的人,以后就一定会是人生赢家;也没有人说过,高考没考好的人,就会一辈子输给别人。
比如你们的班长(指我),他为大家用心地服务了三年,为这个班级作出很多贡献,可能他的成绩不如很多名列前茅的同学,但我相信,他以后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因为他的奉献精神,是你们很多学习拔尖的人现在所没有的,你们因为学习,选择不做班委,这是你们的自由,但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得到了分数,但也有缺失?
各位,真正的解题高手,来自于解开人生这道谜题。我衷心祝福你们。”
当时听了老师一席话,并突然用我举例子,我很诧异,也很羞愧自己学的不够好。但后来慢慢明白老师这番话的意义。
当我迷惘的时候,我会时常想起这位老师的一番话。
我或许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老师的用心和耐心,让我知道“不舍一人”的无私。
5
教育的本质,除了分数,还有做人
一路走来,看到无数老师的用心和付出。在我看来,作为师长的价值,是源自对待学生的那份心。
可能最终,当学生走出学校步入社会,那些公式常识和解题技巧,都会逐渐生疏和淡忘,但很可能某位老师某一天在某堂课上说过的某一句话,不经意间,便成了某位学生一生的座右铭。
在他灰暗、迷茫、无助的人生时刻,成为心中熠熠发亮的星光,这或许就是老师对于学生最终的价值。
而那些试卷、那些分数、那些排名,早已在你随波逐流、平凡无奇、结婚生子、安居乐业,抑或是跌宕起伏、惊险刺激、光怪陆离、疲于奔命的一生中,终究化为泡影。
故而,教育的本质,仍然应该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先。
如果我们为了追求高分和排名,忘记了这世间的真善美,那就如同只为到达目的地的旅行,错过了沿路的风景。
一如,不会做人,学问再好也是空谈。
6
教育的目的,除了金钱,还有自由
从学校受教育,接下来谈一谈步入社会的我们。
对于工作效能和收益的问题——当然,我们在此谈论的是大多数普通人,而非一夜暴富或者身家过亿的少数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用最少的工作时间、以最高的工作效率,得到最大的工作回报,自然是好事。
简单说,以最轻松的方式,挣最多的钱。但每个人福报不同,能力有限,不可能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
大多数人常态,是需要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当你忙的根本没有时间顾及自己、顾及家人,忙得多少年没有和家人一起出去走走,和朋友好好聚一聚的时候,这种漫无目的的忙碌背后,失去了时间、自由,也逐渐失去了健康、快乐,更不必说在工作中成长、继续保持学习。
最终这么大的牺牲和付出,还不如别人一半的努力,那你可能真的需要反思你的当下了。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工作种类不适合、还是工作方式不对,究竟是能力不足,还是没有一个好的合作机制?
那些被工作消耗过多时间和精力的人,如同被压榨的驴子,身不由己。
而妥当的解决方案,就是再学习、再塑造,换一种姿态再启程。
忙碌得自顾不暇的人,你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让自己如此身不由己?
是你没有足够的反思,还是你的使命如此?
是你心甘情愿的,还是被迫无奈的?
是享受这种忙碌,还是委屈现实?
是你无力反抗,还是你得过且过不求改变?
是你不敢放下,还是你想要的太多、不舍得放下?
如果想明白了,就是好的开始。
人,总是要保持学习的,学习知识也好,学习佛法也好,学习人生经验也好;
至少,学习让你不退步,学习不让你失去竞争力,学习让你不失去生命力,学习让你不致于活得那么苍白。
故而,好的教育,是让人有能力去通过努力换取金钱,但更重要的是,让人能够充分理解,人生除了金钱之外,还有自由。
7
教育与修行
修行也是如此,一门宗教的形成及发展,包含:
1)创始人,以及传世人的生平、基本思想、核心教义、行为主张;
2)经典,还有经典的翻译、传承、分类等;
3)历史,以及历史中的人物、典籍、思想、派别、传播地域、传播方式等;
4)革新,包括现当代的发展、变化和创新,以及与科学、哲学、史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结合的新的学理。
当你能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修学方法,逐一进行归类、整合,那以上所有,就不会是僵硬的、分裂的知识碎片。
当然,个人认为,学习一门宗教,其复杂程度不逊色于任何一门学科。
尤其是在现代分科越来越细的今天,我们能做的,不是穷尽所有,做一个大百科,而是取其精华,化繁为简。
很多时候,当教育剥离了所有附着其上的外壳,比如:名师、名校、名专业、高就业等等,或许才能彰显其纯粹的内里,即方法很重要,做人也很重要。
同理,当宗教去除了迷信盲从、名词概念、古往今来、刨根问底,或许才最接近其信仰的内核。
教育不是让你拿到高分之后成为一个只会学习和考试的机器,而是让你在求取分数的过程中体验得失、端正心态、激发创造。
同理,宗教不是让每个人成为专业研究者之后而成圣成贤,而是让不懂的人也有信心,懂的人放低姿态,最终得到最朴实的回归。
祝愿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快乐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