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这部影片,我承认我的想象力弱爆了,就像面对《感官世界》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欲望可以被挖掘到如此极致。
天皇和商人联起手来赚妓女的钱,多有创意的做法!
关于影片本身,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叙事手法并不高明,悬念设的也不彻底,但好在一路稳扎稳打走下来,交代清楚,铺垫充分,便也够了。表演……怎么说呢,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是稍嫌过火了点儿,可是就像一脸革命大无畏英雄主义的潘冬子曾红遍中国大江南北一样,也许那个时代的日本观众就偏好那一口儿,每个时代的审美趣味不一样,这是无法苛求的事。
尽管我很想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顺手拈来诸如“军国主义”“男权社会”等听起来颇具气势且语义高深的词汇来吓唬吓唬人,无奈发现自己理论素养实在不够,我所能做的,便是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出发来谈谈对这部电影的感悟。
研究女性史的圭子在九州天草调查海外卖春事件时,偶遇了年逾六十的阿崎婆,阿崎婆便是几十年前被卖至南洋的卖春女子之一,圭子与阿崎婆相处半月,阿崎婆终于向她透露了自己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位于山打根8号娼馆的日本女人血泪史就此拉开序幕。
身为女人,我想我得先感叹一句:做人难,做女人难,做一个男权社会下夹缝中求生存的女人更难。影片中,男人一直以强权的形象出现,其表现符号是家长制下的父兄,是代表绝对权力的天皇,是掌控女人们命运的老板,唯一一个被大家寄希望于做拯救者的男人最终证实不过是个小白脸。影片最后,女人之间相互取得了谅解,但造就女人悲剧命运的男人们依旧沉默外加冷漠。
如果说王琦瑶们因为缺少对命运抗争的自主意识随波逐流倒也罢了,最令人寒心的莫过于看着一群敢于反抗命运不公的人最终被命运强暴。影片中除了栗原小卷饰演的现代女性其他的女人都靠什么生活?1、妇人,靠男人;2、女儿,靠父亲;3、老人,靠儿子;4、既不是妇人又不是女儿也不是老人的女人,靠自己的身体挣得安身立命。靠男人的,要看男人脸色,何况娼馆老板娘危急关头也要甩起裙摆亲自上阵呢。靠父亲的,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喊着金汤匙出生;靠儿子的呢?君不见儿子连母亲都懒得认,他只是在尽自己那有限的责任;靠自己的呢?等把你用干了榨净了就羞辱你挤兑你。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我是彻底寒心了:女人啊,你的名字叫苦难。
女人们的坟墓全都背朝日本,这着实让我震撼——这与我们从小被灌输的乡愁情结有多大出入,是要多深的怨才能在死后毅然背朝国土连那眷恋的一瞥也不屑留下?!
我不是个坚定的女权主义者,但女人们一路走来的辛酸血泪,往往让我无语、思量。
向导演熊井启致敬。
忘了说,这部电影叫《望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