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我们平常注重母爱教育更多,对于父爱的教育相对薄弱,想起父爱,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是朱自清的《背影》,但我一般不会把《背影》当成单纯的父爱的文章去理解,那篇文章的含义比较丰富,包含着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当然还包括个人因素。大概是选文比较难吧,遇到《台阶》,我在备课的时候看到文章里的父亲,似乎看到了我的父亲。
一张照片引出主题。本单元的写作重点是写出细节,作文题就是“照片里的故事”,我觉得很有意义。我就选了自己上周六随手拍的一张照片:我把骨折保守治疗后的外婆接回家,上车的时候,有我先生帮忙,还比较顺利,车子开到外婆家门口,我的父亲在外婆家等着,父亲看着缩在我车后座的外婆,说:“这人老了,已经没有分量了。”是啊,九十四岁的外婆很瘦很小,看着轻飘飘的样子。可就是这样的外婆,父亲抬上半身,母亲抬脚,中间表弟还搭了一把手。父亲刚把外婆抬到客厅,眼看着外婆要掉下来了,父亲说:“我不行了,要掉下来了。”说着,下意识地用膝盖颠了一下外婆,外婆直叫疼。好不容易把外婆抬到床上,父亲说他浑身是汗。我笑着对父亲说:“老爸,你不得不服老了吧,人老了,就是没力气了啊!”母亲后来告诉我,父亲一个上午都坐在客厅里,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手抖脚抖。父亲真的老了,那个我曾经觉得无所不能,力大无穷的父亲。
一个片段强化父爱。因为学生推荐去看了《人世间》,这部温暖的电视剧,其中的父爱让人动容。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片段。
一个台阶,两种人生。分析课文,父亲抬青石板做台阶,“我”调皮地跳台阶,父亲坐在台阶上洗脚,“我”给父亲倒洗脚水,父亲用很多年存钱、筹备材料,为的就是造一个有高台阶的房子,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我”在哪里呢?文章中没写,我让学生猜。他们说在看,有的说在上学。在上学,说到点子上了!父亲渐渐老了,不愿意坐高台阶了,挑水的时候还把腰给闪了,最后“我”和父亲没有坐在高台阶上,而是坐在了门槛上聊起了天。“我”和父亲终于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父亲老了。面对这个事实,父亲无奈惆怅,“我”心疼,难过,而我们作为读者,内心产生深深的共鸣。
父亲时一本大书,小的时候我们读不懂他,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树立人生理想,他用自己的勤劳奋斗的精神影响着孩子的品格。等到我们开始理解父亲时,父亲已经老了。真的,小的时候,我们从来不觉得父母有一天会老,他们的力气变小了,头发变少了,反应变慢了……而我们长大了。
今天的作业,是让孩子们写一首小诗《致我的父亲》,我告诉孩子们,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语言,只需要真挚的情感就行。
《台阶》是一篇好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