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157/365天
今日阅读《用得上的哲学》
——破解日常难题的99种思考方法
作者:徐英瑾
第三章:心灵哲学:谁在思考?
53、机器功能主义。
前面我们介绍了功能主义,其核心思想是:心智的本质就在于一系列抽象的功能,而这些抽象的功能可以多重的实现于不同的物理
机制。
功能主义有一个科技味更浓的版本,即“机器功能主义”。机器功能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人类的心智归根到底就是一台“万能图灵机”(指一种可以运算任何合法运算式的抽象计算模型)。如果把人类的不同心理状态处理成不同的机器内部状态,并且规定在不同的内部状态中,机器能够给出不同的行为,实际上我们就已经把人类的心理活动加以程序化了,只要这个程序足够复杂精妙,我们就可以模拟出各式各样的心智活动——比如说希望、欲望、厌恶,等等。
机器功能主义与人工智能有着非常明显的亲缘关系。于是对机器功能主义的批判就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
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提出了“中文屋论证”来批评机器功能主义。该论证通过证明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智能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理解词义的功能,推导出强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强人工智能的意思是说,我们迟早能够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既它不仅貌似具有人类的智能,而实际上是真的具有智能的。
而与该论题相对应的问题则是弱人工智能,其含义是无论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到什么地步,它也仅仅只能模拟人类的智能,它归根到底仍然不具有真正的心智的。
在论证过程中,约翰·塞尔犯下了“稻草人谬误”,他本来要攻击的是机器功能主义,但是他在描述机器功能主义的时候,却把自己的对手描写成了行为主义的模样,所以他的攻击并不成功。
54、人工智能不具备主观意识。
人工神经元网络技术通过着力于对人类神经元网络结构进行某种简化的数学建模。在这个数学建模结构中,通过计算单元之间复杂的联系所构成的网络,整个计算机框架就能够局部模拟人脑的结构。人类程序员通过向这个框架喂入训练材料,训练其按照特定的方式给出人类所期望的输出,由此使得其行为具有某些人类智能的特征。
美国哲学家内德·布洛克提出了“中国人口论证”的思想实验。他的实验是这样的设想:让当时10亿个中国人来扮演人类大脑中所有的神经元角色,在功能上模拟大脑的运作。那么这样的一个大脑是不是具有整体意义上的主观意识呢?也就是它是不是有感觉呢?内德·布洛克认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这些人虽然在动来动去,但是他们却无法模拟出人脑的宏观感受。所以他得出了结论,强人工智能是不能成立的。
现实是即使我们去观察真实人脑的微观运作,也很难从中看出人脑具有宏观意识的迹象。
作者认为关于类脑人工智能在进行数据建模时,应该做减法,找到核心的结构加以建模,而不能事无巨细,全面建模。
做减法时有两个方法,其一是请认知心理学帮忙,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缩小理论聚焦点,寻找相关的脑科学素材,然后进行计算机建模。其二可以去研究一些比较简单物种的大脑。这样的研究将比较容易操作,但是相关的研究结果,对无人机等设备的研发也能产生立竿见影的促进作用。
55、动物的感受与人的感受是有某种类似性。
托马斯·内格尔认为,即使我们人类能够通过模仿动物的行为发送信息和接收信息来感受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并不能体验到动物的感受是什么。我们无法确定动物主观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虽然动物的感受和人类的感受之间是有差别的,但是实际上,由于动物与我们人类之间基因上的关联,人类的感受与动物的感受之间,也应当是有某种类似性的。而且即使是人类,任何两个人的主观感受都会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按照内格尔的论证,最后就不仅仅会导致人和某些动物之间的意识不可能通达性,甚至会导致人和人之间的意识的不可通达性。
本节的话题,实际上也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为什么我们不能虐猫、虐狗。因为猫和狗对于疼痛的感受,与人类对于疼痛的感受大致上是相近的,如果虐猫、虐狗可以被允许的话,我们就可以去虐待儿童、虐待别人等等。既然后者是不能被允许的,那么前者也应当不被允许,这就是我们反对虐猫、虐狗行为的哲学论证。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
56、色谱颠倒论证。
从颜色领域挑战物理主义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色谱颠倒论证。
色谱颠倒患者是:一个人他看到红灯亮的时候实际上看到的是绿色,而当他看到绿灯亮的时候,实际上看到的却是红色,他的所有感受和你是相反的,那么他的行为为何是正常的呢,哲学家解释说他的语言和他的感受一样也颠倒了。他的语言颠倒和感受的颠倒,彼此叠加,造成了负负得正的结果,最后才导致他的外部行为与正常人是一致的。
一部分反对物理主义的哲学家会说如果色谱颠倒的案例是可以设想的,那么物理主义就是错的,因为如果物理主义是对的,那么你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外部的这种物理表现是正常的,而他的内部精神生活却是不正常的。但实际情况是,如果一个人的内部精神生活全部颠倒了,这个人信息处理的效率就会明显低于常人,那么,他的相关行为就会比正常人迟缓,并因此露出破绽。
而且,在色彩心理学上色彩颠倒是不行的。因为每种颜色它们各自扮演的功能角色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把两者进行一个颠倒,就会产生种种的不协调。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对于一些特定波长的光具有敏感性,这样才能适应环境。人类进化出一种能力,能够辨认出哪些果子是红色的,而红果子意味着成熟好吃的果子。
思想实验其构造的场景不仅要建立在逻辑之理上,而且也应当符合语义之理以及经验之理。否则思考相关问题并没有什么意义。
而且,颜色的问题还有其特殊性。颜色感受不仅仅是纯粹的物理的或生理的事件,上面还附着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可以说颜色承载了我们的温度、情绪,我们的价值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慎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