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气味阴阳和标本阴阳

气味阴阳和标本阴阳

作者: 由豫94 | 来源:发表于2022-06-12 14:41 被阅读0次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气味阴阳

阴阳应象论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味厚者为阴,薄者为阴中之阳。气厚者为阳,薄者为阳中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润或燥,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之平也。(〔元素曰〕清之清者发腠理,清之浊者实四肢;浊之浊者归六腑,浊之清者走五脏。附子气厚,为阳中之阳;大黄味厚,为阴中之阴。茯苓气薄,为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入手太阳,不离阳之体也;麻黄味薄,为阴中之阳,所以发汗,入手太阴,不离阴之体也。凡同气之物必有诸味,同味之物必有诸气。气味各有厚薄,故性用不等。〔杲曰〕味之薄者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厚者则泄,咸、苦、酸、寒是也。气之厚者发热,辛、甘、温、热是也。气之薄者渗泄,甘、淡、平、凉是也。渗谓小汗,泄谓利小便也。〔宗奭曰〕天地既判,生万物者五气耳。五气定位,则五味生。故曰生物者气也,成之者味也。以奇生则成而耦,以耦生则成而奇。寒气坚,故其味可用以软;热气软,故其味可用以坚;风气散,故其味可用以收;燥气收,故其味可用以散。土者冲气之所生,冲气则无所不和,故其味可用以缓。气坚则壮,故苦可以养气。脉软则和,故咸可以养脉。骨收则强,故酸可以养骨。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肉缓则不壅,故甘可以养肉。坚之而后可以软,收之而后可以散。欲缓则用甘,不欲则弗用,用之不可太过,太过亦病矣。古之养生治疾者,必先通乎此,否则能已人之疾者盖寡矣。)

李杲曰:夫药有温、凉、寒、热之气,辛、甘、淡、酸、苦、咸之味也。升、降、浮、沉之相互,厚、薄、阴、阴之不同。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焉。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气象天,温热者天之阳,凉寒者天之阴。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也。味象地,辛、甘、淡者地之阳,酸、苦、咸者地之阴;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也。气味薄者,轻清成象,本乎天者亲上也。气味厚者,重浊成形,本乎地者亲下也。(〔好古曰〕本草之味有五,气有四。然一味之中有四气,如辛味则石膏寒,桂、附热,半夏温,薄荷凉之类是也。夫气者天也,温热天之阳,寒凉天之阴。阳则升,阴则降。味者地也,辛、甘、淡地之阳,酸、苦、咸地之阴。阳则浮,阴则沉。有使气者,使味者,气味俱使者,先使气而后使味者,先使味而后使气者。有一物一味者,一物三味者;一物一气者,一物二气者。或生熟异气味,或根苗异气味。或温多而成热,或凉多而成寒,或寒热各半而成温。或热者多,寒者少,寒不为之寒;或寒者多,热者少,热不为之热,不可一途而取也。或寒热各半,昼服则从热之属而升,夜服则从寒之属而降。或晴则从热,阴则从寒。变化不一如此,况四时六位不同,五运六气各异,可以轻用为哉。)

六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又日: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王冰曰〕五气者,臊气凑肝,焦气凑心,香气凑脾,腥气凑肺,腐气凑肾也。心荣色,肺主音,故气藏于心肺,而明色彰声也。气为水之母,故味藏于肠胃而养五气。〔孙思邈曰〕精以食气,气养精以荣色;形以食味,味养形以生力。精顺五气以灵,形受五味以成。若食气相反则伤精,食味不调则损形。是以圣人先用食禁以存性,后制药物以防命,气味温补以存精形。)

标本阴阳

李杲曰: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论之,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故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脏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而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又各有标本焉。以病论之,先受为本,后传为标。故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否则邪气滋甚,其病益蓄。纵先生轻病,后生重病,亦先治其轻,后治其重,则邪气乃伏。有中满及病大小便不利,则无问先后标本,必先治满及大小便,为其急也。故曰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又从前来者为实邪,后来者为虚邪。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假如肝受心火,为前来实邪,当于肝经刺穴以泻心火,为先治其本;于心经刺穴以泻心火,为后治其标。用药则入肝之药为引,用泻心之药为君。经云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是也。又如肝受肾水为虚邪,当于肾经刺井穴以补肝木,为先治其标;后于肝经刺合穴以泻肾水,为后治其本。用药则入肾之药为引,补肝之药为君。经云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是也。

相关文章

  • 气味阴阳和标本阴阳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气味阴阳 阴阳应象论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 气味阴阳

    明·倪朱谟《本草汇言》 气味阴阳 会稽张景岳介宾甫注 《素问•六节藏象论》岐伯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

  • 药物气味阴阳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 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即 纯阴的药,偏于下...

  • 说白黄帝内经20:寒热代表阴阳,"肿痛"人体

    上一篇学到“气味”,气味是自然本草秉承天地阴阳属性。而在人体呢,寒热则是最能代表阴阳。内经也有条文“寒热者,阴阳之...

  •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皇帝内经》

    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法于阴阳 “法于阴阳”就是效法阴阳,阴阳分为外在的阴阳和内在的阴阳;外在的阴阳就是宇宙自然的阴...

  • 金火竹言〔医理篇㈢〕之气血水——气【中篇】

    二.气化 讨论完药食气味与人身阴阳之间的关系,就自然会引出另一个问题“药食之气味是如何幻化成人身的阴阳血气呢”。首...

  • 恒善堂-女性养生课堂《三》

    阴和阳的关系既有对立也有协调和统一。具体而言,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 阴阳对立即双方处在相反...

  • 共读/《黄帝内经》素问卷六十五:标本病传论篇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 岐伯对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故曰...

  •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第一节【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形成?什么是阴阳?】 阴阳学说是古人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变化的自然观和方法论。 阴阳的...

  • 初识阴阳体质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是中医最基本的分类方法:脏腑分阴阳,经络分阴阳,诊病分阴阳,治病分阴阳。 《素问·阴阳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气味阴阳和标本阴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wb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