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信息】:3班3组-开开- 303
【作业要求】:从之前5个选题里选择一个,展开写1000字以上
【作业如下】:
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乖?答案原来是……
女儿自出生后和我从未分离过一天。前阵子,我临时决定单独出去旅游一周,让爸爸和奶奶代为照料她。
旅行结束后,到奶奶那接她,原想着她看见我会像小鸟般飞进我的怀抱里,再给我一个大大的吻,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她看到我,笑着喊了声妈妈,然后就扑进了爸爸的怀里,搂着爸爸的脖子回头问我,妈妈你带什么好吃的回来啦?
……
老母亲不过是离开了一周而已?这娃怕不是健忘吧?
我内心一万点暴击还未平息,奶奶过来补刀,说我不在家孩子表现可好啦,该吃吃该睡睡,自己玩也玩得好好的,一句也没提过妈妈……
What?
奶奶说的是那个经常吃饭要吃一个半小时,每每磨得我耐心全无,我稍大点声就开始哭唧唧的大尾巴狼?
还是那个每隔十秒钟就喊:
“妈妈来给我讲书”“妈妈来陪我玩积木”“妈妈我们来画画吧”“妈妈我想要你抱抱我”“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妈……”的大功率复读机?
老母亲意难平,于是发了个朋友圈吐槽。
不想引来一众妈妈集体吐槽:
“我女儿也是这样的,我公婆说只要我不在,她就可乖了”、“我出差一周,娃也不会想我”、“同款妈妈不在秒变天使的娃”、……
唔,既然大家都是同款娃,我就放心了。
但,为什么妈妈不在,娃就天使,妈妈在,娃就“不乖”呢?
1、妈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很多妈妈常常遇到的,就是家里长辈常说的:
你在家,孩子都不好好吃饭了,作天作地;抑或是,你不在家,孩子自己都玩得好好的,哪有那么多事儿。
但是妈妈在家时,娃就是会化身无尾熊,甩都甩不掉,吃着饭也要跑过来求抱抱。
我们来看这两个行为,真的是“不乖”吗?
事实上,这恰恰反映出了孩子和妈妈的亲子关系是很健康的。
正因为孩子把妈妈当成最信任的人,才敢在妈妈面前表现出最“不好”或者说最“磨人”的一面。
《美国育儿百科》也指出:妈妈不在家,保姆或者家人告诉你孩子们表现的像个天使时,不要偷着开心觉得孩子终于长大了。孩子并没有长大,而是他们对别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
换句话说,孩子知道妈妈的底线,而不敢去试探别人的。
有人说,“孩子跟你黏,是因为只有跟你在一起时,她才是无所顾忌的。而且,孩子能黏你的时间,真的没有几年。”
而你的充分接纳,能够帮助孩子释放情绪,获得满足,这对孩子的心智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2、对爱与关注的需求
《不管教的勇气》一书中提到,受到父母关注,是孩子的重要需求。当孩子规矩做事得不到回应时,就会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以获得关注。
我女儿是很早学会独立进食的,但2岁多时出现行为退化,吃饭不专心,喜欢跑来跑去,或者爬到我身上挂着,一顿饭吃不了两口。常常到最后,以我发火她哭闹收场。
后来我反思,到底为什么她会产生这样的行为?
最后找到了根源,那段时间我开始做兼职,不再像之前一样全身心地投入照料她,很多时候吃饭时我也在忙工作。
我意识到,她可能感觉到了被忽视、被冷落,于是以破坏规矩的行为来引起我的注意。
我迅速调整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先向她描述近段时间我们之间因为吃饭问题发生的一些冲突,然后诚恳地向她道歉,并保证自己会专心的和她一起吃饭。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的表现果然好了很多。
所以,妈妈在的时候,孩子格外不乖,从根本上说,也是他们对足够的爱与关注的渴望,以及对安全感的需求。
3、倾听和理解孩子
在宝宝“磨人”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也会失去理智,对孩子大吼大叫起来。
但,如果我们了解了这种情况背后的心理机制,我们就会明白,吼叫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还会让孩子愈发没有安全感。
帕蒂·惠芙勒在《倾听孩子》一书中指出:孩子喜欢在家里,在至亲面前表达全部情感,是因为他能被倾听和理解。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后在外面他就会表现得越好。
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允许他们发脾气。你的全情接纳,孩子是完全可以感知到的。
当他们确定爸爸妈妈能够看到我,听到我,他们被无条件地爱着。这便是内心安全感的来源。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里写到: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所以,当孩子格外黏着你,只对你“作妖”的时候,请张开双手,拥抱他吧!
毕竟,这样的时光,真的短暂而又珍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