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集雅阁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兵圣孙武,影响了两千年来全世界的军事思想……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兵圣孙武,影响了两千年来全世界的军事思想……

作者: 爱心小岛2 | 来源:发表于2020-02-06 00:52 被阅读0次

    原创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兵圣孙武,影响了两千年来全世界的军事思想……

    孙武著作《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战略家,但并不代表他同时也是历史顶级名将。甚至可以说,他虽然不像两千年后的西欧兵圣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作者)那样,是一个根本不会打仗的纯军事理论家,但单纯作为军事将领的战绩,放诸华夏五千年历史中,也绝算不上出色。

    曹操曾言: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唐太宗也说: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正义更是直言:如果没有《孙子兵法》,就没有我孙正义!

    从帝王先贤到当代大亨,他们对孙武其人、对《孙子兵法》其书之备至推崇,足见一斑……一部仅含13篇、只有区区6000余字之著作,能够跨越2500多年而不朽,经典之为经典,一至于斯!

    然而可能令我们想不到是,如此牛逼的“兵学圣典”,在其成书之前,其作者孙武却并未真正地带过兵、打过仗。也即意味着该书之所成全靠孙武平时积学以及他那颗大脑的超强运转。

    或者再夸张一点说,孙武之著书立说也多少有点“纸上谈兵”的意思。当然,其与赵括之“纸上谈兵”有云泥之别……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兵圣孙武,影响了两千年来全世界的军事思想……

    关于《孙子兵法》背后的孙武,史籍所载较少,而《史记》中有这样一个大概的介绍:

    孙武本是齐国田氏贵族,因其父有功于齐,被赐姓孙。后齐国政乱,孙武逃往吴国,苦身耕作、潜心著书,渐渐地又与吴国的另一位猛人伍子胥结识……

    而此时,孙武之十三篇也已基本著述完成,于是经伍子胥推荐,他得以进见吴王阖闾。

    两人倒是详谈甚欢……可毕竟就像一个董事长看待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总感觉缺点实践的验证……于是阖闾说道:“你的十三篇,寡人以尽观,可以小试兵乎”?

    孙武应允。阖闾也比较刁钻,挑了妃子宫女180人,令其训练。

    孙武不以为意,带着这帮娇滴滴的女兵便训练了开来,并选了阖闾的两个爱妃为队长。谁料,孙武一本正经,可这帮女兵却是在闹着玩。孙武三令五申,妃子宫女却笑颜依旧。而这时,还有一个阖闾一直站在高台上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

    孙武可不是在陪她们玩的。又一次三令五申后,他对这帮女人说:“申令不明,将之罪,既已明,就是你们的不是了”于是呼来左右,令斩两名队长,即阖闾的两名爱妃。这时,吴王阖闾不再笑眯眯了,他赶紧令左右向孙武传话:“寡人已知道你能用兵了,而这二妃则请将军免其一死,寡人离此二人,便寝食难安”谁知孙武却以“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而坚决予以拒绝。

    也是至此,众宫女才知道眼前此人确非陪着她们玩。当看着血染练兵场后,孙武令出,她们即行……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兵圣孙武,影响了两千年来全世界的军事思想……

    而过了一段时间,孙武向阖闾报告,表示兵已练好,纵使其赴汤蹈火,也会在所不辞。

    阖闾感伤于二妃之死,并未检阅,但还是知孙武之能,而拜其为将军。从此其与伍子胥配合,西破强楚、北危齐晋。

    攻克舒城之战,孙武率军杀了两个投靠楚国的吴国叛将盖余、烛佣,也是目前一切史料记载中,孙武独立指挥的唯一一战。

    而三万吴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柏举之战,吴王阖闾才是一军主帅,伍子胥是军师谋主,吴王之弟夫概是大军先锋,并立下破敌首功,孙武只是和后来的祸国奸臣伯禧一样,作为部将跟从征讨而已。

    吴国在攻破楚都后,毁楚国宗庙,掘楚王坟墓,对民众烧杀掳掠,老弱妇孺都不放过,激起楚国民众普遍反抗。吴军甚至将楚国王后、楚国大臣妻女都视为任意宰割和分配的俘虏。吴王阖闾带头,君臣们上行下效,对这些贵族女子加以污辱。此举严重背离了春秋时代各国通行数百年的礼法准则。

    孙武同样不能免俗,他在《孙子兵法》中,便鼓吹为将者“廉洁可辱,爱民可烦”,率军攻略别国,要“侵掠如火”,在他看来,只要取得战争胜利,那么便当不择一切手段,去打击敌人士气,摧毁敌人战争潜力,而完全无需去对敌国民众秋毫无犯,更一反此前兵家如《司马法》“以仁为本,以战止战,攻其国,爱其民”的主张。

    孙武主张“兵者诡道也”,那么敌国自然也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诡上加诡,也将战争从春秋时代的列国贵族的礼仪化战争,拖向了残酷冷血的战国乱世。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兵圣孙武,影响了两千年来全世界的军事思想……

    对吴国君臣种种背弃礼法的暴行,别说是晋国、齐国、郑国、鲁国这些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原各国,感到匪夷所思。即使是被中原各国一向轻鄙的秦国君臣,也甚为不齿。

    因此,楚国大臣申包胥哭秦庭七日,感动秦哀公,派出兵车五百乘发兵援楚。春秋时期,兵车一乘,有甲士三人,随行步卒七十二人,因此秦国这次援楚的五百乘兵车,相当于37500人,在当时算得上一支兵力强大的大军了。

    秦哀公亲送这支惩戒不义、救亡存续的正义之师出征时,作诗一首,便是名传千古的《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军和残存反抗的楚军会师,骄横自以为天下无敌的吴军,在稷之战第一次遭到迎头痛击,连吴王阖闾也被击伤。接着,秦楚联军马不停蹄,在沂之战又大败夫概所部。夫概畏兵败之罪,不敢回报阖闾,又觉得阖闾身负重伤,大势已去,便率所部东归吴国,压制留守本土的军队,自立为吴王。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兵圣孙武,影响了两千年来全世界的军事思想……

    阖闾闻讯,心急如火,急忙率部分吴军回国平叛,和夫概去打内战,伍子胥、孙武、伯禧奉命留守楚都郢城。

    当阖闾、夫概两支兵马相继回国,同室操戈之后,楚国境内所剩的吴军已经人数不多,他们放弃了此前鲸吞楚国的妄想,全面收缩阵地,只求守住繁华的郢城。然而秦军连战连捷,亦绝不容他们有喘息之机。在淮澨之战,伍子胥和孙武被秦楚联军大败,吴军尸横遍野,狼狈窜逃,连收拾己方战死者的尸骨也来不及。

    随后,楚将子期和子西为节省时间,尽快追击吴军,便将战死吴、楚两国将士尸骨一并焚烧。子期举火时祷祝:”楚国阵亡将士们,你们若在天有灵,必将乘烟而上青云,助我们大破吴军,光复家国!若你们无识无灵,我们又怎能因为爱惜草中枯骨,而错失灭亡吴国的良机?”

    子胥、孙武、白喜留,与楚师于淮澨,秦师又败吴师。楚子期将焚吴军,子西曰:“吾国父兄身战暴骨草野焉,不收,又焚之,其可乎?”子期曰:“亡国失众,存没所在,又何杀生以爱死?死如有之,必将乘烟,起而助我;如其无知,何惜草中之骨而亡吴国?”遂焚而战,吴师大败。——《吴越春秋》

    士气被激励的楚军一鼓作气追上了吴军,在随后进行的悲壮的“焚尸之战”中,取得一场大胜、完胜,彻底将侵略者尽数从自己的国土上驱逐、歼灭。

    楚昭王在出逃一年后,回到满目疮痍的国都,悲喜交加。复国成功的楚国,先接受了兵败流亡的夫概的投诚,将他安置于堂溪,更竭力扶植吴国南方的越国,东西两面夹攻吴国。如范蠡、文种,原本都是楚人,都是受楚国指派而进入越国,去辅助越王勾践的。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兵圣孙武,影响了两千年来全世界的军事思想……

    此后伍子胥和伯禧继续作为吴国重臣活跃在历史舞台,孙武却下落不明,事迹再无记载。因此,历史上有些论者,甚至有伍子胥和孙武本是同一人的推测。但即使将这两人的生平事迹合而为一,作为主帅,连续不敌秦楚联军,打出两场大败仗,此前的破楚之战又只是吴王阖闾的部将和军师,如此战绩,也很难进入历史顶级名将之列了。

    至于孙武到底是战后归隐了,还是在淮澨之战中阵亡了,史无明文,大可见仁见智。这场吴楚战争,终以吴国先胜后败而结束。

    当然,《孙子兵法》所述,乃大战略、大智慧,而非具体战术。再关于其何以能著出如此惊天之作,起叔以为除了归结于其天授雄才外,再者便是他从小所处环境:姜太公乃周王朝第一任司马,田穰苴也与他基本处在同一时代,可想这些人、以及《司马兵法》等著作对他的影响……

    那20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还有用吗?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在坊间流传:《孙子兵法》是西点军校的必读书目,每个美军指挥官都必须人手一本的军事圣经……

    《孙子兵法》被译为“Art of War”也就是“战争的艺术”。经过调查,事实上《孙子兵法》在美军中的流行程度远不如这些夸张的描述,但也是一本重要的参考读物。2007年,西点军校的图书馆负责人、军事历史学家阿伦表示,《孙子兵法》主要是供军事历史课等几门课程的教学用途,西点的学生大约有5%左右阅读过这本书。

    在美国某权威机构的书单里,位列十大军事经典第九位。现代战争经验丰富的美军,并不太重视《孙子兵法》,那么这本书,或者说中国古代那些策略运用到现代战争中还有用吗?

    这对组合看起来没头脑,事实上究竟怎样呢?《孙子兵法》是对春秋时期诸侯战争的高度总结。仅记述鲁国历史的《春秋》中,242年历史中就进行了483次战役。整个春秋时期的战役更是数不胜数。如此频繁的交战,给孙武提供了无数的案例,《孙子兵法》可以说就是建立在众多实战经验之上的!

    现代战争中也有不少战例能用《孙子兵法》讲得通。外交不如“伐交”,《孙子》谋攻篇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意思就是说: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伐字的外形:如同人拿着兵器砍人。黄色是人灰色是兵器红色是敌人。有趣的是,孙子将外交称为“伐交”。特别强调了外交中的军事要素。这一下就想到了美国在20世纪开始奉行的大棒外交政策。大棒外交始于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他将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作为美国当时主要的外交政策。

    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1901~1909)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20世纪初,美国凭借其大为增强的军事经济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罗斯福根据马汉的制海权理论,主张以武力为国家的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

    这样的政策见效显著,以至于之后100年美国的外交政策都没有逃出“大棒外交”的框架。美军在两次世界大战让美国有机会褪去了原本的孤立政策,“大棒外交”也真正的走出美洲推向全世界。

    二战的战火并未燃向美国本土,在他国重建之时美国,用一根大棒攫取了巨大的利益。美国遍布大洋的航母舰队,仍然如同一根根雄伟的大棒,在与小国之间的国际事务中,美国依然奉行这个原则:“谈判破裂,准备攻坚!”

    《孙子》军争篇讲:“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意思就是说:作战中用话语难以传递指挥信息,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难以让士兵看清指挥信号,所以设置了旌旗。因此夜间作战多用金鼓,白天作战多用旌旗。金鼓和旌旗,是统一全军行动的。全军行动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士兵就不会单独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会畏缩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

    总言之,孙武洋洋洒洒6000余字,李耳挥洒自如5000余言,但却成为数千年来不破之经典……

    如此大才,为何不再现?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兵圣孙武,影响了两千年来全世界的军事思想……

    就用以下的随笔小诗,作为今天的结束语吧。

    夜上路,月幽明,

    江畔祭神灵。寂林长啸踏歌行,

    一去尽成名。昔盟近,刀愈冷,

    酒醉月光独影。今朝出手断无情,

    孤剑胜千兵。


    作者:冯志亮,号渤海居士,别署集雅阁主人,笔名禾子尼,河北秦皇岛人,佛教信徒。被誉为IT培训师、品牌推广人、姓氏文化学者、修谱师。2013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与哲学系(原宗教学院)特聘教授。曾编写《百家姓寻根手册》三百余部,《姓氏填谱手册》一百二十余部,著有《渤海诗词集》、《姓氏溯源与民俗探究》、《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十二年辛勤耕耘的成果,到目前为止各类书籍共计编著五百余册,并全部出版发行。更多详细资料请看冯志亮的百度百科,感谢关注!

    作者:渤海居士冯志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兵圣孙武,影响了两千年来全世界的军事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xy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