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习读书
《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书评

《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书评

作者: 英天 | 来源:发表于2017-05-27 20:39 被阅读753次

    这本书写得好,翻译得也通顺。在中国翻译界急功近利,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有如此好的译者实在是读者的荣幸,向朱刘华老师致敬!下面介绍52种思维错误。

    1幸存偏误:为什么你该去逛逛墓地

    幸存偏误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不了解现实的你对成功抱有一种幻想,认识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每位成功的作家背后都有100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每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背后又有100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每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背后又有数百个抽屉里沉睡着刚动笔的手稿的写作爱好者。而我们总是听到成功者的故事,认识不到作家的成功概率有多小。

    对策: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但对你是有好处的。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哈佛是好大学还是烂大学?我们不清楚

    职业游泳者体形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一旦我们混淆选择标准和结果,我们就会产生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对策: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对待自己。

    3过度自信效应:你为什么会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对未来持乐观心态。

    对策: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作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4从众心理: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从众心理是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这当然是荒谬的。

    对策:有自己的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5纠缠于沉没成本:你为什么应该忽视过去

    明明一件事已经知道意义不大,但是因为已经投入了过多时间和精力,所以不忍放弃。

    对策:当断则断。

    6互惠偏误:你为什么不该让别人请你喝饮料

    几十年前,正值嬉皮士文化鼎盛时期,人们经常在火车站和飞机场遇见身裹粉红色长袍 的克里希那教派的教徒。他们会给每位匆匆走过的行人赠送一小束花。这些教徒言语不多, 只有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仅此而已。但即使人们觉得一小束花没多大用处,通常也会接受 它——人们不想无礼。如果你拒绝接受这份礼物,你会听到他们温和地说:“请收下吧,这 是我们给您的礼物。”当你在下一条巷子里将花扔进垃圾桶时,你会发现那里已经有几枝了。但事情并非到此 结束。当你正在受良心的折磨时,一位克里希那派的教徒会主动上来与你搭话,要求你捐 赠。这样做许多时候都成功了。这一募捐方式如此管用,因此许多飞机场都禁止这个教派的 教徒进入。科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仔细调查了这一现象,发现人们几乎都不能忍受亏欠。

    对策:不要贪图小利。

    7确认偏误之一: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词,你要格外小心

    确认偏误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它倾向于这样诠释新信息,让它们与我们现有的理 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换句话说:我们过滤掉与我们的现有观点相矛盾的新信息。

    对策:对特殊情况敏感,不要硬套模型。

    8确认偏误之二:干掉你的宠儿

    确认偏误对经济记者的影响之大非其他行业可比。他们常抛出一种廉价理论,再提供两 三个“证明”,就算完成了一篇文章。比如:“谷歌如此成功,是因为这家公司拥有一种创造性文化。”于是记者就会去找出两三家同样有创造性文化并成功了(确认证据)的公司。但他不会努力去挖掘反驳证据,也就是找出那些提倡创造性文化却不成功的公司,还有那些成 功了但没有创造性文化的公司。两种公司各有很多,但记者故意忽视它们。

    对策:作家亚瑟-奎勒-库奇的一句话很有帮助:“干掉你的宠儿。”他的这句话是对那些经常舍不得删除漂亮但多余的句子的作家们讲的。他的呼吁不仅适用于优柔寡断的作者,也适用于我们大家。请你与确认偏误作斗争。请你写下你的信条——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 预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的,然后寻找反驳证据。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这是一桩艰苦 的工作,但作为聪明人士,你不会躲避的。

    9权威偏误:你为什么该藐视权威

    指人们常常会盲目相信专家说的话,但他们未必是正确的。

    对策: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一位专家,我都会设法向他挑战。请你也这么做。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10对比效应:你为什么最好别找模特儿等级的朋友一起出门

    当我们同时面对某种难看、便宜、小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判断出另一种东西更漂亮、更贵、更大。我们很难作出绝 对的判断。

    对策:一个男人,你千万不要让你的模特儿等级的朋友陪你一起出去。男人会因此发觉不到你的真 实魅力。你独自去就好。更好的办法是:你带上两个比你难看的朋友去参加舞会。

    11现成偏误:你为什么宁可用一张错误的地图,也不愿没有地图

    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例如:10年前人们就知道,用所谓的期权定价模型公式确定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是行不 通的。但没有别的公式。因此人们聊胜于无,宁可使用一个错误公式。

    对策:不要偷懒,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新的模型、策略、实事求是。

    12 “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如果有人建议你选择一条 “先经历痛苦的道路”,你应该敲响警钟

    “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是确认偏误的一种变体。使用这个花招大大有利于一个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专业人员。如果情况继续走下坡路,就证明了他的预言是正确的。如果情况意外地回升了,客户开心,专业人员则可以将好转归功于他的能力。不管怎样——他总是对的。

    对策:如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就应该敲响警钟。不过请小心:确实有那样的情形,先是再次下滑然后回升。事业的转换可能会耗费时间,会造成停发工资。一个企业的重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所有这些情况,人们很快就能看出措施是否有效。

    13故事偏误:为什么就连真实的故事也是骗局

    人们偏爱故事叙述: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我们这样做是在扭 曲真相——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

    对策:请你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请你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训练方法:请你设法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你会吃惊的。

    14事后诸葛亮偏误:你为什么应该写曰记

    事后诸葛亮偏误绝对是最顽固的思维错误之一,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为“我早知道现 象”,即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事后诸葛亮偏误为什么这么危险呢?因为它让我们相信自己是很好的预言家,而事实却 不是这样。这会导致我们傲慢,误导我们作出错误的决定。在私事上也是如此。“你听说了 吗?西尔维娅和克劳斯分道扬镳了。他俩差别那么大,不分手才怪。”或者:‘‘他俩实在是 太相似了,不分手才怪。”又或者:“这两人老黏在一起,不分手才怪。”再或者:“他们 几乎难得见面,不分手才怪。”

    对策:请你记日记。请你写下你的预测——有关政治、事业、体重、股市等。请你不时地拿你的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你会惊讶你是个多么糟糕的预测家。另外,请你也同样读历史。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而是那个时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这会让你更好地感觉到世界的不可预见性。

    15司机的知识:你为什么不可以把新闻播音员说的话当真

    马克斯?普朗克于1918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他在全德国作巡回报告。不管被邀 请到哪里,他都会就新的量子力学演讲一番。他的司机渐渐对他的报告烂熟于心。“普朗克教授,老作同样的报告,你一定觉得无聊。我建议,在慕尼黑由我代你作报告,你坐最前排,戴上我的司机帽。让咱俩换换花样。普朗克兴致盎然,欣然同意。于是司机为一群专家级听众作了一番有关量子力学的长篇报告。之后,一位物理学教授举手提问。司机回答 说:“我压根儿没想到,在慕尼黑这样先进的城市里还会有人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请我的司机来回答这个问题吧。”司机是指那些装得好像他们知道的人。他们会模仿别人 表演,他们也可能拥有动听的声音或具有说服力的形象。但他们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他们 高谈阔论地挥霍着华丽词汇。

    对策:请你不要信任司机的知识。请你不要将公司新闻发言人、爱出风头的人、新闻播 音员、唠叨鬼、花言巧语者、爱说闲话的人与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搞混。你怎么能区分出来呢?这里有个明确的信号。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 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时不会觉得难为情,甚至还会带着一定的骄傲。而从"司机们”那儿,你别的什么话都能 听到,就是听不到这一句。

    16控制错觉:你实际控制的少于你以为的

    控制错觉是指: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 向。

    对策:以绝大数人的能力,能控制的东西是极其有限的,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其他的,听之任之吧。

    17激励过敏倾向:你为什么不该按实际开销付钱给你的律师

    河内的法国殖民政府曾经颁布过一条法令:人们每交出一只死老鼠,政府就给他发钱。 政府这样做本是想控制鼠灾,但这条法令却导致人们养殖老鼠。

    对策:请小心激励过敏倾向。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请你想想, 那后面隐藏着什么激励机制。我保证,你可以这样解释90%的行为。好的激励机制会将目的和激励联系起来。举个例子:在古罗马,当一座桥竣工通行时, 工程师必须站在桥拱下。这种机制相当好,会鞭策工程师将桥建得足够稳固。相反,差的激 励机制则与目的不符,甚至有损目的。

    18回归均值:医生、顾问、教练及心理治疗师的作用令人怀疑

    极端成绩与不太极端的成绩总是来回交替。已经连续3年表现优异的股票几乎不可能在接 下来的3年继续走强。因此许多运动员在比赛取得好成绩,并因此登上报刊头版后心中往往会 产生恐慌的情绪:潜意识中他们预感到,下回比赛时他们可能再也不会取得这一最高成绩了 ——这当然与头版毫无关系,而是与他们成绩的自然波动有关。

    对策:当你听到诸如“我病了,去看医生,现在我好了,因此是那位医生帮助了我”或 “这一年公司业绩很糟糕,我们请了个顾问回来,现在业绩恢复正常了”的话时,很有可能就是回归均值在起作用。

    19公地悲剧为什么理性的人不去诉诸理性

    请你设想有一块肥沃的土地,一座村庄的所有农民均可使用。可以预料,每个农民都会 将尽量多的奶牛赶到这块土地上去放牧。只要没有人偷猎、没有疾病蔓延,这件事就行得 通,简言之:只要奶牛总数不超过一定数量,也就是土地不被剥削殆尽即可。可是,一旦事情不是这样,公地的美丽想法就会突转为悲剧。作为理性的人,每个农民都试图将他的利润最大化。他心想:“我要是再多将一头奶牛赶去公地,我会得到什么好处呢? ”他可以得到多出售一头奶牛的额外好处。多一头奶牛造成的过度放牧的害处由所有人承担,单个农民承担的损失极小。所以从他的角度看,将更多的奶牛赶到公地上去放牧是理性的。于是再来一头、再来一头,直至公地被毁掉,这就是公地悲剧。

    对策:将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对于无法私有化的东西,如臭氧层、海洋、卫星运行轨道等,必须加强管理。

    20结果偏误: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

    结果偏误: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 程。这种思维错误又名史学家错误。一个经典例子就是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事件。这座军事基地是不是应该疏散呢?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自然应该疏散。因为有大量线索说明,日本即 将对其进行袭击。不过这些线索是事后回顾时才显得这么清晰。在当时的1941年,存在无数自相矛盾的线索。有的说明要袭击,有的说明不会袭击。要判断决定(是否疏散)的好坏,必须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过滤掉我们事后知道的一切信息(尤其是珍珠港果真遭到了袭击的 事实)。

    对策:请你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不对,反之亦 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作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作出的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的结果很糟。

    21选择的悖论:为什么更多反而是更少

    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这也有一个‘‘度”,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质量。专业术语称之为选择的悖论。
    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他的《不满指南》一书里说明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三:
    第一,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无所适从。为了做试验,一家超市摆出了纽种果子酱。顾客 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试验第二天,超市只摆出6种。结果如何?第二天卖出的 果子酱要比第一天多10倍。为什么?因为品种很多时顾客无法作决定,于是就干脆什么也不 买。使用不同的产品重复进行这一试验,结果始终一样。
    第二,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作出更差的决定。你要是去问年轻人,他们选择生活伴侣的标 准是什么,他们会列出所有令人尊敬的特性:智慧、善于沟通和交流、善良、善解人意、风趣和好身材。可在选择时他们果真考虑了这些标准吗?从前,在一座不大不小的村庄里,年 轻小伙子约有20个潜在的同龄女性可供选择。她们中的大多数他上学时就认识,因此也很了 解。而今天,在网络约会的时代,他有数百万名潜在的女性伴侣可供选择。选择如此之多, 男性的大脑干脆就将各种复杂情况浓缩成一个唯一的标准——好身材。你对此可能很熟悉, 甚至可能亲身体验过。
    第三,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不满。你如何能够保证从200个选项中作出完美的选择?答案 是:你不能。选择越多,你在选择后就越没有把握,因而也就越不满。

    对策:请你在端详面前的选项之前,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请你写下你的标准,并务必遵守它们。你要明白,你永远作不出完美的选择。要想作出在事后看来无懈可击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为事情的发展永远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就满足于一个适合你的“好答案”吧。是的,在生活伴侣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只有最好的才适合你吗?在存在无限选择的年代,情况恰恰相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22讨喜偏误:你行为不理性,是因为你想讨别人喜欢

    讨喜偏误是指: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 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那么,什么叫讨喜?科学家列出了一系列因素。我们会 觉得一个人讨喜,如果他:(1)外表有吸引力;(2)在出身、个性和兴趣上与我们相似;(3)他 觉得我们讨人喜欢。

    对策: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时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请你不要考虑他,更好的办法是:请你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23禀赋效应: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

    禀赋效应。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对策: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请将你拥有的视作“宇宙”临时留给你的某种东西。要知道你拥有的一切随时又会被拿走。就像佛教管法物买卖叫法物流通,即是说你只是暂时拥有这件法物,百年之后,它会易主。

    24奇迹:不可能事件的必然性

    1950年5月1日,内布拉斯加州的比特丽丝教堂唱诗班的15名成员原定于傍晚7点15分集 合排练,出于不同的原因他们全都迟到了。牧师一家迟到是因为妻子还得熨烫女儿的衣服; 一对夫妻不准时,是因为他们汽车的发动机启动不了;琴师本想早到半小时,可他晚饭后睡 着了……当天晚上7点25分教堂爆炸了,爆炸声全村都能听到。墙壁被炸飞了,屋顶当场坍塌 了。但爆炸时无人遇难,这真是一个奇迹。消防队队长认为爆炸是由煤气泄漏引起的,而唱诗班的成员们坚信他们接收到了 一个上帝的信号。这到底是上帝之手还是巧合呢?

    对策: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25团体迷思:共识为什么有可能是危险的

    团体迷思:一群智慧的人作出愚蠢的决定,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误以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共识,从 而作出他们每个人在正常情形下都会拒绝的决定。团体迷思是从众心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对策:如果你是一个智囊团的成员,无论何时,你都要讲出你的看法——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你要仔细考虑没有讲出的意见,必要时要甘冒被隔离在温暖团体之外的风险。如果你领导着一支团队,请你指定某人唱反调。他将不是团队里最受欢迎的人,但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26忽视概率偏误:累计奖金为什么会越来越多

    许多投资爱好者仅靠对比利润率来比较他们的投资。对他们来说,谷歌股票的利润率是 20%,要比利润率为10%的地产好两倍。更理性的做法当然是,考虑这两种投资的不同风险。

    对策:我们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零。由于我们不能直觉地理解风险,我们必 须计算。

    27零风险偏误:你为什么会为零风险支付过多

    人类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风险越大,其中包含的感情成分越多,降低风险对我们的安慰就越小。芝加哥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证明了,不管风险是99%还是1%,人类都同样害怕有毒化学物的污染。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反应,但很常见。很显然,我们只信任零风险。它就像灯光吸引蚊子一样吸引我们,我们常愿意投资过多的钱,就为了彻底消除微小的剩余风险。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人们本来都能更好地投资这笔钱,更显著地降低另一种 风险。人们把这种思维错误称为零风险偏误。

    对策:请你告别零风险的想象,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无论是你 的积蓄、你的健康、你的婚姻、你的友谊、你的敌人,还是你的土地。请你满足于至少有东西让你保持相对稳定并体验自身的快乐。

    28稀少性谬误:为什么饼干越少越好吃

    一位女友请我去她家喝咖啡。我们想聊天,可她家的3个孩子在地板上吵吵闹闹。我想起 我带有玻璃球——满满一袋子。我将玻璃球倒在地板上,希望那些淘气鬼会安静地玩玻璃 球。我错了,这立即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抢。我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仔细观看。原来在玻 璃球当中刚好有一只蓝色的,孩子们都抢着要它。其实所有玻璃球都一样大、一样漂亮,闪 闪发光,可那只蓝色的有个重要优势——稀少。我笑了:孩子们是多么幼稚啊!

    对策: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 一样东西。你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

    29忽视基本概率:当你在怀俄明州听到马蹄声、见到黑白条纹时……

    马库斯是个瘦痩的男人,他戴眼镜,爱听莫扎特的音乐。根据以上描述,下列哪种情况 的可能性更大呢?(1)马库斯是卡车司机;(2)马库斯是法兰克福的文学教授。大多数人会选(2),这是错的。德国的卡车司机要比法兰克福的文学教授多得多。因此马库斯是一位卡车司机的可能性更大——即使他爱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选错呢?精确描述误导了我们,让冷静的目光偏离了统计真相。科学里称这种思维错误为忽视基本概率。

    对策:重视基本概率,不要被细节描述误导了你。

    30赌徒谬误:为什么没有一种平衡命运的力量

    一枚硬币被连抛3次,每次都是人头朝上。假如有人强迫你,让你自己掏出1 000欧元为 下一抛下注。你会押人头还是数字呢?如果你像大多数人那样思考,你会押数字,虽然人头同样是有可能的——这就是著名的赌徒谬误。

    对策:请你仔细观看,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的事件。

    31锚定效应:数字轮盘如何搞得我们晕头转向

    如果老师知道一位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 就会影响他给学生的新论文打分。在这里,过去的成绩起了锚定的作用。许多产品在包装袋 上刊印的“建议销售价”也是一个锚定。职业销售人员知道,他们必须先设定一个锚——远在他们报价之前。

    对策:不要让过去的印象影响到当下的决定。

    32归纳法:如何把别人的钱弄进自己的口袋

    这里将告诉你如何使用归纳法从别人的口袋里掏钱。 请你寄出100000份股指预测的邮件。你在一半邮件里预测下个月股票行情会上升,在另一半 邮件里预测股票行情将回落。假定一个月后股指回落了,你就再发一遍邮件,这回只发给你 作出了正确预测(股指会跌)的那50000人。你再将这50000人分成两组,写信给第一组,说股 指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会上升,给另一组写信说股指会跌。如此类推,10个月后还剩下100个 人,你给他们作的预测从没有出错。在这100个人的眼里你就是英雄。你证明了,你拥有真正 的先知式的预测能力。于是这100个人中的几位会将他们的财产托付给你。然后你就可以怀揣 这笔钱逃去巴西了。

    对策:好多诈骗犯都采用这种群发伎俩,让你觉得非常真实,毕竟受众广,总有一小部分人的信息是符合的。

    33规避损失:为什么凶恶的面孔比友善的面孔更容易引起我们注

    人们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要比获得某种同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强烈。假定你是为房屋提供隔热层的。假如你告诉顾客,缺少隔热层他们有可能损失多少钱,就要比告诉他们使用好的隔热层他们能够节约多少钱,更能说服他们在房屋里使用隔热层。虽然其实金额是一样的。

    对策:由于我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应敏感。所以在劝说别人的时候要多跟别人说一下这样做会有什么损失。

    34社会性懈怠:团队为什么会使人懒惰

    一同拉一根绳子的人越多,个人的贡献就越低。

    对策:人们在团队里的行为不同于单独一人的时候。可以通过尽可能彰显个人效率,来提高团队效率。

    35指数增长:一张对折的纸为什么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线性增长,但我们对指数(或按百分比计算的)增长没有感觉。为什么?因为过去的进化没有让我们为此作好准备。我们祖先的经验大多是线性的。一个例子:“物价上涨5%。”任何人听到这种说法,心里都会想:“不严重,5%又有 什么大不了的。”让我们迅速计算一下倍增时间:70+5=14(年)。14年后1欧元的价值只剩 下了一半——对于所有有储蓄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件坏事。

    对策:当事关增长率时,请不要相信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没有用的——请你承认这一 点。真正有助于你的是计算器,或者,在增长率小时,就使用计算倍增时间的诀窍。

    36赢家的诅咒:你愿意为100欧元付出多少钱?

    赢家的诅咒是指:拍卖的赢家大多是事实上的输家。行业分析师们发现,常在油田拍卖中胜出的赢家,都系统性地支付过多,并在多年后因此破产。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人们对 油田价值的估计在1000万~1亿美元之间摆动,那么油田的真实价值有可能是中间的某个数。 拍卖时的最高报价经常是系统性地过高——除非出价者拥有信息优势。

    对策:请你记住沃伦?巴菲特的建议:“千万不要参与拍卖。”做不到?你是在一个无法躲开拍卖的行业工作?那你就确定一个最高价,从中扣除20%支付赢家的诅咒效应。请你将这个数字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坚决遵守它。

    37基本特征谬误:千万别问一位作家他的小说是不是自传

    基本特征谬误是指,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尤其是在面对负面事件时,基本特征谬误会体现得更明显。我们将战争的“罪责”推给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希特勒的错,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萨拉热窝的行剌者的错。虽然战争是不可预见的事件,我们至今无法理解它的成因。

    对策:不管戏剧多么让我们着迷,舞台上的人绝非孤立的,他们的表演离不开一个个情境。你若真想理解正在表演的戏剧,就请你不要只注重表演者,而是多关注他们的表演或舞蹈。

    38错误的因果关系:你为什么不该相信仙鹤送子

    错误的因果关系的最好例子是出生率下降和德国的仙鹤配偶数量下降之间的联系。如果画出1965~1987年两条线的发展,它们几乎可以完美地重叠在一起。那么,真的是仙鹤送子吗?不可能。因为这是一个纯属巧合的相互关系,肯定不是因果关系。

    对策: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你要看仔细。有时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就像仙鹤和婴儿一样。

    39光环效应:长相好的人为什么容易事业有成

    心理学家爱德华?李?桑代克在近100年前发现了光环效应。如果某人的某一个方面(比 如美貌、社会地位、年龄)造成了正面或负面的印象,那么它将“普照”其他的一切,从而过 度影响其总体印象。美貌是得到研究最多的例子。几十项研究都证明,我们会自动认为漂亮 的人更可爱、更诚实、更聪颖。事实也证明,有魅力的人更容易事业有成。光环效应在学校 里就已经得到了证明:教师们会本能地给长相好的学生打出更高的分数。

    对策:光环效应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特征。因此你要看仔细。请你排除醒目的特征。世界级交响乐队就是这么选择队员的,他们让选手在一块幕布后面演奏,通过这样做来避免性别、种族或外貌影响他们的评价。

    40替代途径:恭喜你赢了俄罗斯轮盘赌

    替代途径是指,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替代途径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很少会想到它们。任何玩垃圾债券、期权和信用违约互 换,挣到数百万欧元的人,都不该忘记,他同时有一堆危险的替代途径,它们会直接将他拖 进毁灭。在这么大风险下获得的1 000万欧元,价值远不及通过数年的辛苦劳动挣到的1000万 欧元。不管会计怎样声称1000万欧元就是1000万欧元。

    对策: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请你时刻考虑你有什么样的替代途径。比起你通过无惊险的平凡途径(比如从事律师、牙医、滑雪教练、飞行员或企业顾问的辛苦工 作)获得的成功,别拿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成功太当真。蒙田怎么说来着:“我的生命充满不幸——这些不幸大多没有发生。”

    41预测的错觉:水晶球如何歪曲了你的目光

    伯克利大学的教授分析了总共284位专家在10年内所作的82361个预言。结果,预测 的准确性几乎不及你询问一台随机数字生成器。

    对策:请你对预测持批评态度。我为此训练出了一种条件反射——我会对每个预测报以 一笑,以此去除它的装腔作势,随后我会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这位专家的预测有何约束 机制?假如他是雇员,如果他不断出错,他会失去他的工作吗?或者他只是一个自封的预测 大师,靠图书和报告增加他的收入?第二,这位专家的预测准确率有多高?他在过去5年里作 过多少预测?其中有多少应验了,有多少落空了?

    42关联谬误:有说服力的故事为什么会误导人

    卡尼曼由此认为,存在两种思维:一种是直觉、机械、直接的思维;另一种是有意识、 理性、缓慢、有逻辑性的思维。只可惜早在有意识的思维开始之前,直觉思维就得出了结 论。比如,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组织对世贸中心进行袭击之后,我想要购买一份旅行保险。 一家聪明的公司利用关联谬误,提供一种专门的“恐怖主义保险”。虽然其他保险公司当时 也提供各种意外保障(其中包括恐怖主义袭击),我还是选择了这个专门的保险。最愚蠢的是,我甚至愿意支付比一份普通旅行保险更多的钱来购买这个专门的保险,而普通旅行保险其实也覆盖了这种情况。

    对策: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作重要决定时不顺从它们对你是有好处的。

    43框架效应:言为心声

    框架效应是指: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丹尼尔?卡尼曼于2002年荣获了诺贝尔奖。20世纪80年代,他与他的同事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起进行了 一次调查。他们拿出了两种消灭瘟疫的方案以供选择。在600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选 择方案A能救200人的性命;选择方案B则有1/3的可能让600人全部获救,有2/3的可能谁也救不了。被问者多数选方案A——自然依据的是这条原则:手中的麻雀胜过屋顶的鸽子。有意思的是,当换了种说法之后:选择方案A会死400人;选择方案B则有1/3的可能无人会死,有2/3的可能600人全都会死,现在选方案A的人只剩下一小部分了,绝大多数人都选方案B。刚 好与第一次调查相反。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救命或者死亡——被问者对同样的事实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对策:可以利用框架效应说服客户、领导、老师接受自己的要求。

    44行动偏误:为什么不行动光等待是种痛苦

    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不管它有没有帮助。 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

    对策:如果 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人类的全部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待在他们的房间里。”帕斯卡尔就曾经这么写道。

    45不作为偏误:为什么你不是答案就是问题

    假设你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面临着是否要批准将一种药品用于垂死病人的决 定。这种药品的副作用很强,它会当场杀死20%的病人,但能短期挽救80%的人的性命。你会 怎么决定?
    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思考,你会禁止审批通过。你感觉当场将20%的病人送去西天的药物要比本来能够抢救80%的病人但没有施救的事实更严重。这是一个荒唐的决定,但符合不作 为偏误。假设你知道不作为偏误,你以理智和道德的名义决定批准这种药品,如果第一个病 人用药后死去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媒体会大呼小叫,你就会丢了工作。作为官员或政客, 你要认真对待民众中的不作为偏误——保护自己,对你有利。

    对策: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都不想担责任。

    46自利偏误:你为什么从不自责

    如果公司这一年经 营出色,首席执行官就会将其归因于他英明的决定、他本人不知疲倦的奉献和他所宣扬的活 跃的企业文化。相反,如果公司这一年经营不善,责任就都是欧元走强、政府的政策、中国 人的贸易活动、美国人的隐形关税,还有消费者的压抑情绪等。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外 因。这就是自利偏误。

    对策:如何应对自利偏误呢?你有对你直言不讳的朋友吗?如果有,你很幸运。如果没有,那 你至少有个死对头吧?好,那你就挑战一下自己,请他喝咖啡,请他不加掩饰地说出对你个 人的意见。你会永远感激他的。

    47享乐适应症:你为什么应该缩短上班路程

    事业上迈进了一步的人在平均3个月后的幸福感又与先前一样 了。就连那些非要驾驶最新款保时捷的人也一样。科学里称这一效应为享乐适应症:我们工 作、升迁,给自己购买更多更漂亮的东西,但我们不会变得更幸福。
    命运不好的人是怎样的呢——比如半身瘫痪或失去一位朋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会 系统性地高估负面情绪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当一段恋情破裂时,世界就崩溃了。受尽折磨者 坚信,他们永远不会再感觉到哪怕一丝幸福了——但平均3个月之后他们就又快活起来了。

    对策:(1)请你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例如往 返交通、噪音、慢性疲累等;(2)请你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车、房屋、分 红、中彩票、得金奖等;(3)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你要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请你做你最爱做的事情——哪怕你要付出部分收入。

    48自我选择偏误:请不要惊讶有你存在

    自我选择偏误无所不在。营销负责人经常会掉进它的陷阱。例如:一家时事通讯报社给 他的客户寄去一张调查表,旨在调查他们觉得这份时事通讯报有多重要。可惜只有订阅了这 份报纸、尚未退订的客户收到了调查表——也就是对报纸较为满意的客户(其他人不再做样 品)。结果这调查自然是无用的。

    对策:在做调查的时候要考虑尽可能增大调查范围。

    49联想偏误:为什么经验有时让人变蠢

    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给狗喂食之前,先摇响一只小铃。不久,光摇铃就足以让狗产生唾液。它们将功能上彼此毫无关系的两样东西联结在了一起—— 铃响和产生唾液。
    巴甫洛夫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类。广告将产品与积极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你永远不会看到可口可乐与一张不满的脸或一个苍老的身体出现在一起。喝可口可乐的人总是年轻、漂亮、无比快乐。

    对策:不要迷信明星代言的广告。

    50新手的运气:假如开始时一切顺利,请务必多加小心

    若你开展一项事业时一切顺利,不要即刻以为自己是个天才,也有可能是你运气好。

    对策:从哪一刻开始就不再是新手的运气,而是天才呢?没有明确的分界,但有两条线索。 第一,如果你长期比其他人成功,你可以认为,自己的才华可能起到作用,但你绝不能过于自信、自满。 第二,参与的人越多,某人出于纯粹的运气长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也许你就是这个某人。如果你在一个只有10名竞争者的市场上脱颖而出,这说明你有一定的才华。如果你在一个拥有千万名竞争者的市场上成功了,你就不应该太骄傲。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认为,你只是很幸运。

    51认知失调:你如何撒点小谎,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吃不到葡萄偏说葡萄酸!

    对策:不要自欺欺人了,得不到就是得不到,接受它,总结失败教训,争取下一次获得成功。

    52双曲贴现:及时行乐——但请只限于星期天

    沃尔特?米舍尔在20世纪60年代就延迟满足做过一次著名的试验。 在YouTube网站上可以找到这段美妙的录像,名为“棉花糖试验”。他将一块棉花糖(甜食)放在一群4岁的小男孩面前,让他们选择要么立即吃掉,要么,如果他们愿意等上几分钟,不吃 第一块,就会再得到一块。惊人的是,只有极少数孩子愿意等。更惊人的是,米舍尔发现, 是否拥有延迟满足的能力是他们后来事业是否成功的一个可靠的指示器。

    对策:及时行乐的诱惑力极大。但我们越能控制我们的冲动,我们就越能成功地规避这一错误。我们对我们的冲动控制越小——比如在酒 精的影响下——我们就越容易犯这个错误。及时行乐是个好主意——如果每星期一次的话。但天天享受,好像每天都是末日似的,却是不明智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醒思考的艺术:你最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zqfxtx.html